分享

兵团漂亮女知青逝去的联想

 城北十五里666 2023-06-12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倩影逝去的联想
作者:李文世

一九七七年的时候,我曾在建设兵团一团粮店管过一段时间的粮食关系。说起粮食关系,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比较陌生的。计划经济年代,粮食关系和户口一样重要,没有户口,你就是“三无”人员,无法进入这个城市去工作和生活。没有粮食关系,兵团知青返城,就是黑户,这个城市就无法接纳你,你就无法享受到国家的粮油供应,也就无法在此地立足脚跟。那时候的小小粮店,不仅掌管着民生所需的粮油供应,还掌管着人们生存立脚之大事。因而,所辖管的每位知青回城,都要来此粮店办理他最后的一道手续。

那年初夏的一天,一个年轻女子来到粮店办公台前,急于办理粮食关系。当时我正忙于从一位将要回城的天津女知青手里办理移交手续,估摸需要半个钟,我让她稍等一会。要在往日,临走的知青都会很配合你,毕竟边疆这么多年都待了,不在乎半个鈡的等待。可是今天的女孩似乎很着急,听她的口音是北京的。她说还有二十多分钟,就要去赶去磴口的班车,她几乎是央求的口气说,班车每天就这一趟,误了点就等明天了,就耽误好多的事情。

女孩子说话清脆悦耳,我不由抬头一看,眼前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她瓜子脸,明眸皓齿,肌肤白皙中透着绯红,使人联想到美丽的芙蓉。尽管穿着洗的发白的兵团服装,仍难以掩其亭亭玉立的风姿,我被她的美丽和恳求打动了。只好说服同事停下手头的业务,先给她办理粮食关系。女孩很感激,待我快速的办理好手续后,她连声说着谢谢,就急匆匆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银铃般的笑声和转瞬而去的美丽身影。

图片

大约不到半个钟,粮店外面人声嘈杂,进来的人说:“团部公路口那里出车祸了,死者是一个北京的女知青,听说刚办完户口和粮食关系呐”。我惊愕的问不该是那个刚出去那个美丽的女孩吧?

得到的回答确是那个北京女子。据肇事司机那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在团部派出所交代,他是磴口一个工厂的汽车司机,来一团公差。在路口那一瞬间,也许眼前那美丽女孩让他走神,他手中的方向盘不听使唤,手忙脚乱的竟朝女孩奔去,一个花季美女顷刻间香消玉殒,命撒黄沙!

人们在谴责这个不专心开车,脑子走私的司机的同时,无不对一个美丽的生命逝去表示出极大的惋惜和哀叹。她的父母,她的亲朋好友得知这一消息该是多么的震惊和悲痛啊。我忘了她的名字,后来打听才知道,她是一个连队的卫生员,父母都是北京大医院的高级别大夫,她生活在一个优裕的家庭。从北京来乌兰布和沙漠时,只有十六岁。满腔的热情让她在荒漠中摸爬滚打了七年,挖过渠,修过路,盖过房子,栽过树,经历过无数的艰辛和煎熬,终于拿上京城的回函,准备去拥抱新生活时,等待她的竟是这样的惨状。

在那段时间,每每谈起此次事件,同事们无不叹息这位女孩。有的同事感叹之余中反倒责怪起我:“是你亲手扼杀了这朵美丽的花”。

他们给的理由是假若那天耽误她半个钟,女孩就可能躲过这个节骨眼,躲过这场车祸过程。问题就出在我经不住女孩的央求,太在乎女孩的美丽了,把女孩准时不误的送到这个关键节点上。否则,这位女孩回到父母身边,或上大学,或在父母单位,从事着白衣天使的工作。

同事的假设并无恶意,以此表达出对一个美丽女孩的惋惜之情。谁都知道世上事情没有假如,没有如果。我们共同的纠结在于,在急人所急,帮人解难的时候,要能摆脱无法预知的横祸该多么完美啊的一件事,可惜我没有做到。

也许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那段时间,店里几位老知青陷入沉闷。特别那位天津女知青是我的前任,她眉眼中总有一股忧郁和悲戚的神色。她告诉我,如果把这位美丽女孩计算在内的话,我们粮店所管辖的知青非正常死亡已经有十多位了,她沉痛的说:“我们知青真不该这样的离开这个世界啊”!

在移交的文档里,她翻阅出注销死亡名单的知青,一边细数了这些人的伤亡原因,让我这个新入职的人员顿感愕然,感慨万千。我没想到就我们粮店管辖范围内,兵团战士这个改造荒漠的主体队伍,竟有这么多年轻的生命永远的留到了这片土地。

听她讲,这些非正常死亡的人年龄大部分二十岁左右。来兵团时的年龄大都在花季雨季阶段。很多知青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

有一个南方城市的小姑娘,在家一直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十六岁前从没有洗过衣服,连手绢袜子都不会洗。来兵团后,从小在过度溺爱中长大的她,却没有走出妈妈身边生活的习惯,整日面对茫茫黄沙,哭哭啼啼,被人称“泪囡囡”(方言宝贝的意思)。她拿不了锄头,挥不动铁锹,每次挖渠,脱坯,割麦子她总是最后一个完成,因她的拖累,班里,排里每次评先进都受到了影响。在那个氛围里,兵团战士要的是冲天的干劲,要的是改天换地的豪情。这种“林妹妹”似的娇气包是不受欢迎的,她受到孤立和嫌弃。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泪囡囡”因和同宿舍女孩事拌嘴,她受不了同事的挖苦,嘲弄,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娇弱女孩子,竞独自朝离连队不远的深水潭扑去。这个魂断沙漠的小女孩留给连队的遗书写的很明白,原因是:“不想再拖累大家了,希望死后回到故乡,回到日日思念的妈妈身边”。

图片

并不是所有的兵团战士都是那么娇弱。很多娇小的女子,来到沙漠,很快的适应了环境,很快磨练成生产建设的主力。特别一些浙江来的女孩,看似体态娇弱,但柔弱的肩膀却能挑起超过自身重量的土方砖块,其吃苦耐劳超过北方的男人。一个连队的女生排长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这位很能干的南方女子,身兼女生排排长,据说一百多斤重的砖块,泥土,挑起来就走。挖水渠挑的土方比几个男生合起来还多。连队掏厕所,掏猪粪,所有的脏活累活,基本上由她带领的女生排包圆了。她也因表现突出,入了党,提了干,幸运的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学员。遗憾的是在医院接受体检这一关时,她被查出肝部有肿瘤包块,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如果肿瘤是恶性的话,医生断言她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了。这样的体检结果,大学校门显然进不去了。兵团领导只能让其回南方医疗条件好的大医院治疗休养。再好的医院也治不了绝症,在家半年时间里,当确定为恶性肿瘤时,她的生命永远停格在二十四岁。有人要问,为什么病魔早就缠身了,她就没有觉察吗?医生解释是,激情勃发时期的年轻人,高强度劳动,造成身体的伤害,往往觉察不到的。当病灶恶化被查出时,就为时过晚了。这位争强好胜,一心一意的扑向工作的女知青,平时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忽略了自己的不适症状,最终导致了这样的恶果。

内蒙古是中苏关系最紧张时期的历史产物。面对前苏联在中蒙边界陈兵压境,随时都有战火弥漫之时,很多知青起初是带着军人梦来内蒙古的。边疆无战事,他们搞生产,搞建设,如外敌敢踏进中国的土地,兵团战士很可能成为战场救护队,或冲锋陷阵的主力。他们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作为一种信念,英雄主义充斥在连队的上空。特别遇到抢险救灾的场面,这群富有英雄情结的年轻人不畏惧,不退缩,义无反顾的冲锋在前。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内蒙古建设兵团的四十三团的草原扑火事件,大火吞噬了六十九条年轻的生命,这些烈士,年龄大都二十岁左右,最小的不过十六岁。他们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兵团,乃至全国。他们的英魂永远的留在内蒙古草原上。

图片

在连队也经常演绎着“学英雄,做英雄”壮举。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过渠坝塌方的场面。渠坝正处在一片低洼的地带,高出地面很多的渠坝面一旦塌方,渠水就会像汹涌的瀑布那般顺流而下。全连队出动的抢险中,当时就有十多个男女知青手挽手,跳入冰冷的洪流当人墙,使坍塌的坝面很快得到修复。那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场景确实感人。但回过头一想,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的抢险,三四公里处就是干渠闸门,关闭闸门,再抢修支渠的塌方渠坝,岂不是更省时省力,更安全无风险吗?庆幸的是,这场被英雄的场面险情不大,没有出现意外事故,否则,在一团辖管的死亡名单上又会多出了几位无谓牺牲的英雄的亡灵。

当然,在英雄主义盛行的氛围中,也有一些值得讴歌缅怀的英雄事迹。影响最大要数一团一连的一位北京知青。那年为了抢救几个掉进海子捞猪草的女知青,他毫不犹豫跳下海子,待一个一个的女知青推上岸后,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水草缠绕,溺水而亡。他的事迹被报批为烈士,广为传颂。报纸头版头条的颂扬他的死,重于泰山。待人们返城后,那座烈士孤墓矗立在漫漫的黄沙中。很多知青回来,都没有忘记来到他的墓地祭奠他。但现场的悲凉气氛让人泪目,墓前除了一块破旧的木牌子做标记,坟冢空对着还是那片苍凉的大地。

从移交文档中,我还看到了其他非正常死亡者的资料。其中有工伤事故死亡的,有游泳溺水死亡的,有劳动误伤,殉职的,有工作被误解,受到孤立想不开饮弹自尽的;还有多次请求回城无望者,自我了断的。这些远离父母的年轻人,就是这样在这片土地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父母在身边,他们也不会这样轻率的离开这个世界。

那位美丽女孩死去,让我了解到其他原因死亡到这块土地上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眼泪,甚至是生命。这些死者中如果说值得讴歌,值得缅怀的应该是那位鞠躬尽瘁的女排长和舍己救人的北京知青,他们的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的”,他们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重。如果说让人感慨和揪心,应该是那个意外死亡的美丽女孩。上帝给她美貌,给她一个幸福家庭,却没给她人生的平安。劫波渡尽,要回家了,却又无情的剥夺了她的生命,命运待她太不公了。还有那个娇弱的泪囡囡,以及那些选择另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年轻人,尽管他们死的并不伟大,并不可取,同样也应得到人们同情和尊重。他们当年都是怀揣着革命理想来到乌兰布和沙漠的,他们是建设这片土地的先驱。如今,这里再也不是往日的荒凉景象,这块日趋美丽的土地也浸润着他们鲜血和汗水,他们也是有功于这片土地的。

图片

斯人已去,幽思长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静卧在地下的建设者们,永远铭记他们曾经的奉献。对他们的离世,也要有一份崇敬之心和缅怀之情。

如果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待兵团时期发生事情,也许有人认为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就像一片片树叶,悄无声息的离去,兵团管理层是否有点缺乏关爱,无视生命责任?

从哪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特殊年代,都有特殊的使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创业,人们需要的是火一般的激情,需要的是顽强拼搏的意志,需要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是这些硬性的要求,才打造出乌兰布和荒漠这片绿洲,才让这片不毛之地呈现出绿色和生机。建设的路上,难免有生命代价的相随,这是那个年代的特征。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日子里,“关爱生命,远离危险”成为生活的主题,我们提倡国家安危,人身危亡时的保家卫国和见义勇为精神,但绝不提倡那些置生命于不顾的无谓牺牲。人性化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每当想起当年那位意外逝去的美丽女孩和一些轻视自己生命的人,他们假若能活在当今社会该是多好啊!

美丽女孩逝去的影子也常常警示着我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的不幸,谁都不知下一刻的厄运降临在谁的头上。但我们有能力做到的是“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就好了。生活中的我们,力争做到“平安健康”活好每一天,对我们进入老年队伍其中的一员来讲,这就是人生抹不去精彩和成就!


修改于2023年5月6日星期六

图片
本文作者

来源:兵团战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