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的本质

 HNYZL 2023-06-12 发布于上海

一提到“人性”,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善、恶,然后是杂七杂八的其他。而人性的善恶之争,贯穿人类整个历史。自人类有点思考力开始,直到宇宙毁灭或重启,由善恶引发的的争辩、争抢、争夺、争斗都不会停息。争着争着,人们似乎逐渐忘记了善恶的本义,恶与善变成了你、我的代名词——只要发生争执,那么你就是恶的,我就是善的。

之前我曾说过,我的观点是,说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都是片面的,人性有善有恶。或者按照告子的说法,说人性无善无恶也是可以的。诸子百家中,对于人性理解最深刻的,恐怕除了老子之外,就是告子了。说来也真巧,这两个人还都喜欢玩消失。历史上关于告子的记载少之又少,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关于告子,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恐怕无人不晓,那就是——“食色,性也”。相比于善恶,食色更接近人的本性。天下熙熙,天下攘攘,人类活动看上去纷繁复杂,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食与色。世人奋斗一生,无非是为了不断追求更高更美更多的食与色而已。每个人心里都埋藏着一个皇帝梦。当皇帝的最大乐趣是什么?能吃到满汉全席,能拥有三宫六院。至于权势,那是为了保证自己能不被打扰、随心所欲地享用美食与美色,或者说得更糙一点,想吃啥就吃啥,想睡谁就睡谁。

但我想,还是不能把食色归结为人性,只能说,食色是生命赖以生存延续的基本功能。不能把功能等同为性质。

同样,也不能把善恶说成人性。善恶是人的表现形式,而人性是人的固有特性,两者是结果与原因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对于一台电脑或手机,我们可以说玩某个游戏很流畅,或者说很卡顿。流畅就是“善”,卡顿就是“恶”。但若是别人问你这台手机的性能指标,你说它很流畅或者很卡顿,这样既不专业又不全面也不客观,别人听了还是会一头雾水。你得说CPU是什么型号,主频是多少,存储空间有多大,屏幕材质与分辨率,支持4G还是5G,等等,这些才是这台机子的“机性”。

人性就是一个人最本质最核心的“指标”。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具备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或者做得怎么样。人性是“因”,食色是“需”,善恶是“果”。简单说,有着什么样的人性,奔着什么样的食色需求,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善恶结果。

人是利益的动物,对于利益,先计算后追逐。那么人作为一台逐利的“生命机器”,其核心指标又是什么?很简单,跟电脑手机类似,是“算力”与“容量”,“算力”是智力,“容量”是格局。或者说,人性包括智力与格局。就这两样,不能更多了。

但这个“智力”跟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或者“智商”还是有区别的,其准确含义是大脑的运算能力,而跟学到的知识经验没有太大关系。我想,直接称之为“算力”可能会更合适一些,但这样又显得太“理工”了。为了显得“人文”一点,加上我又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词汇了,所以仍然沿用“智力”一词。

至于格局,简单来说,就是利益的考量范围。注意,格局一定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撇开利益来谈论什么格局,那都是虚伪的、无用的、不切实际的。

虽说千人千面,但真正把人与人区别开来的,无他,只有智力与格局。跟股市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类似,我们也可以把此两者视为“一级人性”,把我们通常谈论的人性视为由这个一级人性所衍生出来的“二级人性”。智力、格局的差异,演变出了人性的万花筒,幻化出了世间万象。

如果想用更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表征人性,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人性参数=格局×智力

简单理解,这个参数值越大,人就越“好”;参数值越小,人就越“坏”。所以,看完我这篇文章,大家以后看人的时候,就可以彻底忘掉“好”“坏”的概念了。用你炯炯有神的火眼金睛,一眼看穿对方的格局与智力,然后拿计算器一乘,搞定!是人是妖,是神是魔,不必借助照妖镜,只需使用计算器。小孩子才会纠结于好坏,大人们只考虑利益,而高人会盯着这个人性参数。

在上述这两个影响人性的“变量”中,智力不是决定性因素。虽然我不太喜欢“智商”这个词(因为我担心我的智商太低了),但粗糙一点还是可以用“智商”来代替上述的“智力”,以便于衡量和表述。虽然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实际上差别并不大,最多是五十步跟一百步的关系。据说,普通人的智商在85到115之间,超过140就是绝顶天才啦。正常人的智商都不会太低,太低的智商意味着基本上已脱离了人类,即便犯了滔天大罪,法律也不会对其进行惩罚了。所以很简单,只要你担心做了坏事会遭受法律的惩罚,那么你就是一个正常的聪明人,你的大脑跟人类最聪明的大脑相差无几。

但格局就不一样了。人与人之间格局的差异,可以有天壤之别。有的人,格局比针眼还小;有的人,格局能容纳天地。这种差距,已经无法用“量级”来形容,而只能用“无法形容”来形容了。不过,总体而言,整个人类的格局应该符合正态分布。格局极大或者格局极小的人,毕竟极少,大多数人的格局差异并不大(但还是比智力的差异大多了)。也正因如此,人们才能达成共识,组成社会,围绕着共同目标展开合作,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是格局不大不小、比较接近的“正常人”,谈论的话题也差不多。格局太小或者太大的人,都难以被正常人所接受,毕竟,无论好与坏,他们都是“另类”。

综上所述,人性参数值主要由格局决定。一个人即便非常聪明,但倘若格局狭小,那么其人性也好不到哪里;而一个人即便不那么聪明,但倘若格局很大,那么其人性也会很好。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人性”比较好,那么衍生出来的“二级人性”也不会太差。

千百年来,人们舍本逐末,总是纠结在“二级人性”来讨论人性,必然无法达成一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再上升一层,再往根部深挖,才能搞懂人性。

而所谓的人性,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格局。解不开的烦恼,化不掉的纷扰,扑不灭的怒火,止不住的战乱,都源自打不开的格局。

有关人性问题的终极答案,须到格局里寻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