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流是什么? 3个技巧教你进入心流状态

 勇敢的芯2 2023-06-12 发布于湖南

  华人正念减压园地

正念

    本文引自

    华人正念减压中心官网

    经正式授权使用

M

I

N

D

F

U

L

N

E

S

S

 前言

图片

你有听过“心流”这个词吗?或许你曾听过但却非常的陌生......

“我今天在工作的时候超心流的!”

“天阿,我好希望可以回到那种心流经验!”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常听到大家谈论“心流”这个词汇,到底“心流”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又特殊又吸引人的经验吧!

图片

什么是心流?

心理学家米哈里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对于人类的这个心理状态做了一些描述,包含“这是一个特殊的精神状态,个体会极度专注与沉浸在手上的事情中,效率和反应力提高,甚至会让人忘记时间、忘记饥饿、忽略所有身体讯号”。

例如,有时候我们会说“天阿,我一个早上居然做了这么多事!时间居然一下子就要中午了。” “哇塞,我居然这么心无旁骛又有效率的完成这个任务!” ,如果这曾经是你的心声,而且说这些话的时候还带着一种微微的愉悦与骄傲,恭喜你,你可能刚经历一段心流(flow)的状态!

心流状态能带给我们哪些好处?

提升幸福感

在心流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只有“投入与专注”。 

这并不是说在心流的当下,生活里没有烦恼,而是在心流的这段时间中,我们能够真正的投入在手上的事情,而非担忧未来,或想着其他还未能解决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有较多时间能进入心流状态,日常中感受到的“烦恼、担忧”的感觉也会较少,幸福感当然就随之提升了。
 

提高生活质量

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让我们能专注的投入手上正在完成的事情,而光是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高品质的生活经验 ! 

试想,如果手上做着一件事情,心里挂念着其他还没做完的十件事情,甚至是还没到来的其他任务,这精神肯定是紧绷、心浮气躁的吧!这当下的神经一定既敏感又容易被勾动,往往让我们对人、对事都失去了耐心,甚至也影响了食欲、甚至是睡眠等等的生理状态。 

因此,“心流”的状态,能让我们更能专注在当下,而非被还没到来、或者已经无法回头的过去所捆绑,这难道不是我们会想追求的生活吗?
 

提升人际互动品质

在人际互动中,我们不自觉地从对方的表情、态度、语气、谈话内容中,思考并决定我们“应该如何回应”,这其实需要大脑的高度运转,因此,常常在社交或聚会中,我们会想着“哪时可以结束”,或在结束后感觉到疲惫不堪。在现在3C当道的时代,即使是一群好友的聚会,也很容易各自忙着各自的手机,聚会后的空虚感也油然而生。 

然而,如果进到“心流”的状态,我们能够放下在关系中的小心翼翼、怕讲话不合时宜、怕冒犯,而能够跟有着“什么话都可以说、想法与感受可以自然且真诚的流动,不用担心是否冒犯到对方、或者担心自己是否会出糗,能真正地享受在这个对话过程”,有句话说“关系的品质,也就是生活的品质”,因此, 心流也能大幅提升关系与生活质量呢。

图片

在生活中,如何创造心流状态?

在生活中,你有遇过心流经验吗? 

可能你会好奇,要如何才能达到心流状态? 

接着,要和大家分享,目前的研究中提出了几个,较能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想尝试心流的你不妨跟着以下建议跟着做吧!
 

挑选一件自己不排斥、有挑战性,但又不超出自己的能力太多的事

太轻松的事情,容易让我们分心; 太困难的事,又会让我们想要放弃。

因此,想要创造心流经验,需要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且又有一点困难的事情,这挑战需要高出自己原先能力的 10%左右,在这样的难度下,需要专注、投入,又不会因为太困难而觉得无力、挫折而中断。
 

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大概知道该如何做

在选定的事情中,需要有个明确的目标或方向,例如“找到十份参考资料”、“完成这份报告”,或者“回复这一周的邮件”,心中如果比较清楚这一段时间中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更聚焦在手边的事情。 

因此,不妨在一开始的时候,先帮自己设定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任务吧!
 

屏除外界干扰,尽可能创造能让自己专心的环境

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许多人公认最大的敌人是“分心”,甚至提出“心流”的心理学家表示,当某项任务被完全中断的时候,得花超过20分钟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状态。 

因此,在心流经验中,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让人分心的因素,便可以让心流经验更持久!包含像是“创造一个较为安静或只有些微背景音的空间、切断网络、将手机移开、设定做事情的时限”,都能够降低分心的发生。

图片

心流,还可以用在工作上

心流的状态,不仅局限日常生活中的任务,许多职业,都是透过心流经验的帮忙呢,在生涯上达到里程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像是:
 

运动员

两届超级马拉松世界冠军的 Ellie Greenwood对于自己在跑步过程中的描述是这样的:“当我在跑步的过程进入心流时,那种感觉像是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跑步的动作变得很自然,不是靠意识去跑。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也就是说,这种身心合一、全神贯注,完全沉浸在当下,能让人自然的展现出最佳表现。 

东京奥运银牌的柔道选手杨勇纬,也这样说:“我会告诉自己,不要想别的,专注在面对对手,每场比赛都是新的开始,结果会怎麽样没人知道,所以我只要全心全意,专注在比赛上。” 相较过去因为力求完美而容易分心纠结于想要赢、想夺牌,现在他意识到专注的重要性。
 

音乐家

许多音乐创作者都曾表示“创作音乐时,会体验到一种狂喜,音乐会很自然的'从脑中流出来',这过程几乎不需要思考。” 而演奏家或指挥家也是,虽然他们都已经具备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与指挥能力,但一上了台,融入舞台、放下“思索着如何能表演得更好”的想法,往往就是成就一场好表演的精髓!这也都需要仰赖“心流”的能力,让音乐家与创作者们,全然地投入在这艺术的世界中。

图片

心流与正念有什么不同?

提到心流,往往让人联想到“正念”,或者认为正念就是心流。 

其实,在这两个状态下,都会对我们的身心有着正向影响,包含:血压下降、发炎指数下降、免疫力提升,也都让人感到更健康、快乐,人际关系更好。

而“心流”与“正念”主要的差别在于:心流的发生,需要满足许多条件,如上面所提的,要有些挑战性、要喜欢这件事情、需要有足够专心的空间。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都能具备这些条件。 

而正念,是一种“只要有意愿,都能时时刻刻经验的心理状态”。因此,除了完成手上的事情,正念更强调能“关照到自己的全貌”,包含对身体与情绪的照顾。

毕竟,我们不可能在生活中永远都有挑战的事件、也很难总是都只挑喜欢的事情做,但只要能分一点注意力给“当下”,很自然的就会有办法“保持觉察”。 

以下,我们将心流与正念做了一些比较:

图片

心流,值得我们追求吗?

看完介绍,您也对“心流经验”感到兴趣吗?心流的感受通常是令人兴奋且富有成就感的,不妨帮自己设定一些条件,为自己创造一些心流经验吧!然而,生活中如果只有“心流”,而少了“觉察”,也很有可能会变成“很会做事情,但不一定会记得照顾自己、甚至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的状态! 

因此,在追求心流的过程中,正念确实是不可少的存在; 而正念所强调的“时时刻刻的觉察”,更是能够融入、并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呢!看到这里,哪种经验比较吸引你呢?

图片

 重 要 说 明 

本文为华人正念减压中心所有,让我们一起尊重知识产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