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垒萧萧芦荻秋(1056字)

 古稀老人赵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自嘲编辑

文章图片1

毛泽东主席一生嗜书如命。但到1975年因患眼疾,他已无法看书,于是便请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来侍读。

是年5月29日晚,芦荻第一次来到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见她很拘谨,就和她拉家常话:“啊,你叫芦荻,芦荻,那你大概喜欢秋天吧?”芦荻也不知道回答啥好,只是笑笑。但她对湖南话还是很熟悉的,因为她祖籍就是湖南,听着很亲切。主席又问:“你为什么叫芦荻?会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吗?”芦荻在人大和北大就教授古典文学,于是她顺口背道: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伟人频频点头,觉得这人是找对了,足可以和她讨论国学。兴之所致,主席也背了一遍,特意把“芦荻”二字重读强调出来。这时芦荻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名字在这首诗里。主席这一幽默,芦荻紧张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要知道当年毛泽东在人们的心中是神一样存在,现在当面聆听教诲,果然令人惊奇。八十多岁的人了,记忆力还这么好。

伟人看到芦荻对古典文学根底如此深厚,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二人从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谈起,到江淹的《别赋》、《恨赋》,又到阮籍的《咏怀诗》。多少年了,整天忙于政务,开会看文件。再说中南海里也没谁懂这些呀,伟人觉得这回有知音了。

时近午夜,二人谈兴不减。接着他们谈起如何看待史书的问题。伟人认为,《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一些所谓实录之类的书籍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不读这些书,又无从了解历史。那读者就只好用马列主义唯物史观来认识、分析和批判,接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主席说:“一部二十四史,写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书里都有。像《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里,都写了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又写了刘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鬼话。”

不知不觉中已到30日凌晨四点,时间过了六个小时。最后主席问芦荻北大开不开诗词曲赋课?芦荻说现在这些课都不开了,被说成是封资修。学生不读书,想读也买不到书。主席感到问题严重,没书读怎么行。于是他说:“现在没有书,我们搞一部吧,选他五百首诗,五百首词,三百首曲,三十篇赋。”

芦荻,原名芦素琴,祖籍湖南,1931年出生于辽宁辽阳灯塔,书香门第,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48年参加革命,祖父是湖南人,曾作过辽阳知县。芦荻抗美援朝期间跨过鸭绿江,是空军记者。1954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毕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及唐诗、宋词颇有研究,“文革”期间调往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