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省略与借代

 杏坛归客 2018-01-04

        省略是诗词常用的手法。一首诗多则百十来个字,需要表达复杂的精神世界,必须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因此借用省略很重要。

我们举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五绝为例来谈。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诗四句话,每句都省去了主语,但我们能凭借对话的环境补充上来,如:

 

        松下(客)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

        (师)只在此山中,云深(童子)不知处。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诗句常常省略主语。我们写诗也不要老用“我”“余”“吾”这些表第一人称的字眼,那样诗句会显得呆板。


        而有的省略补充上来需要经过一番思考,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一联,如需补充,似乎可以如此:

 
        (经过)巫峡(听到)啼猿(我落下了)数行泪,(从)衡阳归(来)雁(带回了)几封(家)书。当然补充上来就不是诗句了,而原诗句完美的结构形式、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荡然无存!


        借代是指以局部代替整体、以形象代替抽象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诗词里运用得恰当,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微妙的情感,能增加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中“长安”二字就是借指帝室。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其中“芦荻秋”就是指荒凉萧条的景色。如把结句“故垒萧萧芦荻秋”换成“故垒萧萧景色秋”,从平仄上看也说得过去的,但意象却大打折扣,失去了鲜活的生动性。


        再如南叔评点里曾经举过的罗金华《重阳感怀》中 “长安”一词( “岁至重阳梦半残,此身何处觅长安”)也是借代,联系下面的诗句(“陶情不出琴书外,逸趣常为山水观”“休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域宽”)看,当是指一种闲适舒畅的人生境界。费昌明《登黄鹤楼》的尾联:“登楼举盏望红叶, 染醉荆山万树秋”,“万树秋”代指秋天景色,与前面的“红叶”与“染醉”相呼应,生动贴切,是用得较好的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