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拳教材(第一章 概论)

 新用户91566407 2023-06-13 发布于湖北

图片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大成拳是我国武林中的一支奇葩,她朴实无华,深为中外武术爱好者所瞩目。人们一提起武术,自然会想到少林、武当、内家、外家,而大成拳既非内家、外家,又莫属少林、武当,乃是汲取众长而又独树一帜的近代拳学。大成拳没有套路和固定的招法,这是我国武林各派中绝无仅有的。

       大成拳,为我国近代拳学宗师王芗斋(1885一1963)所创,王老先生系河北深县人,清光绪年间就学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由于先生颖悟聪慧,且锻炼刻苦,深究拳理,所以尽得郭老真传,继承了形意拳的精华。王芗斋先生以他独特的远见卓识,打破门户之见,提出“凡符合拳理者,皆可为我所用”。1907年先生离师出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遇名家甚多,相互切磋交流,对拳术理解造诣很深,在二十年代中期,综合各家所长,弃者弃,立者立,去伪存真,针对当时尚花拳崇秀脚,左一招,右一式的片面倾向,为了道破其非,阐明拳学真谛,首创“意拳”,名云“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后经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革新,于四十年代初期,将形意、八卦、太极、少林及其他各派的拳法熔为一体,融会贯通,集各家之精华,在儒、释、道、医的理论基础上创立“大成拳”

      大成拳有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实作七步功法组成,它没有程式化的套路和固定的招式。主张“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拳本无法,有法也空”。它是一种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修炼的特殊拳法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很强的实战能力,很美的观赏性。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就被国家卫生部定为在全国推广的全民健身五大功法之一,2008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成拳问世后,王芗斋先生于四十年代初期为印证拳法,在北京《实报》登报比武,欧洲拳击冠军,日本空手道高手,国内武术名家纷至沓来,无一是王芗斋的对手。四十年代末王芗斋发起成立“拳学研究会”,并亲任会长,全心传播大成拳学,学者百余众。

       五十年代中期王选杰先生随王芗斋先生习拳,芗老耳提面命,倾囊相授,加之先生生性聪颖,勤奋有加,尽得大成拳之精要,芗老在晚年将其收为关门弟子,并授其衣钵,以期传承香火。王选杰先生为发扬拳术,研究和探讨拳学理论,终生未娶,习拳六十余年,技艺精湛,名扬天下,他不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拳学理论方面造诣极深。使大成拳学,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七十年代末张礼义在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时随大成拳名家王金铭先生学习大成拳,一九八四年正式拜王选杰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大成拳。在张礼义的倡导下于一九八四年十月成立邵阳大成拳协会,学员逾千人,一九八九年成立王芗斋大成拳研究会,王选杰任会长,张礼义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学员逾两万余人。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大成拳发展的需要,王芗斋大成拳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大成拳研究会,王选杰任名誉主席,张礼义任主席,大成拳在国内外建立分会56个,学员发展到三十余万人。近几年来大成拳分别与泰国职业拳手,韩国跆拳道高手进行了多场一对一台对决,都以优异的成绩战胜了对手,展现了大成拳的威力。

      大成拳由王芗斋创立,由王选杰传授,由张礼义继承和发展。大成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肩负着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之重任,在继承发扬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第二节     功法概说

      大成拳由站桩、试力、走步、推手、发力、试声、实作七步功法组成。重在健身和技击两个方面,没有固定的套路和固定的招式,在锻炼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精神训练与意念诱导统帅肢体同时进行,并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身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进而使身体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为“浑元力”,这种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求得“浑元力”的训练就叫做“站桩”

       大成拳的核心主要以站桩为手段,通过精神假借与意念诱导,直接培养和掌握以致运用“浑元力”的一整套训练方法。实践证明这种训练可以达到从精神到肢体,由肢体到外界形成高度协调统一,并能在运动中发挥精神与肢体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这一目的。

       大成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灵活、协调、耐力等运动素质都是由站桩派生出来的,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因此就大成拳的全部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掌握和运用“松紧”的问题。所谓“松紧”既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松紧”,心理的“松紧”,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因为任何肌肉的活动都是受神经支配的,神经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响,因此,精神意志的控制是首要的。

       大成拳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首先训练放松、进而训练松紧的相互转换,达到松紧协调,这种松紧协调,即所谓¨松而不解,紧而不僵”,可促使气血流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使其均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

        站桩训练人体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有不动”,练成自身感觉的高度灵敏协调,并通过松紧转换,培养整体的弹力。要求“无点不弹簧”,为技击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试力是大成拳功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站桩在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力由站而得,由试而知之”。在站桩的基础上,反复做各种缓慢的、连续不断的动作,细心体会在身体有位移的情况下,站桩中培养的“浑圆力”,是否仍然均整得力、运用自如,为随机随势任意发力创造条件。

       走步是试力的继续。主要有摩擦步、鸡行步、三角步等基本步法。摩擦步是各种步法的基础。如果说试力是站桩的继续(其脚是不挪动的),那么,走步却是在走动的情况下试力,即脚下试力。通过身体前后、左右、进退的变化转换,检验身体在运动状态中,能否保持重心的平稳和动作的协调一致,做到随时发力。

       推手是训练懂劲的手段。运用这种方式,观察体会对方劲力的虚实、强弱和动向,有意识地通过“点”上的接触,即皮肤的感应与大脑建立起固定的联系,作出本能的反应,解决运动中意识与行动脱节的矛盾,保持力量圆整、均衡,从而牵制和控制对方,使自己处于合适的发力地位,以便有效的打击或避开有威胁的攻击。

       试声是发力的补充。初试求有声,逐渐由有声变无声。要求做到“有声如幽谷撞钟,无声要气充毛发”。《大成拳论》指出:“试声如黄钟大吕之本非笔墨毫端所能形容,须使学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以试其声之情态,方能有得”

       发力即能量释放的训练。作为一门实战拳术,有效的打击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站桩、试力、走步、试声等各项功法,都是为发力创造条件。前者等于能源储蓄,后者等于能量释放。通过发力训练,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势发力,这是大成拳之所长。

       实作,即实际搏击之意,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可以说,它既是站桩、试力、走步、推手等各项功法训练的总成,又是直接和最后检验实战水平的唯一标准。

第三节     拳道总则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固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

       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统而言之,使人体与大气相接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体,养成神圆力方,形曲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皆应。

       用力则滞,用意则灵。用カ则力穷,用法则术罄。

摘自《大成拳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