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门胖肚子的6个坏习惯,你中招了几个?

 濮水新声 2023-06-13 发布于河南


“腰围越粗命越短”,真的不是谣言。


很多研究表明:


腰围越粗,心脏越差;

腰围越粗,越容易得糖尿病

腰围越粗,肿瘤越多、命越短……




有个健康的腰围,太重要了。


但不知道怎么的,这肚子就不争气地胖起来了。


有人说,还不是年纪大了,基础代谢变慢了,所以就容易胖了。


NO!NO!NO!这锅,基础代谢不背。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还是跟大家的生活习惯有关——


01

多“快碳”、少“慢碳”


“快碳”食物,简单说就是各种精白米面做成的主食、点心。这些食物膳食纤维含量比较少,吃到肚子里更容易被快速消化吸收,让血糖迅速上升。



涌进来那么多糖,细胞又用不掉,只好劳驾肝脏把多余的糖加工为脂肪存起来。日积月累,肚子就大起来了。


需要提醒的是,不是大米白面让你胖肚子,而是吃太多精制主食,缺少全谷物粗杂粮,饮食结构不均衡,会让我们胖肚子。

图片

图片来源:本公号编辑拍摄

解决措施

●  主食粗细搭配

●  主食循序渐进地增加粗粮的比例。




02

爱甜食和甜饮料


蛋糕、饼干、奶茶、汽水……这些你爱吃的食物中都有大量糖。


其中往往还有大量果糖,它不需要胰岛素的辅助,可以“直接”进入肝脏,更容易造成人体肝脏内脂肪的沉积。



解决措施

●  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以及少吃甜味食品

●  学会看食品标签,选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品

●  不爱喝白开水的人,可以适量喝淡茶、咖啡,还可以选择大麦茶、玉米须茶等不含咖啡因的代茶饮。


图片

图片来源:本公号编辑拍摄

03

喝太多果汁


不仅汽水里含大量果糖,果汁——不管它是浓缩还原,NFC,还是鲜榨果汁,都含有大量的果糖。


想要榨出一杯果汁,需要的水果量比日常推荐水果摄入量多得多,也就意味着吃进去了更多的糖和能量。


为了你的腰围,还是少喝点果汁吧。



图片

图片来源:本公号编辑拍摄

解决措施

●  “吃”水果,而不是“喝”水果

●  水果适量吃,每天可以吃1~2拳左右。


04

喝酒,特别是高度酒


虽然“啤酒肚”不一定是喝酒喝出来的,但是喝酒太多,真可能导致“啤酒肚”。


酒精的热量可不低,1g酒精=7kcal。喝酒还会让我们食欲增强,喝酒的时候容易吃更多东西[2]

图片

图片来源:本公号编辑拍摄

除了本身热量高之外,酒精还会影响脂肪燃烧,使更多脂肪堆积在肝脏中。


不但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还会让内脏脂肪迅速沉积。


解决措施

●  为了健康,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  非要喝的话,优先选择酒精度数低的酒,同时别喝多,一天不超过15g酒精。

图片

▲酒的度数越高,含酒精量越大,热量也就越高。同样喝100ml酒,喝白酒可能比喝啤酒摄入更多热量。



05

吃太咸


虽然盐没有什么热量,但是高盐往往伴随着重口味、高热量的食物,比如麻辣小龙虾、麻辣香锅、烧烤、火锅、炸鸡、卤味等等等等。


吃咸了也容易喝更多含糖饮料[3]


研究发现,每天的钠摄入量超过2300mg与腹型肥胖风险升高显著相关[4]。也就是说,吃得越咸,越容易变成大肚子。


图片


解决措施

●  多看看食品标签和营养成分表,选择低钠食品,辨别“隐形盐”

●  放盐、酱油等调料时,使用量勺

●  没禁忌疾病的人多吃新鲜蔬果,增加钾的摄入。钾有利于钠的排出。



06

坐太久动太少


久坐粗腰,也不是谣言。


有研究显示,每天多坐1.5小时,腰围增加0.57厘米,体脂肪也会增加0.44%[5]


而另一项研究表示,如果每天把30分钟坐着的时间拿出来做中高强度运动,我们的体脂肪就可以减少1.3%,内脏脂肪可以减少7.8cm²[6]


解决措施

●  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  改变出行方式,用步行、骑自行车、搭乘公共交通代替开车、打车。



 参考资料 

[1]蔡雯雯, & 李铎. (2016). 果糖的吸收代谢以及与健康的关系.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42(3), 8.

[2]Yeomans M. R. (2010). Alcohol, appetite and energy balance: is alcohol intake a risk factor for obesity?. Physiology & behavior, 100(1), 82–89. https:///10.1016/j.physbeh.2010.01.012

[3]He, F. J., Marrero, N. M., & MacGregor, G. A. (2008). Salt intake is related to soft drink consump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link to obesity?. Hypertension (Dallas, Tex. : 1979), 51(3), 629–634. https:///10.1161/HYPERTENSIONAHA.107.100990

[4]Zhang, X., Wang, J., Li, J., Yu, Y., & Song, Y. (2018).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sodium intake and obesity and central obesity: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9-2006. Nutrition research (New York, N.Y.), 55, 33–44. https:///10.1016/j.nutres.2018.04.008

[5]Du H, Bennett D, Li L, Whitlock G, Guo Y, Collins R, Chen J, Bian Z, Hong LS, Feng S, Chen X, Chen L, Zhou R, Mao E, Peto R, Chen Z;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ollaborative Group.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leisure time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percentage body fat in 0.5 million adults: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study. Am J Clin Nutr. 2013 Mar;97(3):487-96. doi: 10.3945/ajcn.112.046854. Epub 2013 Jan 30. PMID: 23364014; PMCID: PMC4345799.

[6]Winters-VAN Eekelen, E., VAN DER Velde, J. H. P. M., Boone, S. C., Westgate, K., Brage, S., Lamb, H. J., Rosendaal, F. R., & DE Mutsert, R. (2021).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Fatness: Associations with Total Body Fat, Visceral Fat, and Liver Fat.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53(11), 2309–2317. https:///10.1249/MSS.0000000000002712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