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色发黑?可能是脾虚哦

 昵称51500806 2023-06-13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医虽然不能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成绩,但是改善面色发黑还是很有效的。


  贵妇的难题 

话说罗天益因为医术高超,远近闻名,因此被征召为太医。有一天,一位三十来岁的贵妇找到罗太医,想让他帮忙,改善下自己的气色。

这位贵妇心思很重,平日忧思过度,连饭也不按时吃,脸色发黑,没有光泽,特别是嘴唇周围,黑得很厉害(忧思不已,饮食失节,面色黧黑不泽,环唇尤甚)。虽然知道饿,但是不想吃东西,而且呼吸短促(饥不欲食,气短而促)


  罗太医的分析 

关于她面色发黑的原因,罗天益是这样分析的:

首先,血失温煦就会呈现黑色(很好理解:女性宫寒的时候,月经常有量少色黑的现象)

其次,在阴阳五行中,黑色属水,肾主水,所以面色发黑与肾息息相关。(平时我们强调,补肾要多吃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头发颜色乌黑,说明肾气比较充足,头发变白往往也和肾气虚弱有关。)

那么,因为患者长期忧思,导致脾胃之气郁结,表现为食欲很差(忧思不已,气结而不行)

伤了脾胃,必然会导致气虚,表现为呼吸气短无力(饮食失节,气耗而不足)

脾无力运化水湿,进而损耗肾阳——肾阳不足,肾阴相对来说就会“显得”更足,阴气上溢,导致面色发黑(使阴气上溢于阳中,故黑色见于面)

分析完了脏腑,再来分析下经络。面色唇色发黑,应该和哪条经络有关呢?《黄帝内经》给出了答案:阳明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女性到了35岁的时候,因为阳明经开始衰弱了,所以面色开始逐渐变黑。


  冲和顺气汤 

所以,罗天益选取了一些温煦的、补气健脾、顺气的药。

方剂:冲和顺气汤。

组成:葛根4.5克、升麻3克、防风3克、白芷3克、 黄芪2.5克、人参2克、甘草1克、白芍0.8克、苍术0.8克。3片、枣2个。

方剂详解:

葛根、升麻这两味药有提升阳气的效果,而且都入阳明经,所以这两味药直接针对面色发黑的症状。

防风、白芷这两味药辛温散气,可以缓解因为忧思导致的脾胃之气郁结,这样能改善患者食欲。

黄芪、人参、甘草,这几个哥们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补气的感觉有木有?

最后几味药,苍术性温可以健脾、祛寒湿;白芍虽然性寒但是有健脾、收敛的特点,和苍术搭配,可以巩固整个方剂的药效。为了增加温补阳气的功效,加了作为辅助。

图片


  君臣佐使 

这个方子虽然用的药种类很多,大家一打眼,看上去好复杂啊,其实条理是非常清晰的。

这是因为,中药方剂学中有一个配伍时的基本原则——君、臣、佐、使。

所谓君药,就是指在整个方剂中用量比较多,起到主导作用,针对患者主要病症的药。如果把方剂比喻成一个公司,君药就是总经理的角色。

就拿这个病例来讲,患者最主要的病症是什么呢?就是面色发黑。所以葛根升麻这两味药提升阳气,可以缓解阴气上溢的现象,从而改善面色发黑的现象。这两味药就是君药。

(以升麻苦平,葛根甘温,自地升天,通行阳明之气为君。)

臣药有两种意义,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要病症
二是针对并发病症的药物。它的药力一般来说要小于君药,类似副经理的角色这里防风白芷就是针对脾胃之气郁结的药物。

(气留而不行者,以辛散之,防风辛温,白芷甘辛温,以散滞气,用以为臣。)

佐药呢,顾名思义,就是起到辅佐作用的药,就像经理秘书一样的存在。这里面黄芪人参甘草白芍苍术都是佐药,有的负责补气,有的负责健脾驱寒。

使药虽然排名最后,地位最低,但是并不是打酱油的,它们有两个主要作用:

一是引病入经,就是我们俗称的“药引”,负责前面几位大哥带到病发地点的“带路党”;

二是调和诸药,就是万一出现几位大哥谁也不服谁,(比如黄芪说:葛根你小子何德何能,敢排我前面?)使药要起到调和作用,也就是减少药物的相互冲突,让大家团结一致,对抗病邪。这里生姜具有辛温发散的作用,大枣可以补气养血,而且两者都归于脾胃经,有助于促进药效,所以用它们作为使药。

图片

(辛甘发散为阳,生姜辛热,大枣甘温,和荣卫,开腠理,致津液,以复其阳气,故以为使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罗天益嘱咐患者:药煎好后,一定要在早饭后、午饭前服用,因为那时正是人体内阳气升发的时候。几服药下去,患者面色发黑的症状就好多了。

这说明,古代医家开方时,不单单要考虑药方本身的功效,还要考虑用药的时机。

实在是用心良苦啊!

图片
图片

#爱中医的孩子,有前途# 

#学中医,要从娃娃抓起#

码字不易,希望亲们多多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