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檀黄杨木,日晷,文创香插

 闲适斋红木 2023-06-13 发布于福建

紫檀黄杨木|日晷·香插

规格:口径11.1 高1.7 重121克

中国计时史源远流长,早自商代已用日晷。公元前二世纪,史学大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85年)笔下有述,天文馆聚于日晷前,共商历法、方位及星象挪移诸事。

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晷”字,古意是太阳的影子。日晷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是公元574年的隋朝。《隋书·天文志》记载:「至开皇十四年,鄜州司马袁充上晷影漏刻。充以短影平仪,均布十二辰,立表,随日影所指辰刻,以验漏水之节。」但因其「未为精密」之缺点而为后世少用。

在清代以前中国使用的日晷属于赤道式日晷,我国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赤道式日晷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晷针朝向南北极固定,晷面平行于赤道面。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日晷多为石质,在圆形石盘上刻出时刻,中间立金属晷针和盘面垂直。晷盘斜置在汉白玉石座之上,南北坐向,利用太阳的投影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日影长短的变化及方向的不同确定时刻。太阳自转三百六十度,历二十四小时,晷面刻度以十五度间隔,分示钟点。用于宫殿前亦有皇权的象征,一般与嘉量并列于左右,象征天地一统,江山永固。故宫大殿前安放日晷,象征皇帝拥有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

此件香插摆件以日晷仪为原本创意制作,外框以名贵印度小叶紫檀镶,屏芯镶嵌黄杨木。制作严丝合缝,正面雕刻日晷,晷面刻有十二时辰及时间刻度。背面铲地浮雕,雕刻福寿吉祥纹饰,雕有“福”“寿”两字,祥云纹、鹿、桃、蝙蝠及如意的吉祥纹饰,雕刻细至入微。

整器材质上乘,造型简洁素雅,细腻匀净,透露出清幽雅致的文人风味。陈设文人案头,插上一炷香,仿佛晷针插在晷盘之上,平添了一份乐趣。

喜欢这篇文章,可点击右下角 在看 分享给大家!

热门文章

小叶紫檀,百宝博古图,宋式亮格柜

释迦牟尼佛,香樟木,复古佛首造像

复刻拍卖款,大红酸枝嵌理石大座屏

兴化仙作木雕,老山檀香,八仙过海乘槎摆件

喜庆赏摆,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