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科考落榜,挥笔写下豪迈诗词,最后两句鼓舞人心

 源源不断 2023-06-13 发布于宁夏


图片

文 | 向小园 · 图 | 网络

图片

古时科举,无外乎两种结果,及第或落榜。

及第者喜气洋洋、心花怒放,诗词之中尽是欣喜,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落第者垂头丧气、暗发牢骚,笔触之下尽是失意,如柳永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但有人一人却格外不同,在他看来,不论高中还是落榜,都无需挂怀,甚至在落榜后写下平生最为豪迈的诗作,此人正是诗圣杜甫。

 图片

犹记得网上曾有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去不是“老李”?

对此,一位网友回道:“或许是因为杜甫未曾年轻,而李白从未老去。”

确也如此,世人心中,李白一直是潇洒不羁的谪仙人,而杜甫却是哀叹民生的愁苦者。但其实,李白有孤独沉闷之时,杜甫亦有激情豪迈之境。

而这大抵要从杜甫年轻时说起,那时的杜甫,家境优渥,好游名山,青春恣意,文思敏捷。

他同许多文人一般,胸怀壮志,欲报朝廷,可惜时运不济,科考落榜。

面对人生失意,二十岁的杜甫却并未困顿于一时打击中,他转而在数年漫游中愈发自信狂放。更在途径泰山时,将少年热血赋于纸笔,留下千古佳作,感染了无数后人。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诗题中的“望”字可以得知,此时的杜甫并未登临泰山,但其中所描绘的雄浑巍峨已然有身临其境之感,着实震撼。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辽阔绵延。

初见巍峨的泰山,欣喜万分的杜甫不禁脱口说道:“泰山究竟是怎样的?”这般疑问,并非当真不知,而是因眼前之景太过震撼,一时间不知如何形容的兴奋仰慕之情。

紧接着杜甫自问自答,他说,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绵延的山色仿佛没有尽头。

对于泰山的描述,杜甫并非单纯的借以海拔高度来形容,而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纵横千里,绵延不绝,几笔勾勒足见壮阔之感。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雄奇高峻。

站在山下抬头仰望,不禁令人感慨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似乎将世上所有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部汇聚于此,高耸入云的泰山,将天地分为阴阳两块,明暗各不相同。

前一句是感慨赞誉,后一句是夸张描绘。通常来说,山势高耸自然会将天色昏、暗分割成阴、阳两面,但辅之以“割”字,却在写实中添了几笔雄浑之气,好似泰山锋利如刀,有遮天蔽日的力量,读来格外震撼。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的细望之景。

此时的杜甫好似登上了泰山山腰,他看见升腾的云气,望见高飞的归鸟。一个“生”字,可见云层翻涌的动感,一个“入”字,又得飞鸟迅捷的力度。

如此奇景,怎能不令人心胸激荡,目不转睛。笔触之间,更饱含着对山川万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图片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登临高峰的志向。

观摩过后,杜甫不再单纯仰望,而是生出了征服之心,他说:一定要登上那最高峰,去看一看泰山面前愈显渺小的群山之景。

读到此处便会知晓,杜甫要看的,不止是群山美景,更是人生壮丽。正如泰山高耸,他却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般,在面对人生坎坷时,他同样无惧艰险积极昂扬。

年轻的杜甫或许未曾想过多年后他会历尽磨难穷困潦倒,但此刻的少年意气足以支撑岁月中的种种波澜与风雨。

 图片

世人常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少年意气,是不怕失败的意志,是迎难而上的勇气。

而少年人,不止是矫健的体魄、青春的时光,更是向上的精神,热血的拼搏。

青春从未远去,因为青春永远正当时。此时的年华,便是最好的回答。

所以,不必畏惧光阴流转与风雨侵袭,只要胸怀宽广、朝气蓬勃,纵使白发渐生、历经坎坷,仍能迸发出最夺目的光彩。


图片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向小园读诗视频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