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古德寺,刻骨铭心的庄严和精气神

 人文武汉 2023-06-14 发布于湖北

我这一生,打小起就一直伴随在古德寺的左右,不管走多远,心中总有古德寺的位置。

1930年地图上的古德寺

第一次走进古德寺,是1955年我六岁的时候,当时我住在永清街马家墩的永清小路,这个地方因为修解放大道已经拆迁了一部分居民到陆军医院后面,古德寺的左前侧边。由于修长办(水利部长江流域办公室,即现在的长江委),我们在1955年也要拆迁,我的童年伙伴有的到了读书年龄(当时是7岁上学),学校呢就是即将拆迁安置的地方附近的第40小学,这所小学历史悠久,后来改称“新建街小学”。第40小学与古德寺只隔一堵矮墙。

小学毕业证

到了读书年龄的是谌文喜,王家明,肖玉宝,他们要去看看学校,就带着我们五六个小一点伢沿着永清马路走到第40小去。永清马路在20世纪的1955年以前还存在,它的南边一部分后来就被“长办”吞为己有,它的北边部分至今还在,就是陆军医院的西院墙外的那条路名叫新建后街,一直通向古德寺。

我们要到第40小学去,一定要经过古德寺的山门,这是一条唯一的路,这条路就是陆军医院和古德寺两墙之间的一条路,这条路的南边是陆军医院的墙,光秃秃的就是墙,路的北边是古德寺高大的粉墙。墙虽然高,但是墙内的爬山虎都爬出墙来。密密的竹子比墙还要高出很多,显得很阴森,很神秘。

自从20世纪四十年代国军建了陆军医院,这个医院就霸蛮的只给古德寺的山门留一条几米宽的空场子和一条通向第40小学的逼仄的小路。解放后部队接管了陆军医院,格局还是解放前的格局,一点没有改。

看了学校,大家回转到古德寺山门前,谌文喜说到古德寺去看看,小萝卜头们都说好,大家打着赤脚,打着赤膊进了古德寺,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古德寺。其实古德寺我们看得多,只要站在永清街马家墩门口的高墩子上或者在铁路孔上就能看到古德寺顶上的九座十字架塔刹。

走进古德寺,今天是第一回,都有些畏畏缩缩,偶然有一个穿着灰布衣的和尚走过,我们就不敢向前迈步,看到和尚不管不问我们这群小伢们。我们的胆子就大了,顽劣渐渐地复苏,七嘴八舌的惊奇感也冒头了。进了山门走进去几步,墙上的一长溜石板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字,大家不认得。

从山门到大雄宝殿是一条4米宽的断头路,到了路尽头前面是一个封闭的小门和院墙,右边就是大雄宝殿的高大殿门,门前一对大石狮子拱守,大石狮子口里都含着一个石球,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个石球拿不出来,那它是么样放进“克”的?大家你挤我我推你的爬上石狮子玩这个口里的石球,谌文亮问他的哥哥,谌文喜答不出来。王家明也答不出来。都说不出来石球是么样放进去的,肖玉宝就说是硬塞进去的,大家想了想,同意了是塞进去的说法。

进了殿门,迎面正中间就是一个笑嘻嘻的大肚子罗汉,再看两边各有两个巨大的,恶狠狠的菩萨,手里拿着宝剑,伞,琴,还有一个拿一条蛇,他们每个人的大脚踩着一个鬼魔鬼样的小人。

再往前走。大肚子罗汉的背后也站着一个菩萨,不晓得柱着一个什么东西,这个菩萨面对东方。出了这个大殿,露天里有一个像葫芦似的大铁香炉。迎面又是一座大殿,有一阵阵好听的歌声传过来,歌声是从这个殿堂里传来的,这个殿堂四周是回廊,在殿堂的右手边有一个大架子,上面有一个好大的彩绘木鱼,是一条用木头刻的鱼。还有一根木头吊在那里,谌文喜拉起木头一松手,木头就撞在木鱼上发出声音。

歌声很好听,我们顺着歌声凑到殿门口,原来是和尚们在念经,和尚们都斜披着袈裟,口里念着经,三不知地用手中的木棍敲面前的磬和小木鱼。磬和小木鱼我认得,我家里神龛上就有一个,过年烧纸,供祖宗,大伯或者伯伯就要敲磬敲木鱼。

我们探着头看里面,里面有蛮多的菩萨和罗汉,西斜的阳光被茂密的竹子和大殿遮住了,光线渐渐地暗下来,除了念经声,四周悄然寂静,静的怕人。我们小一点的伢就有点怕了,不敢大声地说话,还感到有点冷,有人扯着肖玉宝王家明的裤子说要回去,谌文喜还想再到后面看一看,说是听人说了,后面和四十小学相连只隔一道墙。经不住大家都要回去,只好走出来,一路上偶尔有一个和尚从我们身边走过也不过问我们。

回到古德寺山门,有一个和尚正舞着一把月亮铲。我们不走了,就看和尚舞月亮铲。和尚一趟舞下来收了势,右手持铲在身后,左手掌举到面前,对着这一班小萝卜头,说:“阿弥陀佛,天已经晚了,小施主是还要看一看,还是回家呀!

我们这一班小萝卜头看到和尚行礼说“阿弥陀佛”已经是无所措手足,再听到天已经晚了,见寺里阴深静寂,还有蛮多的凶神恶煞的菩萨罗汉,口里就不约而同地说到“我们回'克’的”“走,回'克’!”,一群人跑出了古德寺。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恢复了活力,七嘴八舌地争辩那些稀奇古怪的见闻。

1956年,我们从永清街的永清小路都搬迁到了古德寺旁边,我们是和这里的菜农土著组成“建设村”。前两年先搬来的从解放大道依次往西是新建街,新街二街。新建后街,建设村和新建二街平行,布局是:西边是古德寺、陆军医院,古德寺的北边是公安部队,古德寺的东边是第40小学、建设村;古德寺的东南边是新建后街新建街新建二街。

这个地方僧、道、尼都有,在建设村二组历史上有一个“祐生观”,佑生观很早就没有了,它的遗址后来做了民办小学,民办小学仅存在了两年几番换手成了民居。

在第40小学的校门左侧前面民居里有一个小庵堂,有几个比丘尼修行。我们小学生经常唱童谣:和尚尼姑翻了身,他们两个来结婚。因为那个时候童言无忌,伢们也顽皮,也没有惹出和尚尼姑的抗议。

在我1957年进入到第40小学读书,第40小学改名为“新建街小学”。

我的一年级六班是全校纪律最差的班,从上一届留级下来8个学生,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都是菜农子弟,祸祸课堂纪律是一方面,祸祸古德寺那是真的让人“疼”,看了《水浒传》里的大相国寺鲁智深和泼皮的故事,林冲隔着墙的豁口看鲁智深叫好的章节,几乎和我们与古德寺的交集相似。

新建街小学不仅与古德寺相挨,新建街小学的菜园子还在北边楔进古德寺一块,这一块的墙南边也是古德寺的菜园子,我们班的以张刚腾为首的小学生就扒开了一个豁口,跳进古德寺砍竹篙子粘蜻蜓,粘知了,摘黄瓜,偷番茄。你偷就偷呗,一被种菜的和尚发现,就像燕子飞搞得踩坏不少的菜,和尚也时常撵过来追到教室里。

奇怪的是,学校从没有处理祸祸学生,古德寺也没有对此大干仗,等到我们班的这几个留级生第二年退学了,祸祸古德寺的事情就很少发生了。

就在这个菜园子的西北边,曾经是古德寺化人的地方,后来这里的居民渐渐多了,才没有再火化尸体。

我们渐渐地喜欢上了古德寺,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就呼朋唤友,夹一领草席跑到古德寺里,把席子或铺到弥勒佛的神位下,或铺到圆通宝殿的回廊里,或铺到四大天王的脚下,打牌,打“撇撇”,下棋,或者爬到四大金刚的身上,或者躲到四大金刚后面捉迷藏,任意的嬉闹,也不觉得菩萨罗汉凶神恶煞。和尚从来不干预。回想起来,我们尽管在古德寺撒着性子玩,好像没有弄坏环境,遗弃垃圾。

我们也去撞木鱼,也去围看和尚们披着袈裟念经,还有模有样的学,古德寺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去了。有一回我摸到一个紧闭着门的房间,扒着门缝看,里面是一包包的骨灰,堆满了房间,有的布包散开了,骨灰就散落出来。和尚们好像没有秘密向我们掩盖。

我的父亲有时上夜班,街坊上很喧闹,天气热,白天无法休息。于是父亲就到古德寺要了一张躺椅,泡了一壶茶,就在圆通宝殿的回廊里睡觉歇息,这个圆通宝殿和前面的大雄宝殿比起来就安静多了,大雄宝殿是孩子们的地盘,圆通宝殿是大人们休息的地方。小伢们到了这里也是保持安静,因为它法相庄严,尽管开放式,和尚并不管伢们的随意性,不知为何,我们青少年也肃穆起来。

多年后我就思索这个现象,我想,这就是古德寺的内涵魅力——包容,它置身于周边居民之中,是一座贫民前来的寺庙。它和居民已经融为一体。居民也潜移默化地把古德寺当做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大雄宝殿很凉快,但是圆通宝殿回廊更凉快,这是它比大雄宝殿高得多,火热的南风被茂密的竹林过滤,失去了暑热改做了习习凉风,在回廊,无论是东西南北风,到了这里就是凉风,所以在没有电扇空调的年代里,这里就是空调房。一圈的躺椅包围了整个圆通宝殿,和尚提着水壶不时的轻脚轻步的续水。

我们耳濡目染了很多古德寺的潜移默化,比如在外面乘凉,用被单斜披在肩上做“阿弥陀佛”,还知道“施主”,比如敲磬敲木鱼唱经。他还是莘莘学子读书的地方,我的哥哥因为炎热,就总是从永清街到古德寺来读书复习。

更主要的是外出,无论在东南西北方,远远地看见蓝天下圆通宝殿的尖顶,就晓得快到家了。我们也知道了,从山门进来贴在墙上的那一顺溜石板上刻的名字是以前的信众为古德寺捐款的人,有的菜农同学还找到了他的祖父的名字。

古德寺

1963年我从新建街小学毕业,因为我读的是十八中,离古德寺就远了,但是只要有闲暇,就到古德寺来逛逛。他的山门总是敞开迎接信众男女,或不信佛教的游客。他从来不要八方来客或进香,或给香火钱,在19668月古德寺被砸坏之前,我从没有在古德寺的任何一座佛像前看到设有香火钱箱。所以当我在别的寺庙道观尼庵看到要进香才能进,要给香火钱,我就想起我的童年青少年古德寺——我心中的圣殿。

古德寺在1966年被无知的,狂热的青年学生砸毁后,周围的居民痛恨的报账不出。有一年我走进了它,只见圆通宝殿的北边廊下矮房里有几个尼姑和和尚在生活,我想起了儿时的童谣:和尚尼姑翻了身,他们两个来结婚。我不忍看下去,掉头离去,这一去就是几十年,其中包括武汉照相机厂鸠占鹊巢,占据古德寺几十年。不知当年下手砸毁古德寺的我辈学生有何灵魂拷问。

1996年,尼众弟子进住古德寺,百年来的和尚古德寺,成了现在的古德寺尼姑庵。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汉口名胜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