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科普 | 颈椎病的正确分类,与科学防治手法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3-06-14 发布于黑龙江

颈椎病

中医称之为痹症,并在临床上分以下几种证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肝肾亏虚。

每种证型所用方剂也不同,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为主,基础方剂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风湿热痹以四妙丸加减,肝肾亏虚症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相当于颈椎病中的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肝肾亏虚型相当于脊髓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属于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由于人们长时间玩手机的习惯,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该病症主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和颈神经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是由于颈椎的长期劳累,骨质增生,或者是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导致颈椎脊髓交感神经或者是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椎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有的可两种同时出现,临床上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主要是:

脊椎出现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等情况。

注意事项及防范

保守治疗

1.颈椎牵引治疗法

目的:解除颈肌痉挛,恢复颈椎椎间关节的正常序列线,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增大椎间间隙,减轻颈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缩,改变扭曲的椎动脉与钩状突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在颈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挤压刺激等。

方法:

常用枕颌带牵引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以坐位多用。

(1)角度:一般情况是:上颈椎段采用15°左右屈曲位,下颈椎段采用30°左右屈曲位。

(2)牵引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年老体弱的时间可适当减少时间,年轻体壮的可适当延长时间。

(3)牵引重量:开始重量一般为病患体重的7%左右,年老体弱的时间可适当减少重量,年 轻体壮的可适当增加重量。重量逐次增加为好。

(4)方式:多数采用连续牵引方式。也可采用间歇牵引方式。

(5)禁忌症及注意事项:颈椎及周围组织结核、肿瘤的患者,颈椎不稳、脊髓型颈椎病不适宜用。了解牵引过程中患者情况,患者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停止牵引。

2.其他物理治疗方式:如各种热疗、电疗等方式,

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是通过操作者的双手对颈椎及颈椎小关节用力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进行被动活动治疗,以达到改善小关节紊乱、缓解肌痉挛、减轻疼痛的目的。目前手法派系多,目前常用有关节松动术、小关节紊乱复位术等,手法治疗时必须注意手法需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症状或产生损伤。

4.运动疗法:告知患者适当做颈部功能锻炼,运动可增强颈肩背肌的肌力,可稳定颈椎,减少对神经根的挤压刺激,改善颈椎间各关节的功能,增加颈椎活动度。运动可减轻颈肩背部的肌肉痉挛,纠正不良姿势。长期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减少颈部患病几率。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标本兼治,治则以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中药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其他治疗

可进行针灸、推拿、中频疏经通络、灸法温经活血(穴位:天柱、风池、风府等穴位)。中药塌渍治疗行气止痛;必要时行局部小针刀及穴位注射等特殊治疗消炎止痛。

西医治疗

肌肉松弛剂及止痛药物为主。

文丨中医骨科 李军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