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HA发布科学声明:判断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预后存在问题,需更多科学证据支持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如果一个人心脏骤停后陷入昏迷,什么时候能醒来?什么时候应该撤掉生命支持?

美国心脏协会(AHA)认为,目前对于心脏骤停成功复苏后脑损伤及死亡的预后判断尚存局限性,缺乏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来支持临床决策。

并就此于711日在Circulation发表声明指出,对于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需要更先进的科学手段去判断脑损伤预后。

据悉,虽然心脏骤停的复苏及复苏后的治疗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脑损伤,死亡率仍然很高。

在美国每年约有32.6万人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院内也有20.9万,但幸存的出院患者却分别为12%25%

我国情况更糟糕,每年心原性猝死者高达55万,平均每天1500人以上,但生存率不到1%

尽管大多数复苏患者死亡归因于脑损伤,但仅约10%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

而且大多数复苏后脑损伤相关的死亡,多是由于经判断几乎大脑无功能很可能无法恢复而撤掉生命维持治疗所致。

目前,很多医生会等待和观察昏迷患者48小时,甚至72小时,以增加存活机会,但由于检测的局限性和其他混杂因素,如治疗性低温等,从而产生判断偏倚,或更早断论。

心脏骤停期间,缺氧和组织再灌注都会造成脑损伤,而患者恢复或可能需要至少在心脏骤停后一周,而这也部分混淆了等待昏迷患者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此外,镇静剂的使用也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判断。

为此,声明撰写者建议,对于心脏骤停后昏迷患者,应等待7天或直到镇静剂断药,以较晚者为准。

“当前,心脏骤停后治疗脑损伤的单药试验之所以失败,或许是因为研究本身需要观察30~90天的疗效,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那个时间。而就72小时内恢复的预测,目前均基于低质量研究,希望这一声明的发布,能够促进更优更严格的研究的开展,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撰写专家指出。

在这项声明中,撰写专家还回顾了当前可用的诊断方法及其检测大脑功能的局限性,其中包括神经反射评估、刺激手臂感觉神经,瞳孔对光反射,应用脑电图评估癫痫发作,应用MRICT扫描等。

来源:

[1] Better science needed to support clinical predictors that link cardiac arrest, brain injury, and death: a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July 11, 2019.

[2] Romergryko G.Geocadin, et al. Standards for Studies of Neurological Prognostication in Comatose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9, 140:00–00.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70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