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衰伴D二聚体高,提示预后差!欧洲心衰杂志阜外医院张健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D二聚体是一种简单的、广泛使用的反映凝血和纤溶激活的生物标记物。

近日,阜外医院张健等发表研究称,D二聚体水平高的住院心衰患者,一年死亡风险较高,尤其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其相关性更为显著。

研究纳入200612月至201712月连续住院的1795例心衰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大多数(72.1%)患者为NHYA心功能III-IV级,随访1年。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占53.3%,射血分数中间值(HFmrEF)心力衰竭患者占16.3%,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占30.4%

1年的随访中,D二聚体≥0.56 μg/ml可独立预测全因死亡(HR=1.55)。

对于HFrEFHFpEF患者,D二聚体≥0.56μg/ml,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49%1倍。

研究者在敏感性分析中观察到D二聚体与全因死亡有更显著的相关性。

研究者分析,D二聚体水平高表明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除了可逆和可纠正的促血栓形成原因(如住院心衰患者的制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皮损伤、慢性全身炎症状态和持续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是心衰患者血栓形成的长期危险因素。

更重要的是,D二聚体升高不仅与心衰预后相关,它可能是心衰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流受损的结果,反映心脏功能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而D二聚体升高反过来又通过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导致炎症反应,加重病情。

本研究还表明,D二聚体在HFpEF患者中具有特殊的预后价值。对此研究者认为,纤溶生物标志物可能对HFpEF表型的病理生理途径的理解至关重要,值得进一步研究。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冬花等在本刊发表文章指出,二聚体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新应用,包括识别冠脉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心房颤动并发左心房血栓、脑卒中、心力衰竭的风险预测及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型和预后息息相关,并有可能成为指导抗凝治疗策略的新指标。

来源:[1]D-dimer and outcomes in hospitaliz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cross the ejection fraction phenotypes. ESC Heart Fail. 2022 Jun 23. Epub ahead of print.

[2]李晓娟, 李铁威, 高冬花.D-二聚体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2): 1245-1248.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8.12.02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