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出神入化的一件行书,后人钻研了800年,能看懂的人不到1成

 墨品书法网 2023-06-14 发布于北京

这800年来,赵孟頫挨过不少骂,有人说他的书法俗、有人说他的字软弱,没有骨力,但是骂他的人,却又都逃不开赵孟頫书法的影响。

这个“反赵联盟”里,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声音是最大的,也是被打脸最响的。董其昌说“赵书因熟而生俗,董书因生而生秀”。

晚年的他却给了当初的自己这样一个评价:“俗子朝学执笔,夕已自夸”。是自己当初有眼不识泰山,能领悟到赵书的妙处时已经为时已晚。

除了因人废字,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诟病赵孟頫是“贰臣”这个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赵孟頫的字会被说俗

作为元代的书坛标杆,赵孟頫是天生字好的类型,他初学书法时取法的对象宋高宗,就已经是许多人学习的终点。

受宋高宗书法的影响,他早年的书法风格偏向于遒婉,筋骨内含,所以很多眼界低的人说他“骨力弱”

后来他又站在宋高宗的肩膀上上追“二王”,将“二王”古法烂熟于心,且又继承了王羲之的妍美之姿。它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点画都写得恰到好处,所以很多功力不够深的人说他俗

可是在他晚年的作品中,这些别人眼中的问题,都已经不存在了,比如他的这件行书《明肃楼记》。

在将“二王”研究透以后,赵孟頫晚年规模李北海,将李北海的遒健爽朗和王羲之书法结合在了一起。

这件行书不改往日的严谨法度,规整庄严,但笔墨流转之间均是潇洒天真的韵致,用笔苍劲浑厚,独具风格,早已不见当日书中只有“二王”的妍美之态

这代表着他的书法已经真正进入了出神入化的化境。这件《明肃楼记》被评价“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此作被世人研究了800年,可惜真正能懂其中意蕴的人不足一成。

大家都知道赵孟頫是书坛的复古先锋,最近800年,他的书法是必然要学的,但是大家又怕学得太多会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本着“取法乎上”的原则,选择他晚年带有李北海雄健笔意的书法作品。

《明肃楼记》这样的作品像一位功力精深的大师,功力越深厚,反而越加平易近人,更便于大家把握。学这样的作品不仅不会学俗,反而会让我们在领悟书法古法的进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眼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