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拳教材(第三章 试力)

 新用户91566407 2023-06-14 发布于湖北
Image

第三章  试力


      在大成拳功法中,其功法有动有静。一般说来,静则为站桩,动则为试力。只练站桩不练试力,技击时很难发挥出自身全部力量;只练试力,不练站桩,力量不会笃实,难登大乘之堂。以站桩为主,试力为辅,正辅兼练,方能有成。

一、试力的指导原则
      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习时须使全身均整,筋肉空灵,思周身毛孔,无不有穿堂风往返之感,然骨骼毛发,都要支撑遒放,争敛互为。慢优于快,缓胜于急,动愈微而神愈全,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否随时随地应感而发,全身之精神力量能否与宇宙发生呼应?假借之力与空气发生摩擦和与地心发生争力?习时须体会空气之阻力何似,我即用与其阻力相等力量,与之应合,于是所用之力自然无过,亦无不及。初试以手行之,逐渐以全体行之。至于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微动处牵全身,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即可达到舒适得力,奇趣横生之境地。动作时,形式方面不论单出双回,还是齐出独进,横走竖撞,正斜互争,都须形不外露,力不出尖亦无断续,更不许有轻重方向之感;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若动则即能“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得中平”之中枢诀要。

二、力的运用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什么叫力?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是用物理学对于力所做的解释。大成拳的力,是通过站桩这一简单的形式,在一定的原则、原理的指导下,强调精神假借和意念诱导,不是一般人所固有的。也就是说,大成拳的力,是通过各种运动方式,充分作用于对方身上的,这种方法或者形式,就是大成拳力的具体运用。

      如果专从拳术中力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即使能够力扛五百斤,也只能是对推车、挑担等体力劳动有用,而于拳术上就没有多大应用价值了。力,有本力和功力之分。本力,是指一个人先天固有的力。本力的大小,是由人的身体素质决定的。一般来说,本力在拳术上属于拙力,功力在拳术上属于活力,活力能够随着对方的变化而变化,拙力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拙力对于死物有作用,对于像人这样的活物,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但应当说明,如果锻炼得当,本力对于功力是有辅助作用的,是可以转化为功力的。可见一个人的本力雄厚,也是学习拳术的一个很好的条件。相反,如果锻炼不得当,本力对于功力不但无辅助作用,反而会影响功力的增长。这样的本力,甚至会成为学习拳术的障碍。所以前辈中很多有学识的武术家,一再告诫后学者,不要以练石锁、举石墩等这些笨功夫作为拳术的功夫。因为从拳术的角度来讲,这些功夫的练法,都是靠拙力来完成的。靠拙力练习这些功夫时,必然要憋气努劲,气血循环会受到阻碍,影响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长久下去,可使周身肌肉趋于僵化,畸形发展,这不但对拳术的技击有害,对人体的养生也有害。

      在大成拳力的运用中,可分为小乘、中乘和大乘这三种不同的力。小乘的力,是通过人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中乘的力,是通过人体气血鼓荡所产生的;大乘的力,是通过人体内的生物电转化而产生的,这样的力,是'内在运动'所产生的力。以上三种力量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在真正的武术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在运动时不但可以相互配合,而且还可以互相转化,以适应推手时的具体情况。

三、试力的操作方法

(一)钩锉试力

    下肢与技击桩相同。两手自然抬起,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略微弯曲而向前指,用身体催动双手向前推出,指尖向前,臂要随之而动,但切勿完全伸直。意念如同双手十指推动水中漂木缓缓而行,当两臂快要伸直时,两手向内翻转,掌心相对,用身体将双手慢慢拉回,其动作要连绵不断。待到双手距离自己胸前约一拳之时,再行翻转,手心向下,继而前推,周而复始。由于试力时带出有出手如锉、回手如钩、力不空出、意不空回的意念,故此叫作钩锉试力。

(二)波浪试力

   下肢与技击桩相同。两手迎面伸出,掌心向下,两臂略有弯曲,高与眉齐,两手之间的距离与自己头部同宽,然后两手徐徐下按,略成弧形,在下按之时,头部上顶。待两手按到与自身肚脐相平时,再轻轻抬起与眉同高,头部上顶之意也同时收回,两手再向前迎面伸出,如此反复练习。由于试力动作好似波浪起伏,故名波浪试力。练此功时,注意要松静自然,身心皆不可用力,两肘外撑,含胸拔背,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形不可破体,力不可出尖,周身浑圆一体,形成整体运动。

(三)猫洗脸试力

    下肢与技击桩相同。两手从两侧顺势抬起,与胸相平,两臂微有弯曲,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略有弯曲而指向前方,用身体带动两臂,左手往左往下划圆,右手往右往下划圆,两手划圆不能超过中线。动时先求大动,后求小动,再求微动,最后练到外形不动而内在动。也就是说,用意念而动,达到全身齐动的整体运动。(暂摘抄以上三种基本试力)

四、试力对身体各部的要求

      在试力中,还应注意力与意的调配。关于力与意的调配。可分为小乘、中乘和大乘三个不同层次。小乘的练法是用意不用力,这种练法既有益于养生,也有益于技击,虽属小乘,但是属于拳学的正确途径。中乘练法是意力相逆,即在练习动作时,力量和意念向相反的方向运行,比如手向前推时所产生的力量是往前的,但在意念上要往后拉,也就是说力量和意念的方向是矛盾的。这样的力量才能圆满无缺,而且雄厚敦实,同时也可避免因用力绝对而使自身失去重心的弊病。不仅手上如此,实质上周身上下无不如此。大乘的练法是意力不分。所谓意力不分,就是在练习动作时,体内的意和力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力到意到,意到力到,力虽到而意不停,由于意不停而使力再生。

     要想在试力中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培养大成拳的素质,就要有一个合理的身法调配问题,为了便于学习,特将头、肩、肘、手、膝、足等动作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头: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一身的主宰,不宜偏斜,须头直项竖,略有上顶之意,似被绳提,要有领率全身的意念。

    肩:肩为两臂的枢纽,两臂是否得力,全在于肩,肩松则臂活,而且力量容易达于指端,更利于肺部的呼吸。

    肘:肘要横,有时亦要垂。肘横就是肘要有向外撑的意思,只有两肘外撑,上身力量才能圆满无缺。肘下垂时有利于肩部的放松。也就是说,平时锻炼时要横肘,与人作拳时要垂肘。

    手:五指张开,手指微曲,才能力达指端,变掌变拳又极容易,抓、拿、捋、打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试力时掌握此种手法,技击时可加大拳的弹力。

    胯:胯为上身支点,锻炼时必须做到紧胯。胯紧上身才易放松,下肢才可能成为整体运动。胯不但要紧,而且要提,这在做穿裆脚试力时尤为明显。

    膝:两膝要微曲而上缩,可使腿部筋络舒展,下肢力量均整,抬腿进足才能与胯配合,形成整体之力,拳家常常注重'膝纵'就是这个道理。在试力中就应形成这种意识。

    脊:脊是指闾骨而言。闾骨为中枢神经之壳,居人体之督脉,为上下肢体之枢纽,闾骨正直可使全身动作协调一致,形成全身的整体运动。在发力之时,由闾骨的暂时收缩而产生的力量必是整体之力。王芗斋先生曾言,力'由脊髓发'。在试力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胸:胸部放松,要有空洞之感,以使肺部呼吸通畅自然,胸部为人体上身重要部位,胸部放松,身体其他部位即可随之放松,试力时才能均整自然,发力时才能力发脊髓。

    腹:腹部虽然要充实,但不可妄作。胸松而腹实,如果有意充实腹部,其结果会使腹部成为虽实而滞的状态,从而造成身体不协调,影响全身的动作,使试力难以达到要求。

    足:足为全身的支点,有如树木之根。前进后退,全在于足部是否稳健、灵活;试力是否得当,能否整体皆动,也在于足:只有步法稳健,动作才能灵活,发力才能得力。在穿裆脚试力中。体会尤为明显。

    身:在大成拳试力中,主张身形中正,不可前俯,也不可后仰。既不可左歪,又不可右斜,不论做何种试力,身形均为整体运动。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说的'一动无处不动,一静无处不静'。

    这是做任何试力时都要遵循的原则。

    总之,练习试力要外动内静,一举手一抬足,都要以舒适得当为原则,同时还要精神贯注,意断力不断,力断神犹连。

               温馨提示:试力请在传承人指导下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