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擂响南阳非遗•南召大铜器

 摄影说事 2023-06-14 发布于河南

擂响南阳非遗

南召大铜器

马秀华/摄影▪报道

我在昨天的公号里已经说过,南召大铜器在河南省双遗节上占尽了风头。所谓大铜器,即大鼓、大锣、大镲,大队伍。考究起来大概也有400多年历史了,虽然历史悠久,但都是小规模在民间传承。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方文化就是这方人的根,进入脱贫攻坚年代,山里人吃穿不愁了,这些民间玩意一下子活跃起来,云阳、崔庄、城关、南河店以及白土岗等山区乡镇,大铜器如雨后春笋,遍地萌发。目前能玩转这玩艺儿的人少说也有万 余人。这就是南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召大铜器。

城关镇幸福大铜器团队50人

于2023年6月10日

在南阳市解放广场

河南省“双遗节”开幕式上的雄威

漂亮的擂鼓人,中间大圆是国家非遗标识

激情舞动

来个背影也好看

台上、台下共奏,天上、人间同乐

二三十斤,你举得动么?

白河在回响,英魂在聆听

永远跟党走,从小擂响非遗鼓

不掉板、不拉点,锤锤到位

南召大铜器气势宏大,场面壮观,是其突出的特征。传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期盼南召大铜器能像安塞腰鼓、郏县大铜器,在观瞻性、表演性上创新一步,应该是更好的。

多重曝光,看看云阳镇的大铜器,威风鼓、好气派

无题了

大铜器过节为农民擂鼓加油

在崔庄乡,再遇小鼓手,看旗幡便知是家族传承人

“咣咣咣、咣咣咣”,我们来了——

赛在崔庄,这里每年举行一次盛会

穿行在山间小路,给偏僻的父老乡亲们送去欢乐

敲起来,乐起来,山区百姓美起来

在结束这篇文章时,南召县文化馆馆长郑文发来了一组数据:

大铜器(大型乐器)一般有大鼓两面、20斤重大铜铙10付以上、8斤重大铜镲10付以上、大铜锣8付、小锣4付、手镲一付、边鼓二付(指挥用),鼓手、铙手(由于大铙重一般有二人轮换敲打)、镲手(要有年轻劲壮的中青年)、维护旗手等近百人组成。脱贫攻坚中,全县每个行政村都配置了一套大铜器,几乎形成了全民活动。不过发展不平衡,以云阳镇、崔庄乡、城关镇、白土岗乡、南河店镇发展比较快。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