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是新教育的'三专’模式,是新教育的吉祥三宝。我们身为新教育人,在新网师的学习当中,也不断的把写作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那么,专业写作它到底如何去实现了我们的专业认同和我们生命的完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是怎样通过否定之否定来达到最后生命的一个自我迭代,而我们又将如何穿越?专业写作使我们最终获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昨晚七点,伴随着王荣平老师美妙的声音,新网师专业学术团队的老师们在腾讯会议室开始了6月15日的“云端共读”。 这个“云端共读”活动至今刚好整整一年,还记得一年前的6月份自己是紧张的,同时也勇猛精进的。从6月1日入群开始,自己每天坚持共读论文的打卡,也许字数不多,但持续了三个月的日更,写写自己读了论文的感想,写写参与共读后的收获。而后断断续续更新了三个月,至今已有半年没有打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没有坚持,因为自己给自己的要求说是今年不熬夜。实质上还是三分钟热度过后,没有把这个论文研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己作为“论文研读”部落成员,完成了每月共读的作业统计和参会明细整理,按时完成了12次作业,好像有过一次两次的提问,但是自己没有及时记录下来。2022年刚加入的那几个月,每月15号晚上都认真聆听,及时做笔记。但2023年以来,也就昨天最认真,整整做了三页笔记。2023年1月和2月有过一页的笔记,其他三个月好像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果每次共读,我都能有一次活动感悟的梳理多好,那样深入我心的东西应该更多。 一年以来,原本我这份义工拥有着最好的学习资源,而我却没有好好珍惜。每月10日能收到各位专业学术团队老师们的共读作业,同一篇文章,同样的思考题,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收集作业仅仅是一扫而过,有了优秀作业和普通作业之分后,只对优秀作业停留一两分钟的浏览,并没有认真学习、思考。总想着等有空的时候再逐一认真学习,殊不知一年过去了,也还没有“有空”的时候。其实每一次整理作业的那两天就是最“有空”的时候,也是最佳时候。每月15日晚参与共读也是如此,自己临时有事耽搁的也有那么几次,但真正认真听回放的次数为零,只是在自己洗衣服时随意听一听。 但每一次的认真聆听,总能有着不一样的收获。今晚三位导读人精彩的分享让我更加坚定了反思写作的决心,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糟糕地坚持写作的意义,反思写作也是要先完成,再完美。 胡春燕老师和唐艳老师都是在在新网师学习后才开始写作,多年深入学习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巧在胡老师及时发现自己的写作问题(畏难情绪,低阶思维,不善积累,无成果意识),也作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行动起来,模仿练习,善于积累,有成果意识)。而我不也一样存在这样的写作问题吗?为什么不实践相应的改进措施呢? 唐艳老师十年磨一剑,自己的个人专著即将出版,其整体框架就是新网师的年度生命叙事——新网师的课程作业——新网师学习时的实践创新(英语说写课程)。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英语说写课程完美挑战题海战术成功。她认为反思写作帮助她认识了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放弃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入研究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她还认为反思写作帮助她管理了时间和精力,不管多晚,每天都会及时在微信朋友发布每日清单,同样的24小时,她咋就能做那么多事呢?因为她高效管理着自己的时间,她说这一切源于反思写作,可想而知,反思写作的坚持有多重要;最后她提到反思写作实现了自己的专业价值和生命价值。她经历了“遭遇失败——尝到成功而写——因为兴趣而写”过程,最开始也是从日记宣泄情绪开始,慢慢地才有了论文获奖、精品课例、年度叙事、教学反思、活动感悟、阅读感悟、一日清单等。不管写的怎么样,一直写就对了! 最后刘恩樵老师的分享让我找到了这几年的奋斗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写作是向课堂深处扎根“专业认同与生命完整”的重要方式与必然途径。他结合自己的《上课记》《语文七日谈》《我的教学日记》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两年,我也有过一周精心准备一堂课,及时反思的时候,也有一周一观察记的教学内容,还有每日字数不等的教育备忘,但是我的论文形式的语文教学内容没有整理。最近还开启了“一圈(朋友圈'今日符号’)一号(个人公众号)”的刻意练习。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也已经行走在反思写作的路上了,因为有新网师人的“耳濡目染”,感恩新网师,感恩新网师的学友们。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