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料 | 吴岩:杂乱中是否存在着秩序?——科幻新生代作品选序言

 四十二史SCIFI 2023-06-16 发布于江苏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编者按

1990年代中国科幻发展进入繁荣期,“新生代”作家大批涌现,中国科幻创作面貌为之一新。与大多出自科普与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老一辈科幻作家不同,在统一的代际命名与自我言说之下,“新生代”作家因其专业背景、社会阶层、年龄阅历等层面的差异,其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吴岩老师此文以亲历“新生代”科幻发展的当事人眼光概括了“新生代”科幻创作的整体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

作为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文学史判断,“新生代”之名已问世二十余年,其间亦涌现出如“中国科幻新浪潮”“中国科幻更新代”等遥相呼应的文学史论述。二十年的时空距离为当下研究者提供了重新梳理“新生代”科幻创作脉络和重新反思“新生代”科幻作家自我命名逻辑的思想空间。相关研究应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基础上还原“新生代”科幻创作的历史现场,以历史化的眼光正视“新生代”科幻创作“众声喧哗”状态的历史动因,在把握其主流脉络的同时亦努力为“消失的溪流”赋形,以期形成完整妥帖且具有学术生产力的文学史论述,进而打通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与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度互动关系。

杂乱中是否存在着秩序?

一段时间中,一些人成长起来。

他们疯狂地写作。

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中的几个,开始大声呐喊,主张自己的权力。他们声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现象。

“新生代科幻”,就是这些人所主张的关于他们自己的代码。

他们选“新生代”的理由有如下几个。

第一,他们是从90年代开始大量创作的一代。也许这些人在80年代有着一些零星创作,但真正成熟是在90年代,而从中国历史上看,20世纪90年代已经完成了作家的大换血。老作家在各种压力下星散消失了。于是,他们透过硝烟、踏在遭受破坏和没有战士的废墟上前进。

第二,他们的作品具有早先任何时代的作品所不具备的新的风格。这种新风只有在网络交织于心灵的上空、电子游戏机横跨神经的链接点、王菲和施瓦辛格、周星驰和比尔·盖茨相互克隆的年代中才能出现。

最后,这些人具有与前人完全不同的科幻理念,他们对老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科普”毫无兴趣,对老作家们津津乐道的“文以载道”“负起道德和社会的责任”“用科幻小说反映社会和人生”“进入主流文学”颇不以为然。写作对于他们,常常是一种消遣,是一种个人化的自我超越。他们以为,科幻小说是为自己写的,是为科幻文学本身写的。除此之外,任何一种看法,都可能是创造力的桎梏。

我以为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科幻选集。

《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

星河 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科幻领域出现的所有新的现象,都被归结在这个选集之内。它挑战你的想象力,挑战你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挑战你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现成方法的接纳和怀疑。

作家变成挑战者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恐惧的严重势态。

韩松挑战性地把他的主人公封闭在忧山境内。接下来,这种空间上的封闭就象是打开了通往无限的窗口。中国科幻的历史中从未构造过这样复杂而又充满神奇的境况。他是怎么进行的?

韩松

与韩松相似,另一位当今走红的作家星河,他似乎永远要把自己无能为力的主人公与史诗般的宏大氛围相互比照。把这种明显的梦魇逻辑应用到未来人的现实生活,到底暗含着怎样的居心?

星河

一南一北两个风格不同的后生小子,潘海天和苏学军,他们擅长于整本地翻版和改写人类的历史,把干瘪页页枯纸,用妖女的魔法浸泡得香气扑鼻。他们到底想迷惑谁?

潘海天

苏学军

凌晨是第一个我熟悉的女性科幻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女人的心灵、肉体、甚至经血的味道。她所描述的信使到底是什么?信使带来了怎样的消息?

凌晨

刘慈欣、杨平、王晋康引燃了地下、网络和DNA中的三场“大火”,他们还试图将地球、心灵和人类的感情推送到遥远的宇宙边缘。他们设计了人类所能经历和已经经历的所有心理和生理的困惑,他在试炼人类的忍耐力还是在考察读者对整个宇宙的信心?

刘慈欣

杨平

王晋康

柳文扬创造的短促的生命,居然要去探索永恒的爱情。他是自己“形象母体”的纯洁代言人呢,还是早就与其沆瀣一气,是某种古老的“人类阴谋”的新版作品?

以作品挑战现存的观念和现存的世界,这是中国科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中国科幻文学以100年建立起来的大厦,会因此而彻底崩溃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我仍然置疑“新生代”作为一个统一的科幻文学运动或流派的证据。首先,“新生代”作品没有统一的文本构造方式。再者,作家也没有统一的主张。一些人以为他们正在主流文学的领地中拓展空间,而另一些人则强烈反对去接近主流文学。周宇坤的一篇文章中暗示,科幻文学完全可以与通行的主流文学不同,至少从人物方面是这样。韩松也坚决反对将他的作品称为“后现代”科幻小说。

与上面两位作家不同,另一些人极力地将自己的作品纳入一些派别。星河和杨鹏就不断自称他们是在创建“新生代”。

但是,“新生代”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多数情况下,他们能说出自己“不是什么”,却说不出自己到底“是什么”。

如果“新生代”是一个当前的文学流派或思潮,这种思潮与主流文学领域中的思潮、与国外科幻文学领域中的思潮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它不是一个流派或思潮,它会是一个未成型的新时代或新流派的雏形吗?

在表面的混乱中,存在着怎样的秩序?

所有的答案,都必须由读者和历史做出!

一段时间中一些人成长起来,他们疯狂的创作。

他们只是为了表达自己,仅此而已!

本文系吴岩老师为《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所做序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