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继凯丨史挥戈 吴腾凰《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序言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3-08-11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序言

李继凯

答应史挥戈老师写序,因为我是漂泊到中国西部的江苏人,老乡有书要出版,自然要热烈祝贺一下。记得是2019年10月曾到江苏大学文学院讲座,学术讲座结束后还与部分教师座谈。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认识了史教授即挥戈老师。她热情地介绍了她近期的研究工作,特别介绍说正和吴腾凰先生一起编著《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原曾命名《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书简解析》,再改为《私信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听了她的介绍,觉得很有价值也很有必要,在后来也曾给了点建议,特别希望这本凝结编者多年心血的书能够正式出版。据挥戈老师在本书中的记忆,有这样的情节:“当得知史挥戈和吴腾凰兄长正在着手编写《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书简解析》(暂名)一书并跟他约一封信时,李继凯教授欣然接受,并愿意为我们作序。待他返回西安后不久,就快递来了为史挥戈题写的书法作品,殷殷期待之情令人动容:史挥戈女史雅正 磨合文心 萃编佳作  闻编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书简解析,欣然书之并祝早日大功告成 李继凯书 己亥冬”。我现在执笔写序,算是言而有信,兑现承诺吧。

图片

锁线裸脊装版书影

说起本书倾注了编著者“多年的心血”还真不是一般应酬式的介绍,而是非常真切地道出了编者长期的学术努力和辛勤付出。本书在介绍陈子善先生文献研究的时候,也表述了这样的辛苦:“我们几十年也四处奔波搜集史料,虽然没有陈先生获得那么多的成绩,但也感到每每得到一件史料后,获得的欣慰让我们忘记了来路的劳苦。”本书编著者之一的吴腾凰先生,是安徽“30后”人文学者,特别看重史料的搜集和研究,在学界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他早期研究蒋光慈等诗人、作家,发表了不少文章,还出版了《蒋光慈传》、《蒋光慈评传》、《蒋光慈·宋若瑜》、《蒋光慈与读书》等著作。还在我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从他的研究中获得不少启示,包括史料考证方面,也为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我之所以能够写出习作《一点心灵燃烧着的红火——蒋光慈诗歌试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也曾得益于吴腾凰先生学术成果的引导。借这个机会,我要衷心地道一声谢谢!吴先生为了研究蒋光慈、吕荧等作家、学者,广泛联系相关人员,并经常与史挥戈一起联系或单独咨询、访问一些作家、学者(如茅盾、丁玲、田间、许杰、王瑶、李霁野、吴组缃、郑超麟、李何林、丁景唐、许钦文、廖沫沙、杨宪益、曹靖华、李希凡、王冶秋、史树青、陈子善、陈漱渝、竹林、赵淑侠、楼适夷、尚明轩、何满子、孙席珍、陈铁健等),由此坚持不懈,辛苦多年,终于集腋成裘,尤其是加上治学勤勉、成果丰硕的史挥戈教授近些年来的持续努力,在拓展思路、扫描书信、扩充篇幅、规范体例、评介书信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遂使本书成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书信)艺(手稿)合璧的“大著”。

概而言之,本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该书编著者具有强烈的史料意识和历史意识。该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书信往来及对书信的解读来讨论人文学术的一些具体问题,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所涉及的若干史料问题、前沿问题。该书编著者长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认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富有学术活力的学科必须要有坚实的史料作为支撑,必须高度重视相关文史资料尤其是“第一手”资料的发掘,从可信或比较可信的史料包括作家的书信介绍和研究者的学术自述中考察文学发展的历史踪迹。在编著者看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是现当代文学史编撰的基础,是拨开历史迷雾,揭开历史真相的钥匙和路径。作为文学历史演进过程的亲历者或知情人,在其私人信件中所呈现的,也有生动细节可以显示有血有肉的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光影。同时从这些书信中也可以领略到众多作家、学者的文学观、价值观以及许多富有启示性的具体观点,增进对一些作家作品和学术论著的了解。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书中绝大部分书信手稿都是第一次公布于众,这点很为稀罕,也很值得读者珍视。

二是该书编著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求真意识。学术探索的要义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史挥戈老师和吴腾凰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或教学活动中,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一些学术专题。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疑惑,他们采取了许多办法,对于那些在现成的教科书和各种文献资料中寻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尽量寻求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专程拜访,另一方面就是经常向现当代文化名人、文学事件的亲历者写信咨询,而这些作家或学者的回信,对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相关论著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史挥戈教授和吴腾凰先生数十年的学术“问学”之路很辛苦,但他们作为兄妹联手的学术求索却也很有收获,从中彰显的恰恰是学术创新最可宝贵的问题意识和求真意识,足可以传为学界佳话。正是坚忍不拔的上下求索,使他们能够发现一些真材料,积累一些真经验,体察一些真思想,尝试一些新方法,也由此纠正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些史实的谬误、填补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学术空白,同时也使本书成了编著者与作家、学者之间书信往来、答疑解惑的真实记录。无论问答之间有多少时代和语境的局限,但经过书信整理和问题辨析,已经显示了编著者的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和反思力度,由此也可以增进对作家创作和学者研究的“心路历程”的认识。

三是该书编著者坚持并很好兼顾了学术规范性和可读性。该书编著者为了强化本书的学术性,始终坚持了入选书信的“三原则”,即:(1)书信作者是国内外或省内外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知名作家、学者或教授,同行承认、学界公认;(2)书信限于给吴腾凰和史挥戈的私人信函,从而保证“第一手”史料的真实性;(3)信函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历史价值或社会价值,能补充完善文学史著作中的某些缺憾、解决某个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难题。依循这种“三原则”,该书遴选了66封书信。为了强化学术性,本书还采取了恰当的分类和严整的编著体例。具体为:采用私信内容分类法和来信者的身份分类法两种分类方法,涉及到每位书信作者,则每位书信作者都单独成为一节,每节的内容按五个部分顺序展开:原信影印—来信主要内容—信件原文—信件解读—写信人生平及学术成就。由此,从一封信便牵连到一个作家和学者的人文历程,展示了这些书信者所独有的“人文风景”,客观上也评析、弘扬了众多写信学者的学术观点。而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本身对读者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那些著名作家、学者的稀见的书信手稿原图,为“图像时代”的读者提供了“读图”的审美对象,“见字如面”的读图乐趣也便蕴含其中了。即使是观赏本书“附录”所列书画家的书信,也会有这样审美的愉悦。比较奇妙的还有,在信件解读过程中,编著者经常采用了声情并茂的散文笔法,于生动回忆或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展示了书信的诞生和写信人的形象。

图片

平装版书影

正是基于这些突出的特点,本书无疑拥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因此我迫切期待本书的顺利出版并能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本人能够在这本凝结了编著者多年心血的“大著”前面说点相关的话,权作引言,深感荣幸!而读者诸君要想领略本书提供的文献史料、思想观点、书信手稿等丰富信息,还是要细读和观赏一下本书才好。

是为序。

2022年8月25日于西安启夏斋

作者简介

李继凯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文学院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作家、现代文学及现代文人书法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有《全人视境中的观照》《作家文心窥探》《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墨舞之中见精神》等10余部,合作主编《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解析吴宓》 等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等多项。获教育部、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