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57)家父庭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人的知识除书本、师授、家传,约百分之七十来自社会多个方面,要勤奋力学,抱着“人皆吾师”的思想,才能树起自己。抬头望明月,俯首当医生,不入官府,一身清洁,做热血郎中。先严认为罂粟壳虽属毒品,然与鸦片不同,小量入药,中病即止,利大于弊,对慢性腹泻、久医不愈的肠炎、肠功能失调、肠道易惹综合征,置于相应处方中,可发挥鹤立鸡群的作用,是一味良药。1980年老朽治一男子,三十六岁,大便日行数次,稀薄如水,里急后重,肛门灼痛,已有四年病史,医院诊为结肠炎、顽固性肠道易惹、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的功能紊乱病。但打针、吃药无效,劝其改转中医。当时曾按脾虚内寒施治,给予《伤寒论》理中汤,连饮十剂,似水投石,毫无成绩。随加入本品,计人参10克、白术30克、干姜40克、甘草10克、罂粟壳8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帖,吃了九天,河鱼之疾消失,其力的确可观。小郎中按:庭训是在古代父亲对儿子的教诲,教育后人要继承优良的家风传统,做人做事要行正品端。张老的父亲传承下来的庭训浓缩成了两句诗,学者可认真体会。做人做学问都浓缩在这两句话中。古人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很多读书人也都是读书能做官为目的,而张老却不这样做,他秉承着先严庭训,要做一个热血郎中,志在岐黄之术,心怀患者健康,不思庙堂之高,但求学术之真,传承家技、传播社会经验以利后学,这才是真正的大医精神,也是一个纯粹的高尚的学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中张老提到罂粟壳现在已经被严格管制不能使用了,这个药物止泻效果是用其收敛之性,敛肠止泻。小郎中想提醒一点,中医治泻并非止泻,而是要找到根本病因去纠正脏腑的功能状态,辨证论治的去选择合适方药去治疗,因此中医历史上有李中梓提出的治泻九法:“《内经》之论泄泻,或言风,或言湿,或言热,或言寒,此明四气皆能为泄也。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明脾虚下陷之泄也。统而论之,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故曰湿多成五泄。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治法有九:一曰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去,如农人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隘,不忧巨浸,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一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病,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一曰清凉,热淫所至,暴注下迫,苦寒诸剂,用涤燔蒸,犹当溽暑伊郁之时,而商飙飒然倏动,则炎歊如失矣,所谓热者清之是也。一曰疏利,痰凝气滞,食积水停,皆令人泻,随证祛逐,勿使稽留,经云实者泻之,又云通因通用是也。一曰甘缓,泻利不已,急而下趋,愈趋愈下,泄何由止?甘能缓中,善禁急速,且稼穑作甘,甘为土味,所谓急者缓之是也。一曰酸收,泻下有日,则气散而不收,无能统摄,注泄何时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肃之权,经云散者收之是也。一曰燥脾,土德无惭,水邪不滥,故泻皆成于土湿,湿皆本于脾虚,仓廪得职,水谷善分,虚而不培,湿淫转甚,经云虚者补之是也。一曰温肾,肾主二便,封藏之本,况虽属水,真阳寓焉,少火生气,火为土母,此火一衰,何以运行三焦、熟腐五谷乎?故积虚者必挟寒,脾虚者必补肾,经曰寒者温之是也。一曰固涩,注泄日久,幽门道滑,虽投温补,未克奏功,须行涩剂,则变化不愆,揆度合节,所谓滑者涩之是也。夫此九者,治泻之大法业无遗蕴,至如先后缓急之权,岂能预设?须临证之顷,圆机灵变,可以胥天下于寿域矣。” 从李中梓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导致泄泻的病因有外感邪气的因素也有内伤的因素;2.外感邪气以湿为主,可间杂风寒热等其它邪气为病;3.内伤以脾虚为主,土虚则不能制湿,外邪也易侵入;4.治泄泻大致有九种方法,临证之际要辨证论治,临机活法,不可陷入思维定势,才能很好的治疗泄泻。关于治泻九法,李中梓只提出了大的治法,没有给出具体方药,小郎中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确定了一些常用推荐方,学者可参考。1.淡渗:代表方五苓散,有时藿朴夏苓汤也可选择;2.升提:代表方荆防败毒散或加人参。补中益气汤和升阳益胃汤有时也可选择;3.清凉:葛根芩连汤加马齿苋。黄芩汤、白头翁汤或者芍药汤有时也可选择。4.疏利:代表方越鞠丸;5.甘缓:代表方参苓白术散或资生丸;6.酸收:代表方乌梅丸,乌梅是一位治疗泄泻的很好的一味酸收药物。石榴叶煮水也可选择;7.燥脾:代表方平胃散合理中汤;8.温肾;代表方四神丸,有时附子理中和肾气丸也可选择;9.固涩:代表方真人养脏汤,本文中的罂粟壳此方中也含有。以上九法在临床中并非单独出现,有时可合并使用,一切根据临床实际症状,四诊合参辨证使用。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