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谭乃元 2023-06-16 发布于云南

第一节 题解

五星对太阳能量波的遮挡、反射、折射导致地球产生木火土金水五气的升降变化,导致地球上万物发生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同时五气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这种生养和制约关系观测了地球的生命系统的运动变化。当然这个生命运动实际就是一个热胀冷缩的物质运动,这个物质的运动是有极限的。五运行大论研究的就是这个运动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既然是运动规律,因此就有起点和终点,有了起始点,而又是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因此这个圆周可以用有限的等分来表示,同时其变化也是无穷无尽的。“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也就是说研究阴阳的变化规律是需要有坐标系统的。天干地支就是中华先贤研究阴阳变化的坐标系统。在这个坐标系统中,冬至(子位)和夏至(午位)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两个极限点,阴阳的分界点。岁首(五星连珠,日月合璧、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当然只要明白了对应关系,讲述阴阳变化是可以有许多的参照点。

QQ截图20220616100842

1.1地球赤道坐标与黄道坐标及二十八宿对应图

(木火土金水五星和地球在甲子年重合在一条直线上,这一天同时是立春节气,也是月球背面正对地球,是一月的第一天,称之为岁首,也就是中国的春节)

根据上图,古人通过立杆侧影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可以知道五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这些位置关系都是通过地球上立杆测影而获得。这个坐标系是通过内外两圈的参照点而获得行星的位置。

根据下图我们也就知道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获得地球上不同区域获得太阳能量波的多少的变化规律。

QQ截图20221018101552

     图1.2  大气层内太阳相火(焦点)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QQ截图20221109172750 图1.3 正月平旦是一年六气的开始示意图

(五运与六气对应关系图)

由于坐标系统的统一性,时空的统一性,上图是古人研究阴阳变化和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地气升降变化、万物的生长收藏变化、五运的变化都统一在一张图上,是把不同时空地球获得太阳能量波的变化规律清楚的表达。表达时间的起始,能量变化的极限,五行的相生相克(相生是能量在圆周上运动同向的变化,相克是能量在圆周上反向的变化),地球地气的升降与万物的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清楚的表达。当然主要是涉及天文、地理、生命各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 原文及译文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译文】

黄帝坐在明堂上,开始商讨天文,探讨八方的地理,研究五行运气的阴阳变化,请来天师岐伯问道:经论中说,天地的动与静,是由自然的内在动力(阳升阴降)所控制,因此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三阴三阳的升降,可以通过寒暑的变化表现出来。我也听先生讲过五运的规律,先生讲的仅仅是五运主岁,是以甲开始,依次推演,我与鬼臾区也曾经讨论这个问题。

鬼臾区认为,土星的能量控制天干为甲己的年份地气的蒸腾;金星的能量控制天干为乙庚的年份地气的蒸腾;水星的能量控制天干为丙辛的年份地气的蒸腾;木星的能量控制天干为丁壬的年份地气的蒸腾;火星的能量控制天干为戊癸的年份地气的蒸腾。用两个天干表述一颗星的位置,表述行星与地球位置的远近(刚柔),也就是能量波的强弱。

地支为子午的年份,少阴热气司天;地支为丑未的年份,太阴湿气司天;地支为寅申的年份,少阳火气司天;地支为卯酉的年份,阳明燥气司天;地支为辰戌的年份,太阳寒气司天;地支为己亥的年份,厥阴风气司天。

与先生您讲的阴阳之例不符,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明显的道理呀,这是天地之气相互影响的缘故。对于人体阴阳的变化我们基本是可以认知的,是可数(1、2、3、4、5、6、7、8、9、10)的变化,只要我们认真领会,虽与天地阴阳相合,是可以采用类推的方法掌握的。对于阴阳的变化,可以由十推演至百,由千推演至万,不胜目举。而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能以数来推演,而是通过观测天象(木火土金水行星的相位)来判断(木火土金水行星反射折射太阳能量波对地球地球升降的影响规律是通过实测验证的方法而获得,60年一个循环)。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图片11

2.1   二十八宿与十二次对应图

【译文】

黄帝道:想听听气的终始。(本段的理解要结合二十八宿与十二次对应图)

岐伯回答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曾经研读了《太始天元册》,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古人观测天象时,看到有赤色之气,经过牛、女二宿星与西北方的戊位之间;看到有黄色之气,经过心尾二宿星与东南方的已位之间;看到有青色之气,经过危室二宿星与柳鬼二宿星之间;看到有白色之气,经过亢、氐二宿星与昴、毕二宿星之间;看到有黑色之气,经过张、翼二宿星与娄、胃二宿星之间。我们地处北半球,所说的戊位、己位,分别是奎、璧二宿星和角、轸二宿星所在位置,奎、璧二宿星是在立春到立夏的节气之间,这个时间是天气开始占主导的时间,因此称为天门。角、轸二宿星是在立秋到立冬的节气之间,这个时间是地气开始占主导的时间,因此称为地户。时令的开始,也就是推算气候时节的方法产生根据的第一步。不能不知道啊。

注:对于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一句,张介宾解释说:余尝考周天七政躔度,列春分二月中,日缠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入胃昴毕,五月入觜参,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缠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矣,是日之长也,时之暖也,万物之发生也,皆从奎壁始。日之短也,时之寒也,万物之收藏也,皆从角轸始,故曰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夫既司启闭,要分门户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类经图翼·奎壁角轸天地门户说》)这就是说明每年春分以后白天逐渐增长,气候逐渐变暖,万物生长欣欣向荣,而春分时太阳的运行正在奎宿、壁宿之位,天干定位正在位。这就是所谓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 每年秋分以后,白天逐渐变短,气候逐渐变凉,万物逐渐转向收藏状态,而秋分时太阳的运行正在角轸之位,天干定位正在位。这就是所谓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这就是说,每年的春分秋分为气候变化的转折点,由阴转阳的节气就是天门,由阳转阴的节气就是地户。古人把天象的观测也是做得非常的精准到位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译文】

黄帝道:很好。《天元纪大论》中说过,天地是万物的上下,左右是阴阳的道路,我还不明白它的意义。

岐伯回答说:所谓上下,是指该年大气层的上下,也就是天为上,地为下,天气在上,地气在下。所谓左右,是指六气循环的左右,地球自转,大气层与地球之间会有一个相对运动,六气环流是如图2.3所示,面向北看(向天空看),见厥阴,左边是少阴右边就是太阳。见少阳,左边阳明,右边太阴;见阳明,左边太阳,右边少阳;见太阳,左边厥阴,右边阳明。这是站在观测站面向北看,也就是向天空看的概念而命名的一个位置。(这儿也有一个相对运动的原理,我们处于地球上看到的大气循环,是地球与大气层的相对运动,地球在大气层中由于太阳能量波的导致地球化气与成形的关系,在做南北的相对运动,从而导致地球上的人经过大气层中不同的温度层,从而感受到不同的季节变化。)

       图片20

图2.2地球在大气层内一年的位置图

地球一年中不同季节处于大气层中不同的位置,见上图2.2。把上图转换为逻辑原理图如下图2.3。

QQ截图20200330105642 

图2.3天空六气循环示意图(向北看,仰视)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  

【译文】

黄帝道:何谓下?

岐伯说: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就是面向南面观测,也就是向地面方向看的概念,所见到的气的位置。上下循环,寒暑相互加临,气相生则和,相克则使人疾病。

                                                                             QQ截图20200330093546

图2.4地面看六气循环示意图(向南看,俯视)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译文】

黄帝问:有其相生还生病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以下位加临上位,虽似相得,但位置不对,也相当于相克。

黄帝问:天气与地气的运转情况怎样?

岐伯说:司天之气右行,在泉的地气左行。左右旋转一圈为一年,相会之后下一周继续循环。天气与地气循环示意图如下。

QQ截图20200330102407

2.5五运(地气)与六气(天气)循环示意图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巳,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译文】

黄帝问:我听鬼臾区说的是应地之气静而不动。现在先生又说地气左行,不知是怎么回事,希望听听其原理?

岐伯说:天气与地气的动与静,五星的变换,鬼臾区虽然上察天运之候,但还没有了解全面。凡是天地的变化作用,在天是显现星象,在地是生成有形的万物,太阳、木火土金水五星加上月球七颗星球相互在不停的运转,五星阻挡、折射、反射的太阳能量波时时与地球发生关系。地球上盛载着由五行之气化生的有形物类,天空中布列着五星,就是五星阻挡、折射、反射的太阳能量波蒸腾大地的物质与天空的能量波相互感应(阳化气,阴成形),就像是植物的根本与枝叶的关系,万物就生成了。因此观测天象,观察地球万物的生长,遥远的太空(大气层)的量子变化我们就可以认知了。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冯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译文】

黄帝问:大地是不是在宇宙的最下边?

岐伯说:大地在人的下面,处在宇宙之中。

黄帝又问:是什么支撑着地球?

岐伯说:大气(能量波)托举着地球。燥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腾,风气使它运动,湿气使它润泽,寒气使它坚硬,火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气游行在中间,一年之中就产生了寒暑六气的变化,与地气结合就化生了地球万物。因此燥气太过大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大地就温暖,风气太过地面上的万物皆动,湿气太过地面就泥泞,寒气太过地面就冰冻,火气太过地面就坚固。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也。

【译文】

黄帝问:天气和地气如何观测呢?

岐伯说:天气、地气的变化还不好通过脉诊的方法确定。《脉法》里面说:天气的变化,地气的变化,不可以通过人体的脉象确定,就是这个原理。

黄帝问:左右间气怎样在脉象上诊察?

岐伯说:根据间气所处的季节,可以诊察左右手的脉象。

黄帝问:怎么样判断?

岐伯说:脉象(春弦——气弱升、夏洪——气强升、秋毛——气降、冬石——气藏)与六气位置相应的就是正常,脉象与六气位置相逆的就会生病,脉象与六气的位置不匹配者病脉象与六气的位置产生迭加或者错移者病,脉象与六气的位置上下失守者危,尺寸脉象反者死,脉象阴阳错位者死。先认知年份的五行属性,以知六气的盛衰,左右应见的间气(中间之气),然后才可以推知人的死或者生,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的逆和顺。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正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译文】

黄帝问:寒暑燥湿风火,怎么样与人体相配合,人体是怎样生成的?万物是怎样生化的?

岐伯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看不见),在人为道(生化规律),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正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注:这五段话表达的是五气与万物的生化关系,其原文简洁、精炼、意味无穷,既表现了量子变化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出量子变化的规律性,世间万物都是由五气化生,世间万物都有五气的特性,这就是五形、五脏、五味、五体、五性、五德、五用、五色、五气、五谷、五虫、五政、五令、五变、五眚、五志、五化、五伤、五胜等等都具有五气的特性的原因。从中可以悟出生命的本源、本质等等。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

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帝曰:主岁何如?

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帝曰:善。

【译文】

黄帝问:产生的病变怎么样?

岐伯回答说:气与时令一致的虽病亦轻,不相一致的其病必重。

黄帝问:五气主岁怎样?

岐伯说:气(能量波)太过,一方面能克制自己所克之气,另一方面也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比如火气太过,它克制燥气(火克金),同时它也欺侮寒气(水克火)。气不及,一方面克制自己的气乘机欺侮,另一方面本来受自己克制的气,也轻视自己而前来侵犯。,比如土气不及,克制自己的风气(木克土)乘机侵犯,同时它也被水气欺侮(土克水)。凡是欺侮它气的气自己也会受到邪气的侵犯,是因为它无所忌惮而招致的。

黄帝说:讲的好。

注:五星遮挡、反射、折射能量波是根据五星、地球、太阳之间的位置、也就是星球相互之间的夹角的关系,相对位置的关系。比如180°夹角附近能量波是相互抵消,是相克关系。90°夹角附近能量波是相互叠加,这就是母子生养的关系。60°、120°夹角附近能量波是相互乘、辱的关系等等,这需要进一步的实测研究。互乘、辱都是气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相互抵消。

第二节解读

阴阳变化导致的是地球在大气层内的南北运动,古人把地球在大气层内的运动分成六等分,也就是把冬至到夏至是太阳能量的增加地球化气导致北半球大气层变厚,地球南移。太阳的影子变化冬至到夏至是极限点,但是地球地气的升降与影子的变化滞后一定时间,同时与地球上选择的纬度还有不同的变化,选择立春节气作为地气上升的标志点为中点(8尺立杆侧影南北影子长度为755分的地方),这个点正好处于我们国家的中部,因此我们得名中国。

而地气的升降正好与五星与地球的东西南北中有对应关系。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大气层是太阳能量波转化为光子的过渡层,观测大气层的量子变化,实际是通过色相来判断的,是通过星球的位置来判断的,星球的位置是通过立杆测影精确测量的。所以说阴阳学说奥妙是十分有趣的,相信古人的智慧,认真阅读原文,用心领悟这才是关键。

古人讲述阴阳变化的道理,实际对天文、地理、生命科学是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比如对天文的观测,认识了了太阳的燃烧时间及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行关系(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认识了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九星旋朗),真正影响地球地气变化的是木火土金水五星和月球(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古人观测天文是世袭制的。地球地气的变化规律和我们使用的历法是严密配合的,我们今天使用的历法是中华先贤在上古时代就为我们找到了的星球的运行规律。

地球上无单极子的存在,因为单极子是不稳定的,而地球上的物质是稳定的,物质化气和成形的原理都是电磁原理。两两单向运动的波包(光子)就构成了有形物质,相对于现在的中子和质子。中子和质子给与能量就可以分解成夸克。见下图。

3.1  阳气和阴气构成物质示意图

单向运动的光子继续给与能量加速运动,就转化为波包,见下图。

QQ截图20221008152110

3.2 物质与速度相互转化的关系示意图

古人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是达到了格物致知的境界。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雪,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正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