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行大论》及时空医学模式 1

 johnney908 2014-06-01
本大论内容,首先温习了《天元纪大论》的五运配天干,六气配地支的原理,提出了“人中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这两个概念。次讲五行的原始根据为五色经天,次讲五运六气的左右上下升降道路,次讲五运六气来源于天体的运行规律,次讲天地阴阳变化的脉象,最后讲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
所有这些内容的道理,无不贯穿着五运六气的时空方位之理。五运统属于阴阳,故五运六气的运动形式,皆可称之为“五气运行”。有地理的五方运行,有时位的五方运行,有阴阳五行升降之运行,因而有五方不同的气候物候变化,有五方病因病机的辨证,也有五方论治的法则和药物的性味,以及五方神志的调理。总之,所有内容无不体现出天人合一观念,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的时空医学模式。所以本帖如此命名,从而通过讲解本大论原文来论证这一主题。
《五运行大论》讲解
【题解】
“五运行”即五气运行,简称“五行”。“大论”是气化专用名词,天大地大人也大,故名“大论”。因此,对于五行气化的运动形式的阐述,就命题为《五运行大论》。第一节  人中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
【原文】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所言,正五运之主岁耳,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串讲】
本节分为三个自然段,主要讲“天地之阴阳”与“人中之阴阳”这两个概念。
第一段,是论述五运六气的方位,以“黄帝坐明堂”为座标。中国古代的房屋建筑,都是坐北面南的朝向,黄帝坐在明堂大殿里召见群臣,其座位也是坐北面南的朝向。从地理方位而言,北高南卑,故以北为尊,所以《至真要大论》的南北政方位,应以北政为正诊。而黄帝面对群臣虽然是居高临下,但黄帝祭天的时候,天在南上,帝位在北下,所以历代帝皇又号称为“天子”。所以,坐北面南,左东右西,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方位定向,这与现今的地图座标相反。
黄帝坐在明堂里办公,开始校正天文大纲,如黄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方位,五星出没的方位,以及地平方位,其数据的校正,都是根据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记录。因为校正天纲正确了,就能“临观八极”,即能亲临观察八方时空的气化,以及五行五星的常规变化,建立准确的法则,所谓“考建五常”。
第二段,黄帝温习了天干地支配对与五运六气相结合的道理,进而提出“不合阴阳”的质疑。
在《天元纪大论》里,已经论述了天地动静相召的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变化,是由于日月神明规律变化所导致,即“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纪”即规律。因而能够说明四季六气的阴阳气化的升降,寒暑变迁显现的道理,即“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而这些气化运行规律,必须依靠气化的“至数”推算,才能按时实现。故黄帝曾经问过岐伯有关“气数”的问题,岐伯在《六节脏象论》里说:“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生化之用也。”一日为一天度,365天度为一年,是根据日月的环周运行规律而进行历算的制度。而六十年往复的“至数”,是记录气化流行的作用。而一年有五季即五运,而且又有五年为一周期的客运即大运。所以黄帝说:“余问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运之主岁耳。”五运各主一岁,首先从甲土起运,所以黄帝归纳为“首甲定运,余因论之”,其余按五行相生承袭而论之。也正如鬼臾区在《天元纪大论》里所述:“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与这里说的“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换了一种简捷的句法表述而已。而六气以子午为首,如《天元纪大论》所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与这里的“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是一个意思,也只是换了一种句法表述而已。
之所以重温五运六气的气化“至数”,是因为质疑“不合阴阳,其故何也?”意即三阴三阳与五运用干支配合,不符合“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什么原因?
第三段,岐伯回答的意义是,五运六气以干支配对,是“天地之阴阳”,不用干支配对“一阴一阳谓之道”,是“人中之阴阳”。
以往注家解释“人中之阴阳”,都理解为“人身之阴阳”,如腹为阴背为阳之类。其实不是这样的。所谓“人中之阴阳”,应该是指人脑中的阴阳概念,是对自然界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属于唯物辨证法的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范畴。根据《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阴阳二分法则,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阴阳之中又分阴阳,其数可以无限分下去,数下去,所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所以,“数之可数者”有两层意义,其一是上面说的“人中之阴阳”可以无限分下去,数下去,以认识事物的相对属性。二是指五运六气为“天地之阴阳”,它与子甲相合配对,成为有定数即“至数”的阴阳。这样相合配对,就能获得六十年循环的气化象数。所以概括这两层意义:“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然”是转折词,词下之意,除了人中之阴阳外,还有子甲相合的天地之阴阳。
最后一联句:“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是说五运六气为天地阴阳的变化,不是一分为二的阴阳法则,不可以无限推演,而是依据实际时空方位进行观象,而取得象数,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贡献值:+1(h1234567890)
  • 五气经天图
    图片:
    第二节  夫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也  附五气经天图
    【原文】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壁;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帝曰:善。
    【串讲】
    此节是阐述天干化五运的原始根据,来源于五色经天。如五色经天图所示,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乙庚金,北方壬癸水,天门地户戊己土(戊寄于戌,己寄于辰)。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每方七宿。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奎娄胃昂毕觜叁,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宿纪地球在黄道上循二十四节气方位,逆时针方向运行。
    “丹”,赤色属火;“黅”,黄色属土;“苍”,青色属木;“素”,白色属金;“玄”,黑色属水。上古之人观察天象,赤色的气横亘牛女二宿的癸位与天门奎壁的戊分(春分)之间,故戊癸化火运。黄色的气横亘于心尾二宿的甲位与地户己分(秋分)之间,故甲己化土运。青色的气横亘于危室二宿壬位与柳鬼的丁位之间,故乙庚化金运。黑色的气横亘于张翼二宿的丙位与娄胃的辛位之间,故丙辛化水运。
    地球运行于南,太阳视运动于北,为夏季;地球运行于北,太阳视运动于南,为冬季;地球运行于东,太阳视运动于西,为春季;地球运行于西,太阳视运动于东,为秋季。如张景岳所说:“余尝考周天七政缠度,列春分二月中,日缠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入胃昂毕,五月入觜叁,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缠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矣。”“日缠”即太阳视运动,与地球方位相对,故地球行至角轸,“日缠”于奎壁二月春分时,气候已暖为“天门”,地球行至奎壁,“日缠”于角轸秋分时,气候已凉为“地户”。所以说:“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天门地户之说,也是南北政划界的根据,春夏温热属南政,秋冬凉寒属北政。
    “候”,观察的意思。观察五气五色的原始运行规律,就可以知道天干化五运的道理,即“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也。”
    描述: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图
    图片:
    描述:六气司天在泉图
    图片:
    第三节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附司天在泉图
    【原文】
    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更正: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左右间气图的司天左间,应为少阴。疑問 
    此處為何不是岐伯而是鬼臾區?
    五行合化最早的記述是否從這裡開始?
    (請原諒也許是多餘問題)简单地说,岐伯的学问比鬼臾区要全面些,岐伯辅佐黄帝以气化的道理,上以治民,下以治身,并且惠及后世,巩固江山社稷为己任。鬼臾区是上候,高级知识分子,专门研究天文历算,在天元纪大论里有说明,可参考: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鬼臾区和岐伯都是黄帝的臣子,凡观察天象,管理历算的重任都落在鬼臾区身上。“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肇基”即本始,“化元”即化生元气。这一连句的意义,即由太虚而创始太极所含阴阳元气,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也。有了阴阳元气,就有了五运六气循天道而运行,并且总统坤元即地德,而养育万物生命,“真灵”即生命。故说:“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并且,有了阴阳元气,才有日月星辰的运行,才有万物的阴阳刚柔属性,才有昼夜的幽显交替,寒暑的变化,而年月日的历算才有根据。因而世界上的万物生生化化,都按岁月而显张。这就是“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古人观察天地人物,世代相传的经验总结,也即阴阳五行的大道理,是中医的最高原则,所谓“臣斯十世,此之谓也”,黄帝赞赏“善”,好呀!
    但是好像岐伯有些瞧不起鬼臾区,说什么“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徧明”。
    至于“五行合化最早的記述是否從這裡開始?”,一句话可以回答,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从观察气化开始的,所谓“臣斯十世,此之谓也”。串讲】
    此节是继上节论五运方位之后,阐明《天元纪大论》“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的三阴三阳的象数方位,指明天地以司天在泉表征,左右以四间气表征。此天地左右对待的方位,也正是南北政方位的根据。
    “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句意四季万物的上下兴衰气化,以司天在泉来表征,司天主上半岁的气化,在泉主下半岁的气化,故为“岁上下”。上半岁三阳司天,则下半岁三阴在泉,上半岁三阴司天,则下半岁三阳在泉,故说“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
    司天在泉的左右间气,按步向司天在泉的阴阳正位运行,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所以,三阴司天,如上见厥阴司天,左间为少阴,右间为太阳;上见少阴司天,左间为太阴,右间为厥阴;上见太阴司天,左间为少阳,右间为少阴。而三阳司天,如上见少阳司天,左间为阳明,右间为太阴;上见阳明司天,左间为太阳,右间为少阳;上见太阳司天,左间为厥阴,右间为阳明。凡三阴三阳司天,均是坐南面北而定上下左右,为南政。如春三月三阳司天,夏三月三阴司天,皆属南政。所谓“面北而定其位也”。
    与三阴三阳司天相反,三阴司天则三阳在泉,三阳司天则三阴在泉。少阳在泉,左间为阳明,右间为太阴;阳明在泉,左间为太阳,右间为少阳;太阳在泉,左间为厥阴,右间为阳明。如厥阴在泉,左间为少阴,右间为太阳;少阴在泉,左间为太阴,右间为厥阴;太阴在泉,左间为少阳,右间为少阴。凡三阴三阳在泉,均是坐北面南而定上下左右,为北政。如秋三月三阴在泉,冬三月三阳在泉,皆属北政。所谓“面南而定其位也”。
    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交合,叫做“上下相遘”。如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寒湿相遘;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燥热相临;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风火相值。相值,相临,相遘,以相遘为代表,都是上下阴阳相交的意思。再者,司天加在三之气相火上,在泉加在终之气寒水上,叫做“寒暑相临”总之,上下相遘,寒暑相临,都是二气交合,就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存焉。一般而言,凡是二者为相克乘侮关系者,为“不相得者病”,凡是二者为相互生化关系者,为“气相得者和”。但也有列外,如果二者相克维持在正常水平,也为“气相得则和”。如风木克脾土,如果不过度,则风木能调节湿化而不病。若是变生“气相得而病者”,有两种情况,一是客气少阳相火加临二之气少阴君火之上,为“臣位君则逆”,也属不当位;二是子气加临母气则子气忤逆母气,也属不当位,皆当病。然而也不可拘泥,如经言“天地之气,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总以观察实际的气化为准则。所以读经文,不可死于句下,要旨在知常达变,方为上乘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