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铜文化」秦汉印章历史杂谈(一):秦代印章

 海涛书屋 2023-06-17 发布于山东

我们所说的秦代印章,是指哪些印章呢?秦代印章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前207年西汉政权建立这段时期的官私玺印。秦始皇为了“书同文”,也为了文字适应书写便利的原则,由李斯整理各国文字统一成小篆。于是在印章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趋向整饬规范,印形则以“田字格”,“日字格”为主要特征。

秦印的产生与发展虽然时间极短,但它却是由战国玺印向汉印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旧时学者曾把传世的朱文小玺一律定为秦印,称“秦玺”。而事实上这批印章大多是战国印。且秦代印章制度规定只限皇帝称“玺”,臣下一律称“印”。卫宏《汉旧仪》卷上称:“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一制度变影响到后世,如汉代的“皇帝信玺”等,甚至还有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国玺文曰“中国民国之玺”。直到明代朱简在《印品》和《印经》中称之为“先秦印”,这种定位才是比较准确和科学的。

秦代官印与战国官印相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区别:一、多用边栏;二、有界格;三、用摹印篆。同时具有这三个特征的印章始创于秦,沿用至汉初。所以现在要把秦代官印与西汉早期部分官印严格分清界限是有一定难度的。《汉书》云:“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具体地讲:就字体论,秦统一之后将各国的不同字体进行了一番清整和梳理,统一之后的文字即是“小篆”。以泰山刻石等几处的刻石为代表,所勒诏书、通用度量衡器等大都如此,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文字的笔画较为方折,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把这类文字归为“摹印”、后人则约定俗成称之为“摹印篆”,这种摹印篆已经有空间构造和体势上与战国时期的诸国文字拉开了差距,其文字处理手段有着本质区别。

就形制论,秦代官印有其相对规范的制度,而不像前期的各国印章制度,因各自为政而大小悬殊、式样不一。秦印将那种有边栏、有界格(主要是“田字格”)的类型作为定律,修改并保留了下来,抹去了地方色彩和地域因素,逐步形成了规范、统一的格局。罗福颐、王人聪合著《印章概述》一书中,从考证的角度出发,以史籍中的官爵和地域等因素为依据,确定带有田字界格的白文印基本上是秦代印。而有一批有边栏、带“田格“(或“日字格”)、用摹印篆的印章,因印文中有如“邦侯”、“邦司马印”、“邦尉之印”等带“邦”字的,由于汉代因避刘邦讳,是以“国”代“邦”。也是区别秦印和汉印的有力依据。

从制作手段看,秦代官印以凿制为主,罗福颐先生曾有专论,以凿刻和铸造两种不同的制作方式用来区分秦代界格印和西汉初期界格印。秦代私印则没有一种固定的标准。与其同时代的官印相比较,则更多地表现为印文风格的多样化和制作手段的丰富化。如材质,秦代官印皆是铜印,而秦代私印亦有相当一部分为非金属质地者,如玉、石(也有人认为此类非金属质地的印章皆为殉葬明器)。秦代官私印在风格与制作的差异,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秦代从统一到覆灭,前后仅仅14年;可想而知,秦代公民,其中既有经历战国至秦代者,亦有经历秦代至汉代者,或者更有跨越了这三个历史时期者,故政治上的变革与朝代的更替,就必然使这些民间实用品比官方印章具有一种更大的跨度——这是断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特例。近年来陕西咸阳一带出土的一批秦代私印,或可证之。

秦代私印中的铜印往往有边栏、有界格,印文也偏于厚重、遒劲,显得较为端庄沉稳。而非金属质地者,如一些玉印、石印,则印文多显露着一种随意自然和温丽婉转的基调。在印面尺寸上,非金属材质者则往往略大些。秦代官印的风格是秦朝印章的主要特点!秦朝用铜印,凿刻铜印,这是与汉朝的重要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