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相当硬气

 无风起念 2023-06-17 发布于广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境旅游、商务考察、留学研究等变得越来越常见。我们乘飞机跨越国境线,手握护照在外国海关通行,尽管过程简单,但背后却隐藏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从清朝的集体信函式护照,到如今成为全球通行的象征,每一次变迁都与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

中国的护照发展史跨越了几个世纪。最早,护照的概念并不存在。在古代,人们使用通行文牒进行移动,每次通过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需要在文牒上盖上当地的印章,作为过境的证明。这就好像今天的护照在进出一个国家时需要加盖入境和出境的章一样。然而,那时的通行文牒并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护照,它只是一种旅行证明,用来验证旅行者的路线和身份。

真正的中国护照出现在清朝时期,当时清朝正处在鼎盛之期。1689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八年,清朝在康熙皇帝的领导下成功抵御了沙俄的入侵,随后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国际条约。与此同时,康熙皇帝也成功夺回了黑龙江流域的主权。在处理与沙俄的条约事宜时,清朝的外交官员需要一个证明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文书,这就是清朝的第一份护照——集体信函式护照。

这种护照只针对官员,不提供给普通百姓。一百年来,清朝政府一直使用这种护照。当时的清朝非常强大,官员的护照上印有一句话,共26个字:

“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予以保护,不要为难阻止”。

这句话充满了底气和权威。遗憾地是,在衰落的清朝,这句话并非真的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那时的清朝已经受到了许多外国势力的欺凌,而他们并不会因为这句话就真的给予中国人应有的尊重和权利。

但即使如此,那句话的存在,却像是一抹晨曦的曙光,勾勒出了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轮廓。

清朝晚期,清政府开始对外发行个人护照,这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发生的一件事。这个时期,清朝已经签下了若干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南京条约》,此次条约的签订导致了香港的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被迫开放为对英国的通商口岸。然而,这也意味着国内与国外的交流更为频繁,商业活动的需求推动了护照制度的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期的护照并不像我们现在理解的那样,它更像是一份由政府出具,证明持有者身份的文件,而并没有现在护照所拥有的许多功能。那时的护照制作和审查过程十分简陋,甚至可以说是粗糙。没有照片、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只有一些关于持有者的文字描述。

在那个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年代,这种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而且,那时的社会风气,人们普遍抵触拍照,认为会损害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这也影响了护照的设计。

然而,无论护照的形式如何,它都承载着一个国家对外展现其国家主权的方式。虽然当时的清朝已经衰落,但是那份护照上面的那句话——“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予以保护,不要为难阻止”,无疑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凸显了清朝虽弱但是不屈的气势。

时至今日,中国的护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有了照片、指纹等生物识别信息,也增加了各种防伪技术,保障了公民的出入境安全。现在的中国护照也已经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和尊重,这无疑是对那句话最好的回应和实践。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