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红斑结节——桃红四物汤,龙胆泻肝汤,防风通圣散

 谷山居士 2023-06-1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137红斑硬皮病——张琪医案

邹某,女,25岁。1986622日初诊。四肢皮肤硬痛,且皮肤出现红斑,反复发作近4年,经久不愈,血沉及抗“O”均正常,手足心热,月经提前,经色黑紫,淋漓不断,舌质红、苔白、脉沉缓有力,在某医院诊为“脂膜炎”。初按湿毒蕴于血分施治,用当归拈痛汤加红花、赤芍,服药6剂未收效,且四肢有新的结节出现,硬痛,改用解毒消坚,清热除湿法,72日处方如下:公英50克、地丁30克、皂刺10克、甲珠10克、红花15克、赤芍20克、苦参15克、连翘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甘草10克、丹皮15克。
729日复诊:服药14剂,未出现新的硬节,原硬节见小,疼痛减轻,舌红苔转薄白,脉沉滑。宜前方增减治疗。处方:柴胡20克、桂枝20克、生地20克、桃仁20克、丹皮15克、赤芍20克、红花15克、皂刺15克、玄参20克、甘草10克、菊花15克、白芷15克、薄荷10克、公英50克、地丁20克。
820日三诊:服上方12剂,未见结节出现,疼痛消失,嘱停药观察。96日双下肢皮肤出现数个黄豆粒大小的结节,很快自行消退,从此未复发。《张琪临床经验辑要》

138结节红斑/桃红四物汤——熊学军医案

张某,女,27岁。1992814日就诊。患者两下肢反复发作结节红斑半年余。一月前有扁桃体炎病史,近半月来两下肢结节红斑发作、疼痛。体检:两下肢有蚕豆至桃仁大小结节七八个,色红,压痛,两小腿浮肿,抗“(O625单位,血沉38mm/h,舌微紫,脉弦滑。证属气血凝滞。予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皮、牛膝、香附各10g,鸡血藤25g,络石藤15g,生甘草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时红斑变淡,结节缩小,续予原方15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发。
按:结节性红斑属中医“瓜藤缠”,因其结节如梅核状,又称“梅核丹”,好发于青年女性,多由湿热蕴结于肌膝脉络,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所致,拟祛瘀通络,行气活血为法。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破血逐瘀,鸡血藤、络石藤通络,牛膝引血下行,直达病所,香附行气,气行则血行,药证相符,故而收效甚捷。(熊学军.桃红四物汤验案3.山西中医,1994104):43《难病奇方系列丛书--桃红四物汤》

图片

图片

139结节红斑/龙胆泻肝汤——惠乃玲医案

患者女性,48岁。主因双下肢小腿结节性红斑1周,于2002612日就诊。自述缘于65日因感冒后始出现双下肢小腿散在的结节性红斑,同时伴有双膝关节、双腕关节疼痛,无肿胀。血常规正常,抗链0800U/L。刻诊:双下肢小腿、双膝、腕关节疼痛,咽红,咽痛,情志抑郁后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综合四诊,症属平素肝气不舒,气郁化热,热入营血,故见上证。宜疏肝清热、凉血活血,药用龙胆草、黄芩、柴胡、车前子(包煎)、生地各15g,泽泻、丹皮、茜草、板蓝根各10g,甘草3g。水煎,11剂口服,5剂诸症悉除。(惠乃玲,段俊红.龙胆泻肝汤妙用治疗风湿病例析.实用中医药期刊,2003617):482

140全身疮疖/防风通圣散——席兴胜医案

张某,女,14岁。1983812日诊。母诉:该女自小每到夏天即患疮疖,虽屡经治疗,但必至秋凉始愈。查见患儿全身疮疖甚多,尤以头面为著,或掀红,或成脓,疼痛难忍。身热口渴汗多,大便干结,小便黄而少、苔黄,脉洪数。此小儿阳旺之体,天暑下逼,火热内攻所发。必以“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并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大黄、栀子、赤芍、银花各9g,芒硝(分次冲服)、蒲公英、连翘各12g,荆芥、生甘草、当归、川芎、薄荷、黄连各6g,石膏24g,滑石18g。两日1剂。连服3剂,大便通畅,口渴、疼痛大减,疮疖萎头。继进原方加鲜生地12g、野菊花根18g、寒水石24g5剂,周身疮疖已平,疼痛消,黄苔退净,汗亦止。乃以前方为散,调理善后,每服6g,日两次。随访五年,未复发。(席兴胜.防风通圣散用验.四川中医,1989,(8):9《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防风通圣散》
论:脉洪数者,阳盛而内热也。此病在表,是太阳表闭也。阳气不能外散,而洪数内热也。

图片

141头部疖肿/防风通圣散——宋玉田医案

杨某,男,46岁。2001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近两个月来头部疖肿时起时伏,每食辛辣油腻之物加重,曾按毛囊炎服用多种抗生素,服药则消,停药则发。形体略胖,大便常干,舌质红,脉数。证属表里俱实之证,治宜疏风解表,清热泻下,方用防风通圣散改汤加减,处方:防风、荆芥、当归各10g,麻黄6g,薄荷、川芎、丹皮、紫花地丁各10g,生石膏20g,白术,白芍、连翘、栀子、黄芩、桔梗、蒲公英各12g,大黄(后下)、生甘草各9g,6剂后,头部疖肿渐消,改服成药防风通圣丸,服药2月,停药一年未见复发。
按:防风通圣散为一组方奇特之方剂,可疏风解表,清泻里热,内外兼治。本证即为胃肠素有积热,外发于表而为疖肿,故取防风通圣散内外兼治,收效甚捷。(宋玉田.古方新用3则.陕西中医,2005,(7):714)《难病奇方系列丛书--防风通圣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