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船舶登离船装置的法规要求和安全管理要点

 航海资料收藏 2023-06-17 发布于意大利

登离船设施是引航员、船员,以及码头工人等相关从业上下船舶的基本通道。通常对登离船设施的表述有三个词语:

  1、跳板gangway

图片

  2、舷梯accommodation ladder

图片

  3、登离船设施,包括组合梯means of embarkation and disembarkation

图片

    很多空载特大型船舶从水面至甲板的高度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相当于五六层楼的高度。上述人员在登离船时,设施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接下来我们共同梳理下关于登离船装置的一些要求。

首先是关于跳板和舷梯的要求:

1、2010.1.1以后建造的船舶,应配备登离船设施,诸如跳板梯(Gangway)和舷梯(Accommodation ladder)。

2、对于所有船舶的登离船设施,应按《登离船设施的构造、安装、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以下简称《检验指南》)的要求进行检查和维护。

3、舷梯钢丝绳应参照救生艇钢丝绳的要求进行保养:降落所用的吊艇索应定期检查,要特别注意穿过滑轮的区域,并在由于吊艇索磨损而需要换新时或按不超过5年的间隔期(取早者)予以换新。

《检验指南》明确了对跳板和舷梯的具体要求,摘要如下:

1、不应设置在货物或其他悬挂重物可能经过其上空的位置,该设施及控制该设施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2、在其附近应备有一个带有一只自亮浮灯和一根救生浮索的救生圈。

3、在每部舷梯或跳板梯的两端,应设置一块标记牌,以清楚显示安全操作和负荷限制。

4、跳板梯使用时安放水平倾斜角不应大于30°,舷梯使用时水平倾斜角不应大于55°。

5、跳板梯决不能紧固在船舶的栏杆上,除非跳板的设计用于该用途。如果通过舷墙或栏杆的开口放置,跳板宽度范围以外的任何剩余开口应设置足够的栅栏。

6、在人员上下船时,船舶与码头之间可能坠落的舷梯和跳板梯下应安放安全网。

图片

    其次是登离船设施,主要介绍引水软梯和组合梯

IMO通过了SOLAS 规则V/23、决议A.1045(27)以及修正案A.1108(29)来具体规定引水员登离船装置的要求:

(1)船上引水梯应清晰标注其存放位置,应保持清洁并处于良好状态,不用时要进行有效遮蔽,防止腐蚀或风化,冬季要防止结冰。

(2)引水梯的安放应远离一切可能从船上落下之物,避开任何可能的排水孔。每一梯蹬应紧靠船舷,尽可能远离船舶曲度较大的部位。

(3)软梯的单一长度能从登船处或离船处抵达水面,并充分考虑所有装载载工况和船舶纵倾及横倾15度的不利情况的需求。

(4)引水软梯的每一梯蹬应无结疤或凹凸面, 并具有有效的防滑面,其在两扶手索之间的间距不少于400mm,宽度不得小于115mm,厚度不得小于25mm, 防滑物不包括在内;蹬间距应相等,不小于310mm, 不大于350mm, 其固定方式应保证始终保持水平。

(5)软梯两边索直径至少18mm,其上没有卸扣、绳结和接头。

(6)最下面倒数第五块踏板必须是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且两横撑踏板之间最多有9块踏板。

(7)根据引水员需要,准备两根直径在28mm—32mm之间的扶手绳。

(8)配备一只带有自亮灯的救生圈和一条抛缆绳。

(9)应配有足够的照明。

图片

  引水梯配备的两种情况:

  01只需配备软梯干舷≤9m

  a)扶手立柱(Handhold Stanchions)直径至少32mm、高出舷墙120cm,两柱之间距离在70cm~80cm之间;

  b)根据引航员的需要,准备两根没有绳结,直径在28mm~32mm之间的扶手绳(Man Ropes);

  c)软梯边索(Side Ropes)直径至少18mm,两根边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40 cm;

  d)软梯的所有踏板(All Steps)必须保持水平并稳固地紧靠船舷侧,两块踏板之间间距为31cm~35cm;

  e)设置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Spreader),至少1.80m长;

  f)最下方的四块可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橡胶制成,第5块必须是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

  g)两块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之间最多设9块踏板。

图片

  02需设置组合梯干舷>9m

  (1)舷梯

  a)舷梯的设置应导向船尾,舷梯必须紧靠船舷侧,最大坡度不超过45°,宽至少600 mm,下端平台必须保持水平,并离海面至少5m以上,舷梯和平台两边均应装有立柱和坚固的栏杆;

  b)软梯自舷梯下端平台还需向上延伸2m以上,其中平台以上1.5m的软梯必须紧靠船舷侧,软梯和该下端平台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在0.1m和0.2m之间,引航员所需要攀爬的软梯长度在1.5m~9m之间;

  c)推荐在设置引航员登离船装置附近的船舷上涂一个上白下红的“9m干舷标志(9 Meters Freeboard Mark)”,其尺度是宽50cm、高4m,标志的中间线代表9m干舷高度的位置(如果没有看到标志的红色部分,表明干舷高度小于9m;看到标志的红色部分,表明干舷高度大于9m);

(2)软梯(满足01条件外还需满足):

  a)边索上不得有卸扣、绳结和接头;

  b)踏板必须水平,踏板之间等距离,踏板下的楔子必须紧紧扎牢边索;

  c)踏板应具有有效的防滑表面,不应油漆、弄脏或湿滑;

  d)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不能被绑在正常的两块踏板中间;

  e)两根边索必须保持相等间距;

  f)软梯最下端不应有各种圈、绳,因存在把人绊倒和缠住引航艇的危险。

  g)应使用眼板或磁性、气动系统,将软梯固定在船舷侧。

  关于引水软梯和组合梯的要求,请见图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

对船舶的建议

船舶作为登离船装置的维护主体,应该高度重视登离船装置的使用安全。船公司应确保所属船舶配备的设备符合相关公约规范的要求,重视对船员相关公约、规范的培训督促指导船舶加强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建立定期检查机制,检查是否符合使用条件,如有过度磨损、失效,应及时维修、换新。

2

对船员的建议

船员作为登离船装置的操作主体,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要明确规范操作不仅是保障登轮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是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这里提醒船员注意以下几点:

1、船员在收放登离船装置时要克服“自满”心理,规范穿戴救生衣和安全带等防护装备,切不可麻痹大意

2、施放和回收引水梯时,确保至少两人同时在场,互相协助和提醒,同时在驾驶员无法在场监督指导时,应通过VHF和驾驶台保持联系以获得指导。

3、船员在施放引水梯,特别是施放组合梯时,一定要确认舷梯钢丝、马达、扶手栏杆/立柱的状况,确认正常后才能允许人员在穿戴救生衣和安全带等防护装备情况下登上梯子。

4、提前与登轮人员做好沟通,明确引水梯、舷梯的布置位置、高度、两船贴靠位置及角度。

3

对登轮人员的建议

登轮人员作为登离船装置的使用主体,登轮前应加强对登离船装置状况的检查、确认,规范穿戴防护用具,坚持安全第一、人命至上避免冒险登离船。并及时将船舶登离船装置存在问题隐患报告我局指挥中心(021-568753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