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春翔:什么是“善本”?

 新用户96181648 2023-06-1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什么叫做善本?这个问题,久已存在。我个人在二十多年前到浙江图书馆即从事编辑善本书目(毛先生1965年从浙江图书馆退休),那时我对古书版本这门学问,可以说一无所知,未能操刀而割,至为可笑。后来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我对“善本”这一名称,也渐渐怀疑起来。

那时浙馆藏旧刊本,为数不多,每天触手的,都是些明万历以后刻本。从外貌看去,纸墨即劣,刀法又笨拙异常;从内容看去,任意删略旧文,如:会稽商濬编的《稗海》,脱文讹字,目不暇接;如万历本《太平御览》、胡文焕的《格致叢書》、何允中的《汉魏叢書》、陈眉公的《秘笈》等等,以及其他坊刻总集、类书之类,指不胜屈。

这一大批书,论时代是明刻,距今三百多年,论内容,的确不足以称“善”。而我却不得不把它编入善本书目。这样的违心之事,做了好多年,直到现在,还未完全改过来,精神上实在不愉快。

究竟什么叫“善本”?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把它弄明白,免得一直模糊下去。

善本,具我所知,汉朝人已经说到。《汉书河间献王传》有云:“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为之,留其真。”这里所谓“善书”,即“善本”,因为那时未有印本,所以不叫“善本”,而叫“善书”。

宋人“穆伯长好学古文,始得韩柳善本,欲二家集行于世,乃自镂版,鬻于相国寺”(见朱弁《曲洧旧闻》)。这里单称“善本”,还没有说明其所以未善的根据。“宋次道(即宋敏求)家藏书,皆校雠三五遍,世之藏書,以次道家为'善本’”(见《曲洧旧闻》)。

“唐以前。凡书籍皆为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见叶梦得《石林燕语》)。

宋“庆历间四库书搜捕校正,皆为'善本’”(见周煇《清波杂志》);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赵与筹以为严陵字小且讹,于是精加雠校,易为大字,成为天下之'善本’”(见元延祐六年陈良弼序)。

《战国策》宋李文叔序云:“今《国策》宜有善本传于世,而舛错不可疾读。”

《颜氏家训》宋沈揆序云:“揆家有闽本,尝苦篇中字为难读,顾无善本可雠。”

以上是宋人对善本的看法,归结一句话:凡书籍必须精加雠校,方为“善本”,否则便是“俗本”、“劣本”。

陈振孙《书录解题》卷八有云:“《元和姓纂》,绝无善本。顷在莆田,以数本参校,仅得七八。后又以蜀本校,互有得失,然粗完整矣。”

“宋嘉祐四年,仁宗谓辅臣曰: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北周书,罕有善本,可委编校官精加校勘。”(见江少虞《事实类苑》

这两个个例,也是说明书必精校,方为“善本”。

此外,明清两代,有名的学者,对“善本”的界说,大都和宋人相同,不必多举例了。我们如果以这一点,即:精加雠校,无脱文、无讹舛,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在今日所能见到的旧书,可以称为“善本”的,就很少了。

浙馆所藏五千多部善本,怕有一半要被剔除,这怎么办呢?我以为衡量标准,理应从严,但也不必过严。

清张之洞的说法,我认为比较合理。他说:“'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伪不缺之本也。'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张氏定出这三条作为善本标准,我认为是比较妥当的。他这三条,可注意的是旧本问题。所谓“旧本”旧到什么时候?即以何时起至何时止为旧本呢?

清代藏书家所出书目,多以明嘉靖为断,万历以后所出书,选取非常严格,这是对的。

宋元旧刻,在今天,谁也不会说不是善本,问题是在明刻。明刻我们应当有所选择,断不可认为凡是明刻,都是善本,和对待宋元本一样。

书籍不比古董,不能单以时代旧为准。时代旧不过是构成善本条件之一而已,还要看看其他各方面情况。最主要的是:是否经过精加雠校这一点。

图片

图源百度百科

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编辑条例,列举四点:

“一曰'旧刻’宋元遗刊,日远日鲜,幸传至今,固宜球图视之。二曰'精本’,朱氏一朝,自万历后,剞劂固属草草,然近溯源嘉靖以前,刻书多翻宋椠,正统、成化,刻印尤精,足本孤本,所在皆是。今搜集自洪武迄嘉靖,萃其遗轶,择其最佳者,甄别而取之,万历以后,间附数部,要皆雕刻既工,世鲜传本者,始行入录。三曰'旧抄’,前明姑苏叢書堂吴氏、四明天一阁范氏,二家之书,半系抄本。至国朝小山堂赵氏、知不足斋鲍氏、振绮堂汪氏,多影抄宋元精本,笔墨精妙,远过明抄。寒家所藏,将及万卷,择其尤异,始著于编。四曰'旧校’:校勘之学,至乾嘉而极精,出仁和卢抱经、吴县黄荛圃、阳湖孙星衍之手者,尤校雠精审,朱墨烂然,为艺林至宝。补脱文,正误字,有功于后学不浅。”

丁氏四例,略足本,而特标旧校,于精本,特指明刊,实较张氏所标三义,更为精到。足本似可包括在精本之内,不必另立一帜。肯定善本含义,我以为丁氏四例足以尽之。

惟丁氏精本一条,断于明代。在今天看来,清代极有名的精写刻本,亦应包括在内。


上面的内容来自个人收藏的一本旧书《古书版本常谈》。毛春翔先生是黄永年先生较为推崇的古籍版本专家,我个人也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表达的很真诚,同时里面有很多来自经验的版本鉴定细节,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这本书是老版本,竖版,繁体字、旧式标点符号,本号所发的毛先生的文章皆是我个人自行打字所成,其中还包括繁转简和转为新式标点。有篇文章较长:毛春翔:如何鉴别古书版本?,我自认付出了不少辛劳,就标注为原创(但作者仍为毛先生),然后就被举报了,举报为整合网络文章,“滥用原创”,就颇意外的。不清楚举报者给出的是何链接(我个人是没有搜出来),倘若网上已经有了同样的内容,倒不妨在留言里贴上链接,也省去我打字辛劳,不胜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