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的本质:自我冲突的根本解决之道

 冰城老D 2023-06-18 发布于山东

01

人的基本结构与本质冲突

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总觉得无时无刻不受着某种束缚,一生都不得自由。这种束缚既源自于外境,更源自于内心。因此人总想要解除一切加诸于自身的束缚,而获得自由解脱。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忙忙碌碌,无论他做什么,其实本质上都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以达到彻底的安宁状态。

那么受束缚与不得自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这要从自我的基本结构谈起。

首先我们要确认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人是由“表层的自我”+“内在的真我”组合而成。这就好比游戏载具与打游戏的人合二为一的一个架构组成,前端是游戏载具,也就是表层的自我,即我们常说的假我、小我、等等,悄然隐于其后的是内在的真我,就是意识本身,也常称为觉性、本体等。

如图1所示,自我+真我=人的基本结构

可是由于真我这个意识本体通常不易被人自身所觉察,所以将图1中的真我隐去之后,就只剩下自我,通常人们只会将“自我”当成“我”的全部。而自我的整个范畴又可以用下图2来表示:

自我将自身产生的念头、感受与自身的拥有物(也即境遇)这三者共同当成了“我”的范畴。

由此,冲突产生了。为什么呢?

因为当人们遗忘了自己内在的那个真我觉性,也就遗漏了超越自我范畴从而涵容整个自我的存在本体。由此,自我只能在狭窄的单向度的时空框架里运动,从自我的一个状态运动到自我的另一个状态,从它所在的起点运动到它想要到达的终点。起点就是它现实的自我与现实的境遇,终点就是理想的自我与理想的境遇。

分开来说:

关于境遇,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不满的地方,总想着能做点什么改变,将自己的境遇变得更好一些。

没有钱,想要有钱,

没升职,想要升职,

没结婚,想要结婚,

没离婚,想要离婚。。。

这是现实境遇与理想境遇的冲突。

关于自我,每个人也都有对自己不满的地方,总想怎么提升一下自己,将自己这个人变得更好一些。

不够自信,想要更自信,

不够积极,想要更积极,

不够快乐,想要更快乐,

不够有爱,想要更有爱。。。

这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

自我在时空的构架里运动,必然要面临这种现实与理想的时空距离所产生的比较与冲突。自我努力想解决这一冲突,让自己处于一种彻底安然无虞的满足状态,有一种自由自在的解脱感。在这种努力之中,自我无处不感到一种束缚与不自在感。

02

自我冲突的缓解之法

自我想要解决这个冲突,以达到自我的彻底安宁,它是如何应对的呢?

途径一:去“做”事(doing)——>改变现实境遇,到达理想境遇。

自我以实际行动去处理外在的事务,比如没钱就拼命去挣钱,想升职就使劲加班,想结婚就去追女朋友,等等。这样就解决了现实境遇与理想境遇因差距产生的冲突。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办法,也是我们通常认为最管用的办法。我们用它来获取世间的幸福。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

首先,这个方法并不能保证一定凑效,每个人能力各有不同,并不是你努力做了就一定能达到你理想的境遇。所以冲突无法被全部解决,它依然会存在。

其次,最根本的,这个方法让你的心永远没办法有一种安歇自在感,因为外境永远在变化,你要控制外境如你所愿,就必然要一直付出心力去改造去维持它,如此一来其实你也反过来被外境控制了。于是解决问题的努力变成了问题本身的延续,最终你也没法在其中得自由解脱。

就像我们每个人,读书时一直盼着毕业了就好了,毕业了盼着工作就好了,工作了盼着结婚就好了,结婚了盼着有了孩子就好了,有了孩子盼着等孩子长大就好了,孩子长大了盼着孙子长大就好了。。。带着这样一种从来没有在当下真正满足的心态,我们从一种现实境遇的时空点,奔向另一种我们以为的理想境遇的时空点。最后,我们到达了生命的终点,在从来没法安住当下的心态之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这并不是一种究竟的方法。

途径二:去成为更好的自己(to be)——>改变现实自我,到达理想自我。

就像图2中所示的,自我包括自我的信念与自我的感受,为了达到理想自我,必须对信念系统及与之对应的感受状态进行改变。

比如,对信念系统的升级:

将“自卑”的信念改写成“自信”的信念;

将“匮乏”的信念改写成“富足”的信念;

将“不值得”的信念改写成“值得”的信念;

将“消极”的信念改写成“积极”的信念;

将“我是不好的“信念改写成“我是好的“信念

。。。。。。

总之,就是将各种“坏”的信念改写成“好”的信念。

这常常是许多修行人以及想要自我完善的人所采取的方法。

这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因为这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旧的内心冲突所带来的负面感受,能让一个人从不太好的状态转变到较好的状态,从而也随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境遇。

当一个人进行了信念系统的改写,他就相当于将自己游戏装备的程序与频率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升级。

同时,当信念系统发生改变,他的感受状态也将随之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从“感觉极其不好“变成“感觉有一点不好”的状态;

从“感觉有一点不好“变成“感觉比较好”的状态;

从“感觉比较好”变成“感觉非常好“的状态;

从“感觉非常好“变成”感觉超级好“的状态;

。。。。。。

由此,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正能量。

心灵也从被各种负能量束缚的状态中渐渐松开,感觉到越来越轻松自在。

途径二与途径一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做事历练所获得的领悟来达到信念与感受的升级,信念与感受的升级也可以促进更好的做事。

然而,这种自我改造的方法依然不是最究竟的方法。

其一,改造自我的目的依然是指向改造外境来满足自我的,而当外境无法全部如人所愿时,自我就会依然陷入内心的冲突之中,无法得到终极的自由解脱。

其二,如果一个人坚持某些“好”的信念,那么他必然排斥某些“不好”的信念,这其中就潜藏着对抗与冲突,这种排斥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与吸引力,这就依然是卡在二元对立之中,无法获得完全自由的心灵状态。

所以,我们将以上两种方法称之为缓解之法,因为它只能在一个局部的时空范围里让人感觉到暂时的放松,却随时准备以紧绷的心去解决下一个可能到来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如此,人又如何能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脱呢?

那么,还有更好的解决之道吗?根本出路何在呢?

接下来,我们将上述自我改造的方法与最究竟的解决之道来进行对比。

03

自我状态与真我状态的对比

回到上文开篇所提到的人的基本结构,是由自我与真我两个部分组成的,前面我们详细讲了当人遗忘了真我之后,人在自我的框架范围之中所产生的冲突。现在我们将真我重新引入进来。

首先,我们来对自我的状态与真我的状态做一个对比。

我们分别从信念系统的角度与感受状态的角度,来对比一下自我状态与真我状态的本质上的不同。

先来从信念系统的角度来做个对比。

从我画的上面这张表1可以看出:

其一、任何的信念系统都是出自于自我。

其二、当自我持有一种正的信念系统,就必然隐含着排斥与之对应的负的信念系统的倾向。任何信念都是一种局限,必然导致某种内在与外在冲突。

其三、无论是正的信念系统,还是负的信念系统,本质上都是对真我状态的背离与遮盖。一切“有”都是一种对“无”的添加,限制与降维。

其四、真我的本来状态没有任何信念系统,因为无念,无局限,无排斥,无对抗,无冲突。

其五、消除一切自我的信念系统,与真我的本来状态重合,才是对自我程序的彻底改写。

接下来我们继续从感受状态的角度做个对比。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其一、正的信念系统产生正面的感受,负的信念系统产生负面的感受。

其二、然而,自我的任何信念产生任何正与负的感受,其振频都低于真我的本然状态,因为真我的本来状态一无所需,本自俱足。它本来就是无条件的爱,极致的喜悦,全然的宁静。任何信念与感觉产生出来的感受,其美好程度都无法超乎其右。

其三、既然一切“有”的振频都低于“无”的振频,一切自我都是对真我的下降。那么刻意地持有这些自我的信念就没有必要了。放下一切自我的信念系统与感受,不刻意追求任何正或负的信念与好或坏的感受。放下自我,直接回到真我的本来状态。也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所有问题。

无所谓富足与不富足,无所谓有价值或无价值,无所谓值得与不值得。真我根本不关心不在意这些,唯有全然的宁静,全然的自在,唯有极致的喜悦与爱!

悖论就是,在这种真我状态里,你恰恰成了全然的富足,全然的有价值,全然的值得!一切本就如此!

通过表中的两者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前者(自我)是通过自我改造达到的更好的状态,这种自我改造所达到的更“好“的状态,它依然处在一种局限之中。它是由某个程序信念的运行所支持产生出来的,它的”好“不是出于先天真我神性本自俱足的状态,如果有一天某个外来冲击让这个程序信念运行不下去了,这个”好“的状态就无法存在了,与之相反的那个信念就会重新浮现出来占据主导了。所以“好”与“坏”二者是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一方存在,另一方就必然不会真的消失。

所以,即便是一个好的信念,它本质上也与一个坏的信念一样,都是无法让自我的冲突彻底消失,无法令人心灵彻底自由的。因为任何的信念编程都是来自于时空系统框架内的假我(即图中的自我),无论你选择任何好或坏的信念,都意味着你将心理能量投注其上,受它支持,也受它牵制,心灵又如何能自由呢?

而后者(真我)则是直接超越了自我的整个范畴,直接回归到真我本然的状态,它是现成的,本有的,不需要有任何造作与冲突的。

简言之,任何通过自我改造所达到的“好”都无法超越真我本来状态的完美。

04

自我冲突的根本解决之道

通过上述逐层逻辑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人心的不自由来自于自我冲突,而当人活在自我的框架之中,人要么以“做”(doing)事来解决自我冲突,要么以改造自我(to be)的信念与感受来解决自我冲突,而这两种解决自我冲突的方法都是不究竟的,都只能是缓解之法。人要获得自由,最究竟的是超越自我,直达真我。当超越了自我的整个局限框架,也就超越了自我在这个框架之内产生的一切矛盾,这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然而,由于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还没有能够一步顿超直达真我,自我居主导就是世间绝大部分人的常态。那么如何解决自我冲突,获得究竟的自由呢?因此我想分别从相对与绝对两个层面来讨论:

(1)自我冲突的根本解决之道之一:接受自我的全部状态。

若一个人活在自我之中,那么消解一切自我冲突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接受自我,在生活所带来的一切困境与冲突中去承受与直面,去感受与体验其中的一切滋味。无论生活给予你的是喜是怒是哀是乐,你只是接受自我的全部状态,不试图逃避到更理想的状态中去。如此一来,我们开头所看到的现实境遇与理想境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境遇的冲突就不复存在了,这其中就蕴藏着自由与解脱。

那么这是不是一种对现实的驼鸟心态呢?是不是意味着什么也不需要做了,放弃了对自我对人生的把握呢?并非如此,而是只有接受自我的全部状态,才能在心理上不做任何的自我冲突与消耗,此时恰恰会保有最完整的心理能量与生命力。这个心理能量与生命力自然会让你有动力去做事,让你带着一颗自由的心去做事,让你以全然放下的心去担起一切该担的担子,也就是说当你接受自我的全部状态,你首先“是”,然后这个“是”自然会带动你去“做”,于是它也自然成了最省劲最不费力的升级自我与境遇的方法了。

举两个例子:

例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比如说一个人很懒,他一方面什么事也不去做,另一方面他内心又在暗暗谴责自己这种状态,所以当他什么也没做时,却仿佛与做了许多事一样在不断消耗着心理能量。由于能量不断自我消耗,于是他更没有能量去做事了。他就卡在这种既想要又不想要的状态之中了。

这就是“想要解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冲突,正是这个想要解决冲突的努力使得问题摆在了那里。

如果不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完全接受某段时间自己就是不想做事呢?那就彻底放松下来好好地玩,尽情开心地玩,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玩。不拿理想自我来比较与打压现实的自我,那么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就不存在了。在这种完全欣然的自我接纳中,心灵的内在能量就会重新聚集与生长出来,而正是这个内在的能量自发地推动你去活力满满地做事,而不是你的自我冲突产生的压力迫使你去痛苦挣扎着做事。

例二:理想境遇与现实境遇的冲突

比如一个人在婚姻之外爱上了另一个人,他一方面想离婚,另一方面又觉得伤害了家庭。他苦恼,因为理想境遇与现实境遇发生了冲突。

他的理想境遇是什么呢?

他的理想境遇是既能离婚以满足内心所向往的爱情,又能不带来任何伤害,以避免外界的压力以及自我良心的谴责。若能够达到这种完美状态,他在追求自我所欲的同时便不必感觉到自己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那一面让他即便得到了向往的爱情,也还会隐约地感觉不太良好。这是他不愿意面对的感觉,正如他想逃离这段婚姻也是源于不想面对这段婚姻带给他的那些不好的感觉。

而现实的境遇是什么呢?是他离婚,必然就会面临这些压力与谴责;不离婚,自己的渴求又无法得以实现而痛苦。向前有狼,向后有虎,而他却只想要他的梦,他无法接受现实所有的馈赠都是捆绑销售的,根本没有一切如你所愿的完美选择。

这就是现实境遇与理想境遇的冲突,他想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便会日思夜想,痛苦折磨,因为他总想达到他理想的境遇,他无法面对现实境遇呈现给他的困难与不悦。

他没有看清,正是他无意识地误以为生活必然有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可以让他达到他想要的完美状态,让他不必承担任何不舒服而又能彻底得到满足,才是他痛苦折磨的根源所在。他没有意识到,无论在二元之中去做任何一个选择,必然就要承担起对应的缺失所带来的不适。

选择离婚,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爱人,但却要有十足的勇气承担起他人的谴责,自我良心的不安,还有下一段感情所可能没有预料到的失败风险,这些都是他想要去追求他想要的爱情所必须要承担的代价;选择不离婚,可以不必承受外界的压力与良心的不安,但也就必需要承受内心所以为的爱而不得的痛苦。

无论最终他选择哪一个,他都必须做好承担的准备,做好那个选择所带给他的一切好与不好的感受的准备。否则,无论他选择哪一个,都会继续痛苦:离婚了会因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将此重担怪罪给后面的这个爱人,于是让后面这段感情更加脆弱与不牢固,埋下隐患。不离婚,又一直想念着婚外的另一个人,于是将气撒在婚内的另一半身上,也过不好。这样,选择哪一种人生都将不会幸福。

如果他接受现实的境遇呢?那他就会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还有欲求的凡人,一个还有贪嗔痴慢疑的自我,无论自己做何选择,在享受心理获益的同时,也必然要去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心理不适。

这就是自我在欲求中所开展的人生,除了直面与承担,别无他法。一旦一个人想通这一点,他便不再左思右想自我折磨了,他会以更加通透的心态,果敢地去为自己做出一个选择,承担这个选择所带给自我的一切人生滋味,而不是持续深陷在这种左右为难自我冲突的沼泽地带了。

经常有读者拿他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来询问我该如何选择,向左还是向右?其实任何人也无法给予你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问题本身出自于二元,二元之中任何的选择都不可能完美地给予你一切的满足,这是人生的真相。重要的不是那个解决方案是什么,重要的是去消除你内心自我的冲突,冲突没有了,选择也就没有非要如此不可的必要了。消除不了内在的冲突,就只能选择一些,放下另一些,去承受选择所带来的不完美了。

所以,这第一种解决之道,说的是:活在自我之中的人,通过完全地接受现实自我,接受一切摆在自己面前的冲突,让心灵从自我冲突的持续消耗中出来,然后带着果敢、清醒、自由的心去做出选择,明白二元世界中所有的选择必然是不完美的,去直面自我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因果相续,去承担不完美人生的一切体验。悲伤来了,体验悲伤,愤怒来了,体验愤怒。。。最终,在这种完全的体验中,你将升华与触碰到一切自我体验背后那超越自我的觉知本身,就像庖丁解牛游走的刀锋,就像风暴眼的中心,流动不居,又稳居不变。

(2)自我冲突的根本解决之道之二:超越自我,回归真我。

当你通过上面一步接受自我的全部状态,或者当你悟透了自我的一切真相,那么你可能就会直接放下自我,放下自我之框里的一切内容之物,超越其上,回到真我的本来状态。这种状态里,没有一个自我去生成上述的一切喜怒哀乐之内容,唯有真我极致的纯真喜悦与宁静,对万物的慈悲与爱。

在前述的例子中,一个活在自我中的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经历自我内心的冲突,承受内心冲突所带来的一切酸甜苦辣,通过对自我的接受,对人生真相的承受,试着在自我中保持超脱自由。而对一个超越自我的人,他根本没有这种心理冲突的过程,无论他呆在什么境地,遭遇什么在他人看来的困境,他的内心都没有任何欲求与欲求引起的冲突,他不再刻意追求什么,也不刻意逃避什么,生活是怎样的都无碍于他内心的欢喜自在,怎样都好。他内心已然是纯全的,完整的,满足的。就如克里希那穆提说:“你们想知道我的秘密吗?这是我的秘密,我不在意任何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已经超越了“做”的状态,超越了自我的状态。

05

总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为什么要造就这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游戏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在的真我神性本就是源自于道之整体,本就是完美无缺,圆满俱足了。存在只有通过这种故意的遮蔽,这种角色游戏的扮演,让完美降低一些,用各式各样的限制信念与或多或少的负面感受将完美遮蔽成各式各样的不完美,形成各式各样的自我,才能生成各式各样的游戏角色,然后让这些不完美的自我们在一级又一级的游戏升级中玩得不亦乐乎,一点点重新创造自己更好的状态,来无限逼近真我神性。直到最终完全觉醒,回到最高的神性,最纯粹的自性本体。

(1)悟道途径之一:接受自我,借着自我去体验一切。

悟不透自我,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放不下表层的那个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现实境遇与理想境遇之间就永远都会有距离有冲突,就必然要承受随之而来的张力,无处可逃。那么就去直面,就去承受,就去活在这种不完美所带来的张力之中,就去体验人生所给予你的一切丰富滋味。

当冲突与随之而来的负面感受在对境中源源不断生出与积累时,需要去正视它们,去接纳,涵容和面对其中的一切内容(比如心理学就是在这一层面处理问题)。除了共处,承受,面对,别无它法。在这种共处与承受之中,觉知就会现前,从而最终使人完全超脱其上。如果以要彻底放下自我的名义掩耳盗铃式地对其置之不理,则会造成更大的压抑,产生一个更顽固不化的自我,从而更难放下它。有关于这方面我在前面的文章里也有谈过,以后有空还会再谈。

(2)悟道途径之二:超越自我的一切体验。

当我们悟透了自我的信念系统及感受状态与真我的关系(见我上表1与表2中的比较),便可以在一切对境中当下放下,当下临在。在一切对境中片叶不沾身,不会再有一丝一毫的受伤感。借着自我这个游戏载具见识了由载具组成的交互关系的不完美,见识了人世间一切的负面与伤害,却依然选择以纯真与之相对。在一切伤害中不再用自身的自我去与他人的自我起反应,不再被动接受自身的信念系统与感受加诸给自己的自动化业力因果相续,而是用内在真我的最高振频主动去创造最平和宁静、最喜悦与爱的全新实相。

简言之:

借着自我去体验一切,意味着:在冲突中,当自我的情绪生起,为了不让自我的情绪压抑累积,允许这个“我”去反应,去让这一切情绪能量流动起来,而非卡在身心里面。但同时,看着这一切流动,承受彼此冲突的能量在流动平衡过程中所带来的不适感。

超越自我的一切体验,意味着:在冲突中,当自我的情绪生起,自我想要造作时,就像小孩子的玩具再次想要吸引注意,但它早已不再能引起你的任何兴趣,没有任何反应由“我”中生起,就只是超脱的宁静,中立,不反应,不掉落其中。

借着自我去体验一切,抑或是超越自我的一切体验,抑或是在这两者之间自由切换,取决于你是否在每个当下如实地面对自身内在的一切真相,不自欺!如实如是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