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奇才周伯良先生谈:医、易、道同源

 熊建旺 2023-06-18 发布于湖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华望诊思疗法  创始人:周伯良谈:道、医、易同为一体,医道同源、易医同源,道、医、易同为一体!

医道是一门顶级艺术与哲学“医道之难”难点在于不了解人情世故和道义,中医的志向应该是具备仁、智、信、勇、严、柔这六种品德,才能真正说得上是医生。因此,具备这六种品德的医生不会显得愚笨、糊涂,不会心存怀疑、胆怯,也不会过于严肃、残忍,也不会过于柔弱、妥协。六种品德是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医学和易学有共通之处,即在于品德的修养和情义方面是想通的,要明白行医救世的真正意义,真慈悲与假慈悲、真善与伪善,易学讲的是如何从思想上救人,中医讲的是如何在疾病上救人,形式不同,但是救人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也就是情同而做的事不同。行医,一定要有情怀在,发挥医德光芒。

易学的哲学思想、阴阳平衡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理论,阴阳和调的平衡观点,五行对应五脏的理论,易经都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相生相克,却又相辅相成,此消彼长,反映在人的身体上,则表现为“新陈”“代谢”。

所以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遭受某些疾病的因素破坏了阴阳平衡,体内的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都可发生疾病,即所谓的“阴阳失调”。所以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基本环节就是“阴阳失调”,而治病的关键就是要“调和阴阳”,而非“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古中医早就强调“百病皆生于气,万病皆源于心”、“治病先治心”舍心治癌,治标不治本。

道家医学,一直以清静无为的思想存身立命,

道医的“道”代表世间万物、宇宙本源、道法自然。

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一阴一阳谓之道,调和阴阳即为医。道为体,医为用,道为理,医为法。以医助道,以医悟道,以医显道。以医行道,道法自然。

道医学不仅重视病症的表象治疗,更注重病因根治,它以独特的治疗方式、博大精深的医学理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成为了一种引领健康生活的信仰和智慧。

中医治病,立足于经脉、血气、脏腑、神气等实体物质,是一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医学体系。而道医治病则更具有超越常规的综合性和包容性。在诊断疾病时,传统医生通常会考虑外感内伤、情志不畅、饮食起居等因素。而道医则会从更广阔的角度出发,考虑三个因素:命运、鬼神、风水。

这些因素看似玄乎,却与人的身体、心灵、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只有全方位地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全面地治愈疾病,让病人恢复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