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井乡愁|清官谢振一与城隍庙东角门“洋井”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6-19 发布于安徽

  位于阜阳老城区鼓楼西侧城隍庙东脚门,与老建设街交汇处的路西有一眼砖甃古井,相传开掘于明代,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因此井口小,称为“小眼井”,又因井上曾架有从日本带回的压水装置,也称“洋井”。

  位于城隍庙东角门的洋井(小眼井)

  据《阜阳市城建志》(古井遗址)记载:民国22年(1933年),谢振一在任阜阳县建设局局长期间,曾奉派赴日本游学考察一年多。他很喜欢实业和研究新生事物,回国时带回一部“机械手压井”(压水井),安装在老城隍庙东角门处的这眼古井上,上下按压手柄,即可自动出水,群众认为稀奇,称之为“洋井”。

   谢振一(1894-1949),字绍兴,阜阳县李集乡解(1964年划归利辛县),毕业于安徽蚕桑学校。先后担任国民党阜阳县党部筹备委员、阜阳县县长、《阜阳话报》《淮上日报》社长、阜阳县女小校长、阜阳县建设局局长、阜阳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等职。

   谢振一,是写入地方志书的民国至解放初期的一位重要的历史名人,家中珍藏有多面(把)多百姓赠送的“清官旗”、“清官伞”(万民伞)。谢振一注重家教,培养了优良的家风,助力七个子女成才。尤其是长子解广润(1929年12月2日-2018年2月22日),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雷电防护领域的学术泰斗,为中国防雷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阜阳媒体曾作过宣传报道。

  谢振一长子谢广润夫妇靓照

  谢振一先生在任上,严以律已,勤政为民,关注民间疾苦。先后创办了“民生工厂”、柴集农业职业中学,还曾担任阜阳县仓库(东常平仓)主任等职。他倾力接济穷人,做好事善事,从不以权谋私,市民有口皆碑,享誉至今。

  谢振一先生,除了在老城隍庙东角门安装“洋井”,方便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在文德街的自家院内亲手挖掘了一眼水井,成为了文德街半条街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被誉为“谢家大院井”,直到1994年才为自来水所取代。

   城隍庙东角门古井,因在路边一侧,为不占用道路影响通行,最早时井圈不大也不小。谢振一民国年间任城建局长,为了安装压水机装置,也是为了防止居民发生坠井事故,特意将井圈外径缩小为30厘米,口径则更小,居民称之为“小眼井”。

  此井井口虽小,但井内却别有洞天。俯视井内,水面晃如明镜,饮上一口,水质清洌甘甜,且水位常年衡定,涝季不盈,旱季不枯,至今居民使用如常。这眼古井见证了颍州城隍庙(包括阜阳县城隍庙)曾经的历史和辉煌,也见证了谢振一先生一以贯之、廉洁为民的优秀品质。

  附:《夜郎自大的颍州城隍庙“唯一受到皇封”之说

   古代颍州的城隍庙,被认为是“城隍神”暗中施政之所,“城隍神”被奉为守护城池存亡、庇佑黎民百姓安危的攸关大神。东汉的军事家冯异或是颍州城隍的化身,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祭拜的对象。

   旧志记载,颍州城隍庙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后因元末明初的战乱所焚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于北城西南隅(即今城隍庙址)。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向全国下达《敕封城隍诰命》,包括《各府城隍(制)》《各州城隍(制)》《各县城隍(制)》等配套公文,确定了爵位和品级。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全国各府州县依照相应“制文”即通用公文,仿效套改,均名《敕封城隍诰命》,即在“城隍”之前冠以当地府州县的名称。譬如,商州城隍、胶州城隍、颍州城隍等,依列均封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其《敕封城隍诰命》除了地名不同之外,内容文字如出一辙。

   清同治七年(1868年),颍州府城隍庙敕加封号“显佑”并颁给匾额;阜阳县城隍庙敕封“灵感”。颍州城隍庙历经修葺增设,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城池文化内涵,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旧志或碑记有明确记载的重建和修缮纪录就有6次。1980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坊间所传“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令重修颍州城隍庙,并进行皇封,成为全国唯一受过皇封的城隍庙”,纯粹是一个误解误传。究其原因,当时人们的视野不宽、史料不全,仅囿于明正德《颍州志》收录的《敕封城隍诰命》而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导致“唯一受到皇封”的自诩在坊间谬误流传,至今余毒未消,令人感叹。

   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检索的普及,查阅权威性的《明太祖实录》等历史典籍文献,以及各地的方志电子版,成为了手到擒来的便捷之事。旧志史料证明,根本不存在“朱元璋下令重修颍州城隍庙”、“唯一特封颍州城隍”等不实之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