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者讲述:上海家庭汽车30年变革史(1990-2000)

 十一号组织 2023-06-19 发布于上海

一日,闲坐在阳台,看着不远处马路上一辆接一辆驶过的汽车,我出了神,开始努力从儿时记忆里搜寻对汽车的印象。而这一搜寻,也让自己感慨:变革之大,一锅炖不下。

笔者90年代出生于上海浦东一个近郊小镇,以亲历的经典车型,演示上海家庭的家用车变化,同时唤起上海居民们对于过去30年的回忆。本系列以十年分阶段介绍,本篇是1990-2000年,也是上海经济发展最迅猛的阶段。

笔者家境中等,居住于浦东某镇镇办工厂的使用权房中。幼年有记忆时,两轮是主流的交通方式,邻居们家用的通勤工具除了摩托车外,大多是“小木兰”,即燃油版两轮助动车,车屁股后的小烟囱突突突冒着黑烟。

四轮汽车对于童年时代的我真是一个稀罕物,整个社区无一户拥有私家车。下图为90年代的汽车售价表,供各位看官参考。

在车价能抵房价,但平均月薪不过千的年代,昂贵的用车成本使工薪阶层望而却步。亲戚朋友中偶拥有私家车者,其可在朋友圈中拥有极高地位。出租车司机也在那个年代如鱼得水,是不少空姐的择偶选择。

拉回正题,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汽车工业萌芽的阶段。跟随着政策的引导,各家国内主机厂纷纷筹备合资品牌,并逐步引入海外车型,在国内设立工厂制造生产。

然而由于国内供应链的不成熟,往往局限于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完全拆散)的方式,即车型是以散件进入国内,再进行组装的方式。90年代后期,路面上已鲜见全进口汽车,笔者下文回忆的三个车型,均是当年上海街头出镜率高的明星,老照片中是否勾起你的童年记忆。

01 桑塔纳&桑塔纳2000

桑塔纳是当仁不让的经典。除了普桑,90年代中期下线的桑塔纳2000亦是上海人在当时的完美车型。自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桑塔纳一直是各企事业单位,出租车的首选。1.8L强劲的发动机,宽敞的空间,能够满足家用、商务各个场景的用车需求,桑塔纳,甚至于上海大众,是当时一张响亮的名片。作为全国首批发展起的合资车企,上海大众引领中国汽车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不少商业巨贾的事业也少不了桑塔纳的陪伴。

普桑的外型沿袭了普通的风格——朴实,且带有一点憨厚的味道。有棱有角的轮廓,给人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迎合了中国人对于三厢车钟爱的特点。伴随着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的腾飞,普桑见证了不少上海60后、70后们娶妻生子、乔迁新居、事业有成的发展轨迹。

仍记得当时参加婚礼,婚车以桑塔纳居多,我们这些郊区孩子能在车上打滚就感觉很幸福。

上海出租车也在90年代逐渐使用桑塔纳,但14.4元的高额起步价,堪比当时的豪华西餐肯德基。印象里我基本没有坐过出租车,远途出行以私人承包的“沪南线”中巴车,到达东昌路渡口后摆渡到浦西的十六铺码头。

桑塔纳2000是上海大众基于巴西版原型车,研制的新一代桑塔纳轿车,相比普桑,桑塔纳2000在造型、内饰、配置、空间等方面均有重大提升。桑塔纳2000上市之后,迅速占领了国内的中级公、商务用车市场,车型的技术定型愈发灵活。

桑塔纳2000作为出租车的主力车型,在上海各大地标和景点都有较大的出镜率,由于经常在十六铺码头附近活动,在著名延安路高架的亚洲第一湾上(现已拆除),泛黄的记忆中经常出现他的身影。

02 奥迪100

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订了奥迪轿车产品技术转让协议,引进了第三代奥迪100轿车奥迪100项目作为先导工程,为日后一汽-大众的合资奠定了基础。

奥迪100在90年代的上海以顶级豪车的身份存在,超长的车身,豪华的内饰配置远超普桑。当时仅有在一些高端接待、婚嫁时才有幸能见到。四个圈=豪车的概念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03 长安奥拓

上文提到,上海正规普桑出租车的起步价超过10元,在当时两素一荤也仅需5元的年代,仅会偶尔享受。但很多时候去农村亲戚家,公交不便,省钱的家长便会选择“小奥拓”,价格也能谈到正常出租车的一半。

奥拓的特点在于“小”,开创了中国微型车的发展史。1995年3月,长安铃木的第一辆国产奥拓车型下线。这辆车采用是铃木F8B化油器式三缸发动机,排量0.8升,最大功率26.5千瓦,搭配四速手动变速箱。这款车型,书写了中国微型车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下图右边的红色小车即为当时的奥拓,图中的大千美食林留下了上海吃货们的足迹。

当时的奥拓汽车广告,是不是秒杀现在的新势力。

90年代,由于笔者尚小,记忆中的经典车型并不多,然而随着合资车企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暗流涌动,等待着在新世纪的百花齐鸣。与此同时,上海作为各项政策的先行者,首创推出了私车牌照的拍卖,并研究限行政策,也对后续私有家用车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