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跟孩子聊聊:健康

 胡艳杰 2023-06-19 发布于河南

作为父母,我们非常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乱吃零食、不好好吃饭;担心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影响睡眠;担心孩子孩子过于情绪化,伤害自己等等。
在《青春期关键对话》一书中,作者说:
跟孩子谈论饮食时,一定不能带有主观情绪。
比如,“我只是希望你能健康。”这样的说话方式其实就是带有主观情绪,而且意思也比较模糊,怎样才算“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不妨这么说,“那是你的身体。你自己留心一下身体对不同食物的不同感受,听从身体的安排,哪些得多吃点,哪些得少吃点。”
没有人喜欢命令式的语气。作为父母,在与孩子对话前,我们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到命令式口吻给人带来的不适。否定式的语气、不耐烦的表情,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
我们还要跟孩子谈谈睡眠的重要性。
无论什么样的对话,一定先从心平气和开始,与孩子共情。比如,“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聊聊什么时候睡觉合适。”“遵守规则能够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责任感。”
然后,家长要学会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睡前情况,不愿早睡的原因。比如,“躺在床上睡不着,你打算做些什么呢?”“早上感觉如何?醒来时是精力充沛还是很没精神?”
接着,重复听到的话,不要着急给意见。
最后,家长给出反馈。我把书中的内容摘录出来,分析一下。
家长: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你确实在长大,到点了却不像以前那样很快就能睡着,这我能理解。另一方面,我知道休息和睡眠会让你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什么也做不了,实际上,身体休息时,大脑却在悄悄地发育。要想变得更聪明,运动时反应得更快,记忆力更好,你必须保证每晚9小时的睡眠。一旦睡眠不足,大脑就充不满电。这就像你只给手机充50%的电量。既然连手机你都知道要爱惜使用,对你的大脑是不是应该给予同样的呵护呢?就算不困,大脑也得充满电。大人给小孩规定上床时间,不是为了显示家长的威风,而是因为充足睡眠对于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说话如同写作,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先肯定孩子,然后说出睡眠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能理解,为什么妈妈要给你规定上床时间。如果你想试试看晚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也不介意。这样吧,每周有两个晚上你可以晚睡一个小时,就周三周四吧。要是一个月下来,我没有发现任何不好的影响,那可以考虑每周给你再加一天。不好的影响包括:成绩滑坡,白天脾气变得暴躁易怒,不容易交流,容易忘事,注意力很难集中,或者起床困难。我们这周就开始吧!(灵活安排睡眠时间,让孩子尝试一下晚睡,实践出真知。也就是说,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无论谈论什么样的话题,基本上都是按照这四个步骤。心平气和地开始,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是把话题往深处探讨。比如,你了解电子烟的危害性吗?你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吗?),重复听到的话(肯定孩子的感受,不作评判),给出反馈(客观辩证地分析利害,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孩子。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周围的孩子尝试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只要你愿意跟我聊,我都会认真听,我不会发火的,妈妈一直是你坚强的后盾)
作者认为,最好在孩子上初中之前,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聊一聊如心理健康、电子烟、自我伤害和自杀等问题,日常家人聊天时就可以谈。不妨以书里或电视里的角色、新闻报道中的事件为切入点,问问孩子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在帮人出谋划策。
书中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缓解孩子情绪的好办法。
选一个孩子比较愉快放松的时间,让他列一张表,表上写清楚有哪些事情在他们焦虑或难过时帮助了他。比如:打篮球、看书、看电视、吃点心、做瑜伽、泡澡、泡澡、关闭所有电子设备、给好友打电话等。
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照着表去做,心情肯定会好起来。这样一来,孩子慢慢就找到了调整自己情绪的办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