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赏非遗过大年】——沙嘎(羊拐)

 白桦树2008 2023-06-19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沙嘎﹁

羊拐

非遗

CHUAN CHENG

传承

图片
图片

恭贺新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各具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乌拉特中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在2022年春节期间开辟《云赏非遗过大年》板块,以介绍我旗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为核心,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共同了解我旗非遗项目,了解传统文化。

图片

云赏非遗过大年

20

22

·沙嘎(羊拐)

图片
图片

      沙嘎是蒙语,是驼、牛、羊的连接后蹄和小腿之间游离状的踝骨,俗称羊拐。沙嘎在驼、牛、羊骨中可谓小巧玲珑的骨头,其有宽有窄,有凸有凹、有正有侧,六面六个形状。民谚形容说:“高高山上山羊走,深深谷地绵羊过,向阳滩上骏马跑,背风弯里黄牛卧,倒立起来叫不顺,正立抓个大骆驼。”因此,牧民用五畜的名称给各面命名,沙嘎游戏也是利用不同的六面制作玩具、开展游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沙嘎游戏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远古时期,沙嘎最初被用于占卜活动,之后逐渐成为独立的游艺玩具。

图片

      13世纪,蒙古族在蒙古高原纵横驰骋的时期,沙嘎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比如,铁木真十一岁时将一个铜灌的羊拐赠给盟友扎木合作为友谊的纽带。在蒙古高原出土的古墓中曾发现牛拐、羊拐、铜铸羊拐等。

      牧民当中也有着“玛瑙珊瑚稀世宝,牲畜之中肉是宝,肉之中拐骨是宝”的说法,牧民们认为“拐骨多的人家牛羊多”,所以他们平常会保存拐骨,装入皮袋里,将其当成宝贝来珍藏。

图片

      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变迁发展中创造了独特而又多元的草原民族经典文化,沙嘎就是其中一个灿烂典型的文化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沙嘎游戏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潜藏着无尽的价值,作为我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益智、数学、语言、民族民俗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图片

监 制:白海滨

审 核:李海兵

编辑制作:文体旅游广电局宣传工作专班

(阿如娜、董雪、候浩雪、刘坤、孟根花、其丽木格、王硕礼、杨佳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