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芳|【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教学设计点评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6-2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编者按:

今天推送《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三框教学设计的点评。本课第一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教学设计者为原浙江省三门中学、现三门县教师发展中心郑琴卫老师,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和第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教学设计者为浙江省三门中学的滑华老师。三框教学设计由王国芳老师点评。

新课标提出了“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的教学和评价建议。这儿就本课教学设计环节三中的任务设计,对辨析式学习谈两点看法。
1.发现辨析式学习的学习意义。当前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关注点更多的还是落实在议题式教学上,而对辨析式学习、综合性教学的研究相对有所忽视。本课环节三中的学习任务设计,可以让我们重新来审视辨析式学习中的学习意义。新课标指出,辨析式学习包括发现差异、表达认识、作出判断、行为选择四个主要步骤。针对情境中呈现的两个观点,要求各小组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论证,并对对方观点进行辩驳,就是一个很好的辨析式学习的过程。要发现差异,首先要对自己的观点有清醒的认识,合理之处在哪里,偏颇之处又在哪里;对对方的观点同样要有客观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谈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表达认识”的过程。大家都充分地“表达认识”,这是进行比较、作出判断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在判断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发现差异、表达认识、作出判断、行为选择的过程,不仅是个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还是个学科的思维过程,而当深入到“行为选择”的时候,更是成了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而知识生成、思维形成、生命成长,正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2.发挥辨析式学习的评价价值。新课标倡导教学评的一致性。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评价改革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环节三中的任务设计,很好地发挥了评价在教学中的价值:一是专设一个评价组,在其他组讨论的时候,评价组制定评价方案,在各组交流后进行点评,把评价作为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至少从形式上在尝试教学评的一致。二是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对别组观点进行辩驳,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各组互相评价的过程,更是从过程上做到了教学评的一致。

1.寓学科内容于情境之中。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就是寓学科内容与情境之中,做到了学科内容与学科情境的有机融合。把文化交流与融合置于“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回望历史——探访丝路”“感悟现实——交流互鉴”“展望未来——筑梦丝路”三个环节的纵向的解剖,通过存在于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马来文化、波斯文化、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希伯来文化、埃及文化、希腊文化的横向辉映,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学科内容已深蕴其中了。

2.寓学科学习于活动之中。刘月霞、郭华认为,学生要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而非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就得“有'活动’的机会,有'亲身经历’(用自己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去模拟地、简约地经历)知识的发现(发明)、形成、发展的过程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本节课的另一亮点,就是很好地做到了寓学科学习于学生活动之中。如环节一中,学生课前查阅、搜集资料,课堂上介绍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环节二中,学生围绕该如何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交流这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组设立组长、记录员,小组探讨形成共识,将活动成果整理在记录纸上,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现,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展示观点等,都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正确认识学习活动和学科任务的关系。新课标提出,“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活动设计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老师们易于忽视活动背后的任务设计。教学设计中,应该正确认识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某种角度看,有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本课教学就从序列化的任务设计展开:课前查阅、搜集并在课堂分享关于敦煌文化起源的资料,课前查阅、搜集并在课堂分享关于敦煌文化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资料,课前查阅、搜集并在课堂分享关于敦煌文化如何实现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资料,学生在执行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开展系列化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建构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
2.努力实现理论知识和生活关切的结合。新课标倡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强调“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逻辑,有独特的知识体系;现实生活则有其自身的实践逻辑。思政课教学要打通生活世界和知识世界的内在关联,而不能只有学科逻辑的呈现,也不能只有生活关切而不顾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和生活关切的结合,可以通过生活世界更好地把握知识世界,利用知识世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世界。对学生而言,通过学习,既能获得知识世界的丰盈,又能增进生活世界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既能提升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和能力,又能获得比较系统的对敦煌文化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才是既有深度、又有厚度的、完整而不是残缺的教学。
关注我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