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坤卦

 老李一脉知微 2023-06-20 发布于福建

​一、卦辞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注释:

牝马:牝,畜母也。——《说文》。母马跟随公马,代表阴柔,指谦逊有原则不为先,亦指忠贞之德行。

先:即先动,谓贸然先行。

后:即后动,谓谨慎随后。坤主柔节,故宜后不宜先。

常:常道,正道。

得主:谓得乾阳以为之主。

西南得朋:西南,谓阳方。指得阳为友。

东北丧朋:东北谓阴方。指失阳失友。

又说:八卦方位中,西南方位为坤位。八卦方位中,东北为艮位,《艮》之道,教人适可而止,停修德业自然会丧失朋友。

令有“西南得明,东北丧明”之说。

安贞吉:静守坤道吉祥。《黄帝四经》“地之德安徐正静”。

二、彖辞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注释:

坤元:指长养万物的至美纯阴之炁。

生:长养。老子:“道生德蓄”。

承:奉,尊奉。

天:自然运作规律。

含弘:涵容宽裕。

光大:德施广溥。

应地:应合效法坤地美德。

无疆:永远保持下去。

三、《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大象》说:大地宁定静处,这便是坤卦的意象。君子因此宽厚美德,容载万物。

注释:

地势:当本作“地執”,因形近“埶”被讹,后又作“势”(《说文》“势,经典通用埶。)《庄子》“将执而不化”。“地执”即地处,地静。“执”又通“蜇”,“蜇,静也”《尔雅》。

《十大经-果童》“天正名以作,地俗(读为'裕’)德以静”;

庄子说“天运地处”;《文子-道原》“天运地滞”。均属此意境。

四、文言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注释: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与“牝马地类(至柔),行地无疆(动刚),安(至静)贞(德方)之吉”之次序正相对应。

柔方:即《庄子-人世间》的“外曲内直”,《文子-微明》的“智欲圆而行欲方”。

时行:随天道运转而行。

译文:

<文言传>说:坤地之德,婉曲柔顺而又运动刚健,宁定静处而又耿介方正。它后而不先,得乾德以为主宰而能保有久常之道,含蕴万物而化育广大。奉天并随之运转而行,这是最大的柔顺。

五、爻辞

1、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文:初六履践秋霜,这意味着冬日的阴气已开始凝结;依照循序积渐的规律,坚冰必然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驯:同顺、循,渐进。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注释:

顺:此“顺”字兼驯(循)、顺、慎而言。

译文:

积累善德的人,后代子孙必有福庆;积累恶德的人,后代子孙  必有祸殃。臣子弑杀国君,儿子弑杀父亲,这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关键在于能否及早意识到。《周易》所说的踩在秋霜上意味着坚冰就要凝成,恐怕就是在指明这个循渐的过程罢。

2、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注释:

直以方:以,连词,即直方。

“直以方”同意境:

《老子》“圣人方而不割,直而不肆”

《庄子》“内直者,与天为徒”

《文子》“行方者,立直而不挠”

《淮南子》“行方者,有不为也”

习:修习,研习。因水顺水地柔退之性,便是“不习无不利”,老子则称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光:广。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文:六二的举动行止,正直而端方;无所修习却能无所不利,是因为效法了光广大的地道。(六二居中得正,有正直端方之德,故动止皆合于道而不忤于物。)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注释:

内:谓心。

其:训为“乃”。

直乃是内心恭敬,方乃是行事合义。前者由里说,后者从外看。

内心诚敬,行事合义者有德,有德者必然会得到普遍拥戴而不会孤立。

疑:孔广森《经学卮言》读“疑”为“碍”,实则此“疑”字兼疑虑、滞碍二义,谓去其智虑而无所滞碍。<乾-文言>释九二强调积学,<坤-文言>释六二强调顺任不习。因乾阳主动与有为,坤阴主静与无为。

译文:

直,指的是内心恭敬;方,指的是行事合义;作为君子,恭敬使得他内心正直,合义使得他行事端方不苟;一旦做到了内心诚敬,行事合义,就会得到人们普遍的信赖。能够如《周易》所说的正直端方,无所修习而所往皆利,那么他在行动上也就可以无所疑虑了。

《文言》评:君子内直外方,直者正也,率真之性;方者周致,属义之公而全。老子又云“圣人方而不割,直而不肆”,均不离一阴一阳之道,而阴阳之中又含阳与阴。所谓“德不孤”者,君子修身以直方,于内阴阳不孤,于外人所敬仰之,效法之,亦不孤。此谓“德不孤,必有邻”“得道多助”。君子动静合道,故不习无不利。

3、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注释:

含章:怀有美德。

贞:恒常守正

有终:有好结果。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注释:

知:智虑。

光:明智。

译文:内怀美德而可以守正,这是说六三同时也能够抓住时机发挥才能;或许还会追随君王做事,说明其智虑明智而远大。

评:既知时敛,又知时发,方足以称为智虑明远;仅知其一,非智也。

《文言》曰:  阴虽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译文:

阴柔虽有美德,但须时时含敛,追随君王做事,不敢占有其功。坤阴对乾阳来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地道、妻道和臣道,它们本无所谓成功,而仅仅是替乾阳成就事功罢了。

4、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注释:

括:结扎、扎紧。

意境比类: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庄子》

《老子》“塞其兑,闭其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译文:扎紧袋口而无咎害,这是说此时六四必须谨言慎行方能免害。

《文言》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译文:

天地变化,草木蕃盛,天地闭塞,贤人隐遁。《周易》所说的扎  紧袋口,没有咎害亦无称誉,大概说的就是谨慎言行的意思。

5、六五,黄裳,元吉。

注释:

黄裳:谓黄为坤,土色,裳为下体服。喻显贵。君子有中德,谦恭下人,犹黄裳有文在中,而服於下体外也。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译文:衣裳华贵而吉祥无比,这是因为此时六五内有美德而又能居守中正之道。

《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注释:

黄中通理:《周易参同契》“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理”指美在其中而见之于外的文理,《礼记-乐记》“理发诸外”。黄中通理指因内通而外达。在道则言玄关开,身中九窍百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穿透,自然光润和泽,感而毕通。在德则言内蕴坤土之德,德泽广被。

译文:

君子修美于内而通达于外,时位正当而居中得体。内在的美德,流通于四肢,发挥于事业,这真是完美至极了。

6、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注释:

战:交也,交合。

血:二龙交合所遗下之精血。

古人以雌雄龙、雌雄蛇、雌雄虹之“昼合”“昼降”为凶兆。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二龙交战于野外,这意味着阴道盛极而走向困穷。

《文言》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注释: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令解:阴势盛极而需求于阳,因为自身无阳。

译文:

阴势盛极而欲等同于于阳则必然发生交战。因为坤阴要胜过乾阳,所以姑且称它为龙;但仍未脱离附属地位的阴性,所以用代表阴性的血字来表述它。至于玄黄,那是指天地混杂之色,也是指最终的结局依然要维持天的深青色和地的土黄色。

7、用六,利永贞。

注释:

“利”与“吉”同,益卦“永贞吉”与此同。

“永”字本义为水流长远,正好施之于坤(川)卦之通六。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注释:

“永贞”即“利永贞”,永久守正则吉利。

大:指阳(彖象之“大”多指阳)。

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以川水之性喻道,正与坤卦通六至极则反相合。

译文:用六持久守正吉利,这是因为其终局是穷极阴于上而返初阳于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