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导读(八)——第2卦《坤》卦文言

 叶落无痕73 2021-02-28

坤卦第二:坤下坤上(坤为地)

顺承资生,厚德载物


 【原文】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注释】

       (1)至柔而动也刚:坤柔动刚,言《坤》虽至柔,遇六则变阳矣。

       (2)至静而德方:“方”,流布四方;《坤》性至静,然其生物之德,得阳而动,普遍四周,无处欠缺。

       (3)后得主而有常:阴主卑退,地道顺承天道,后于天道的变化而变化,不为物先,即“得主”也;此阴之恒理,故云“有常”。

       (4)含万物而化光:“化光”,生化万物,其道广大。此句与《彖传》“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之义同。

       (5)承天而时行:承天之施,因四时而行之也。

       (6)辩:通“辨”,别也。

       (7)顺:循其理。言顺习阴恶之道,积微而不已,乃至此弑害。

【译文】

       《文言》说:地道极为柔顺但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它极为娴静但品德流布四方。随从人后、有人作主,于是保持福庆久长。它包容一切,普载万物,于是焕发无限光芒。地道体现的规律多么柔顺啊!它禀承天道沿着四时运行得当。

       修积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不尽的吉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然留下不尽的祸殃。臣子弑杀君主,儿子弑杀父亲,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出现这种局面是逐步发展的结果。《周易》说:“践踏上薄霜,坚厚的冰层就快要冻结了。”大概就是譬喻一种循序渐进发展的现象。

 【原文】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注释】

       (1)直,其正也;方,其义也:“义”,宜。这是阐释爻辞“直”、“方”的深意。此“正”、“义”二字,皆以见成之德言。然直不自直,必由于敬,即心无私,主忠信;方不自方,必由于义,即事当理,徙义。

       (2)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两句重申“直”、“方”之义,以敬使内心正直,以义使外形端方。

       (3)德不孤:谓美德广布,人所响应。身有敬、义以接于人,则人亦敬、义以应之,是“德不孤”也。

       (4)不疑其所行:直则不邪,正则与物无竞,方则凝生不躁。指美德充沛,所行必畅达无碍,故不须疑虑。

        (5)弗敢成:即六三爻辞“无成”之义。

       (6)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代”,更、代替。此地道不能脱离天道单独地完成生化万物的功业,只能在时序的更替中,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

 【译文】

       “直”说明品性纯正,“方”说明行为适宜。君子通过恭敬谨慎来矫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义的原则来规范行为上的悖乱。恭敬、道义的精神树立起来了,就能使美德产生广泛的影响而不孤立。君子“正直、端方、广博,这些品德不为人们所了解,也没有什么不利的。”说明美德充沛、一切行为都无须疑虑。

       阴柔在下者纵然有美德,只是含藏不露而用来辅助君王的事业,不敢自居有功。这是地道顺天的原则,也是妻道从夫的原则,也是臣道忠君的原则。地道顺天的道理,表明地道不能单独地完成生育万物的功业,而是在时序的交替中,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

 【原文】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注释】

       (1)天地闭,贤人隐:此以“天地”闭塞喻社会昏暗,故使“贤人”隐遁。天地变化,谓二气交通,生养万物,故草木繁滋;“天地闭,贤人隐”者,谓二气不相交通,天地否闭,贤人潜隐。

       (2)黄中通理:“黄”,中之色,六五柔居上卦中位,故称“黄中”,犹言内心美好。“理”,文理。坤为文,故曰“理”。此言由中发外,通达情理。

       (3)正位居体:“居体”,体借为“礼”,即守礼。体居正位,即忠于本份;虽在尊位,而居下体。释“裳”字之义也。

       (4)支:通“肢”。

       (5)阴疑于阳,必战:“疑”,通“凝”,凝情。此谓上六处《坤》之极,阴极返阳,犹“凝情”于阳,故必致交合。

       (6)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嫌”,不平于心也,疑也。此言爻辞取“龙”喻阳,是虑及读者或疑卦中无阳,不明爻义。

       (7)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类”,朋类,指阳性“配偶”。此谓上六既阴极遇阳,阴阳必合,故爻辞称“血”以明交合。

       (8)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玄黄”,天地之正色,言阴阳皆伤也。“杂”,五采相合,此处指血色相混。这三句说明爻辞“其血玄黄”,是譬喻天地交合之血混和。言此血非阴非阳,亦阴亦阳,为天地所和合,故能生万物。阴阳合为“类”,离则为独阴独阳,独则不能生,即不成为“血”;既曰“血”,即阴阳类也,天地杂也。

 【译文】

       天地运转变化,草木繁衍旺盛;天地闭塞昏暗,贤人就隐退匿迹。《周易》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免受危害,不求赞誉。”大概是譬喻处世谨慎的道理吧。

       君子内心美好,通达事理,整肃职守,恪守礼节,美德积聚在内心里,贯彻在行动上,扩大在事业中,这是最为美好的。

       阴气凝情于阳气必然相互交合。作《易》者是怕读者疑惑于《坤》卦没有阳爻,所以在爻辞中称“龙”代表阳;又因为阴不曾失其配偶阳,所以在爻辞中称“血”代表阴阳交合。至于血的颜色为青黄相杂,这是说明天地阴阳的血交相混合:天为青色、地为黄色啊。

 【总论】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厚德载物,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

    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坤》卦由地下地上组成,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亦有元始、广大、亨通之义,由于《坤》卦为阴卦,故利于柔顺的雌马的贞正。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坤》卦的主卦和客卦都是经卦《坤》卦,阳数都是0。静止而广大的两方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比较稳定而宽松的关系。主方应当珍视这种关系,顺应形势,努力维持目前的状态。《坤》卦下部的三条爻是主卦,代表主方;上部的三条爻是客卦,代表客方。主卦与客卦中的爻全是阴爻,全部不有应,没有阴阳和谐关系,不过,也没有冲突,只有对立。阴爻在阴位,是潜在的对主方有利的因素;阴爻在阳位,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的爻。《坤》卦展示“坤”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地是广大的,地上万物生长,象征当前关系比较宽松而悠闲。不过悠闲和静止是暂时的,主方要作应对变化的准备。

       《周易》以《坤》卦继《乾》卦之后,寓有“天尊地卑”、“地以承天”的意旨。全卦大义,在于揭示“阴”与“阳”既对立、又相依存的关系。在这对矛盾中,“阴”处于附从的、次要的地位,依顺于“阳”而存在、发展。就卦象看,《坤》以“地”为象征形象,其义主“顺”。《卦辞》强调:利于“牝马”之“贞”,“后得主”以随人,获吉于“安贞”,均已明示“柔顺”之义。六爻进一步抒发“阴”在附从“阳”的前提下的发展变化规律:“二”处下守中,“五”居尊谦下,“三、四”或“奉君”或“退处”,皆呈“坤、顺”之德,而以“二、五”最为美善;至于初六“履霜”与上六“龙战”,两相对照,深刻体现了阴气积微必著、盛极返阳的辩证思想。《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书发端于《乾》、《坤》两卦,正反映了对阴阳辩证关系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阐述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是宇宙间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

       事业:诸项事业可以成功,得到预想的结果,但开始出师不利,为困境所扰。切莫冒险急进,须小心谨言慎行,尤其不可单枪匹马,独断专行。取得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最为重要,在他人的合作下,共同完成事业。因此,应注重内心修养,积蓄养德,效法大地,容忍负重,宽厚大度,以直率、方正、含蓄为原则,不得贪功自傲,持之以恒,谋求事业的成功。

       经商:机遇不很好,切莫冒险,以稳健为妥,遇到挫折,务必即时总结经验。注意储存货物,待价而沽,处处小心为是。

       求名:比较顺利,具备基本条件,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追求身外之物,即可吉祥。

       外出:宜结伴而行。可去陌生的地方。

       婚恋:阴盛。以柔克刚,女方柔顺,美好姻缘,白头到老。

       决策:忠厚、温和,待人真诚,热心助人,因此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往往因不提防小人而受到伤害,但无大碍。性格灵活,工作方法多样,可以左右逢源,得到赞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