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来透析降肌酐的,不是来打“生血针”的!——血透医生来解答

 caimin133 2023-06-20 发布于福建

图片

一个致力于血液透析患者科普宣教的血透小医生

周明勤   九八九医院血透室

李大爷刚进入规律性血液透析不久,血红蛋白只有65g/L,属于重度贫血,下机的时候护士刚要给他皮下注射促红素,小儿子突然出现在透析室,气呼呼地说道:“我们是来透析降肌酐的,不是来打'生血针’的”,不让用促红素,坚持说贫血是因为前一段吃饭不行,今后只要加强营养就行了。

原来他对“肾性贫血”是一无所知啊!不过他把促红素称作是“生血针”倒也贴切。经过我们的耐心宣教,他终于明白了肾性贫血是怎么一回事,也同意使用促红素了。

像李大爷小儿子这样“贫血常知,而肾性贫血不知”的情况估计不在少数,毕竟大家平日里所了解到的肾脏功能就是排尿、排毒,并不清楚肾脏与造血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甚好甚好”公众号专门推出一个关于“肾性贫血”的系列科普,每一期都围绕着透析室日常发生的真实事例来展开科普。

本期就李大爷小儿子的疑惑来重点谈谈肾性贫血的定义和血诊断标准是什么?慢性肾脏病患者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贫血?

图片

我们先来看一下肾脏都有哪些功能



图片

肾脏的主要功能除了大家都熟悉的生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就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人体90%的促红素都是由肾脏分泌的[1][2],由此可见,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肾脏功能下降,都势必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进而影响骨髓造血,导致贫血的发生。

图片

促红素都有什么作用?为啥促红素少了就会贫血?



如果把骨髓比作成造血的工厂,造血的原料有蛋白质、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而促红素就是这些原料的“催化剂”,或者也可以称作是“信号”,它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髓红系祖细胞和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的全过程,所以促红素的生成不足,或是促红素的活性降低都会导致红细胞产生障碍,最终导致贫血的发生

图片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除了促红素的这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也能加重贫血的发生,比如饮食状况不佳,使得蛋白质、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人体造血的原料缺乏;由于尿毒症毒素和一些并发症的存在,使得红细胞寿命大大缩短,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左右[3],而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寿命可缩短20%,可缩短至60-90天[1];尿毒症毒素也会影响到骨髓造血微环境;还有频繁化验检查和每次透析过程中的失血也不可忽视,据小编实际工作中观察每次透析大约丢失血量为4-6毫升。

图片

可见,“工厂”、“原料”、“信号”三者缺一不可,但是由于慢性肾脏疾病而出现肾脏解毒能力下降,导致工厂受损;饮食摄入不足,导致原料不足;促红素减少,导致红细胞产量降低。再加上红细胞的破坏和丢失,就更进一步加重了贫血。

图片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肾性贫血又是如何诊断的?



图片


贫血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居住于海平面水平地区的成年人,男性血红蛋白<130g/L,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妊娠女性<110g/L,即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肾性贫血的定义

是各种肾脏病致肾功能下降时,肾脏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及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并缩短其寿命而导致的贫血。肾功能不全若伴发铁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12缺乏,或伴发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情况时,也参与贫血的发生。


肾性贫血的诊断

要在系统规范地检查和评估后方可完成诊断。因此,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的患者,需注意除外其他可能原因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如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液系统肿瘤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贫血后,才能诊断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患者应进一步诊断加重贫血的危险因素[4]

图片

肾性贫血的发生率高吗?肾性贫血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又是怎样的?



图片

我国成人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高达10.8%[4],成为了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贫血是CKD的最常见并发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贫血患病率增加,且贫血程度也逐渐加重。

贫血不仅促进肾脏疾病的进展,增加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率和花费,为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但是,据统计肾性贫血在我国透析患者中发生率高达98.2%[1],而达标率却非常低,从下列表格中,我们看到在血液透析的人群中血红蛋白100-110g/L、110-120g/L、120-130g/L仅分别占23.9%、21.1%、10.8%[1]。合计占比55.8%,也就是说血红蛋白达标的透析患者只有所有透析患者的一半多点

图片
2018年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数据中贫血治疗率

目前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的现状可概括为“一高一低”,即患病率高,而达标率却很低。所以肾性贫血的科普、预防、治疗、达标都任重道远,这也是本公众号开辟“肾性贫血”系列栏目的初衷。

本期重点:有一种贫血叫做“肾性贫血”,它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促红素的生成不足,或活性降低而导致红细胞产生不足引起来的贫血。

参考文献:

[1]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年6 月1 日第 101 卷第 20 期(Natl Med J China, June 1, 2021, Vol. 101, No. 20)1465

[2]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B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 第50卷 第9期 1023

[3]红细胞寿命测定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 2019,99(30) : 2321-2324. 

[4]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8 年 11 月第 34 卷第 11 期(Chin J Nephrol, November 2018, Vol. 34, No.11 ) 861


图文转载自甚好甚好公众号,转载非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

©版权声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转载稿、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益。 插图及封面图:同来源,非商业用途,该文章不构成医学建议,仅用于提供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