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包积液

 股丁解牛6462 2023-06-20 发布于安徽

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是指由于感染(如结核性,化脓性)和非感染(如风湿性、尿毒症性)引起的心包腔内液体积聚,是心包疾病的重要体征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心包腔内压力增高,心脏舒张受限,致使体静脉回流受阻。心室充盈及排出量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包积液通常可经体格检查与X线检查即可确定。

症状起因

(一)感染性

1、细菌:结核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2、病毒:Coxsackie B、A,Echo病毒、流感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真菌:组织胞浆菌、放线菌、球霉菌、曲菌、囊球菌。

4、寄生虫:阿米巴、丝虫、包虫。

5、立克次体。

(二)全身性疾病

1、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Takeyasu综合征、Wegener肉芽肿、皮肌炎、白塞病。

2、变态反应

血清病、Dresler综合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射线照射损伤。

3、代谢病

尿毒症、痛风、Addison病危象、黏液性水肿、胆固醇性心包炎、乳糜性心包炎。

4、邻近器官病变累及

急性心肌梗死、胸膜炎、壁间动脉瘤、肺栓塞、食管疾病。

5、其他

急性胰腺炎、地中海贫血、BoanWright综合征、Whipple综合征、非淋巴性关节炎、Reiter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家族性心包炎。

(三)肿瘤

1、原发性:间皮细胞瘤、肉瘤。

2、继发性:肺癌、支气管癌、乳腺癌、胸腺癌、黑色素癌、淋巴瘤、白血病。

(四)药物诱发

普鲁卡因胺、青霉素、异烟肼、保泰松、甲硫氧嘧啶、环磷酰胺、抗凝剂。

(五)外伤

贯通性胸部外伤、非贯通性胸部外伤、胸腔手术后、心导管或起搏器植入后、心脏或大血管破裂、主动脉夹层剥离或大血管破裂、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六)病因不明

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七)自身免疫性心包炎

折叠常见疾病

感染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Takeyasu综合征、Wegener肉芽肿、皮肌炎、白塞病、血清病、Dresler综合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射线照射损伤、尿毒症、痛风、Addison病危象、黏液性水肿、胆固醇性心包炎、乳糜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胸膜炎、壁间动脉瘤、肺栓塞、食管疾病、急性胰腺炎、地中海贫血、BoanWright综合征、Whipple综合征、非淋巴性关节炎、Reiter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家族性心包炎、间皮细胞瘤、肉瘤、肺癌、支气管癌、乳腺癌、胸腺癌、黑色素癌、淋巴瘤、白血病、贯通性胸部外伤、非贯通性胸部外伤、胸腔手术后、心导管或起搏器植入后、心脏或大血管破裂、主动脉夹层剥离或大血管破裂、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自身免疫性心包炎等。

折叠诊断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如查体发现颈静脉怒张、奇脉、心浊音界扩大、心音遥远等典型体征,应考虑此诊断,超声心动图见心包积液可确诊。心包积液病因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包穿刺液检查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疾病进一步明确。

折叠鉴别诊断

主要鉴别引起呼吸困难的临床情况,尤其是与心力衰竭鉴别。根据心脏原有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病等病史,查体闻及肺部湿啰音,并根据心音、心脏杂音和有无心包摩擦音进行判断,心脏超声有助于明确。

(一)结核性心包炎

通常由纵隔淋巴结结核、肺胸膜结核直接蔓延而来。临床特点是发病较缓慢,毒血症症状较轻,渗出液多为大量,且多为血性,病程经过较长,最后常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是:

1、长期不规则发热、软弱、疲乏、盗汗、体重减轻,发热虽然较高,但患者往往无严重的中毒面容;

2、有心包外结核的存在,最常见者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淋巴结结核;

3、心包渗出液为中等或大量,可达1000ml或更多,呈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血性,虽经多次抽液,仍有重行积聚的倾向;

4、心包渗出液培养或动物接种可发现结核杆菌;

5、抗结核治疗后良好,易形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二)病毒性心包炎

多有以下特点作为诊断线索:

1、有病毒感染的病史,在病毒感染后1-3周内产生心包积液;

2、可与病毒性心肌炎及(或)心内膜炎同时发生;

3、心包积液量不太多,可为一过性的,但可以再发。一般无明显心包填塞症状,积液可为血性;

4、轻者可毫无症状,也可有心前区隐痛,重者心前区剧痛,类似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5、病程较短,一般为6-7周可自行痊愈;

6、根据血清与心包积液的补体结合试验效价增高,可作诊断。柯萨奇病毒可从患者粪便与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出,也有助于此病的诊断;

7、预后良好,很少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三)化脓性心包炎

化脓性心包炎常被原发病掩盖,在所有的心包炎中是较易误诊与漏诊。化脓性心包炎具有如下特点为诊断线索:

1、败血症或其他化脓性感染发生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想到化脓性心包炎的可能;

2、化脓性感染时,一旦出现心音遥远,心脏浊音界扩大,应及时进行B超检查;

3、化脓性感染患者一旦出现心前区疼痛或兼有心前区皮肤轻度水肿,体检发现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征,则大致可确定化脓性心包炎的存在。但不典型病例也可误诊。

(四)风湿性心包炎

风湿性心包炎多发生于青年人,而中老年人少见临床上诊断为单纯性风湿性心包炎少见,常合并风湿性心肌炎与心内膜炎,即所谓风湿性全心炎,且风湿性心肌炎与心内膜炎临床征象较突出。风湿性心包炎也常与心脏外风湿性病变并发,如多发性关节炎。风湿性心包炎可为干性(纤维素性)或渗出性。浆液纤维素性入风湿病患者突然出现体温升高、血沉加快、心脏搏动与呼吸明显加速,提示风湿病活动性加重。心包摩擦音常常持续短暂时间而消失,或时隐时现,因此临床上可被忽略。风湿性心包炎渗出液通常为浆液性,极少为血性,液量一般为少量或中等量,不超过300ml。但偶尔也可为大量,达到或超过1000ml。如渗液量少通常在2-3周内可自行吸收。风湿性心包炎痊愈后,一般只引起局限性松弛性的粘连,不累及整个。已包,不妨碍心脏功能。风湿性心包炎与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主要依据风湿热的表现,发病较急、病程较短,以及水杨酸制剂的良好效果和较好的预后。

(五)尿毒症性心包炎

尿毒症性心包炎是一种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的无菌性炎症。常发生于慢性肾炎尿毒症过程中,通常渗出液量较少,主要体征为在心底部、心前区或局限于狭小的区域听到心包摩擦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或仅有压迫感,由于尿毒症症状相当明显,心包本身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心包摩擦音常为尿毒症的后期表现,若尿毒症的原因为可逆性,则一旦肾功能改善后,心包摩擦音可消失。

(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多发生在该病的急性期,但也可见于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心包炎多数为干性,主要体征为心包摩擦音,痊愈后遗留心包粘连增厚。如发生心包粘连积液,多为浆液纤维素性,少数为血性,积液可达数百毫升,细胞分类以中性分叶粒细胞为主。周围血液内及(或)心包渗出液内找到狼疮细胞,可确定此病的诊断。本病须与风湿性及结核性心包炎相区别。游走性关节疼痛、发热、血沉加快。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与风湿性心包炎相似,但根据特征性的面部红斑、白细胞减少、肾脏损害等,应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面部蝶形红斑及红斑狼疮细胞的发现。则可肯定诊断。本病与结核性心包炎的鉴别,后者常有心包外结核病、积液量较大、积液中可找到结核杆菌,本病主要根据多个器官损害的征象、面部蝶形红斑及(或)狼疮细胞的发现,血清抗核抗体效价升高等。

(七)放射性心包炎

纵隔放射治疗后可引起放射性心包炎,有时可引起心包缩窄。在放射治疗后经过一段潜伏期然后发病。可并发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取决于放射部位和剂量的大小。心包积液为非特异性炎症渗出液,心包病理活检亦为非特异性炎症病变。诊断可根据放射治疗史,心包积液特点和排除其他原因的心包积液而确定。必要时进行心肌活检有助于诊断。

(八)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本病又称为特发性心包炎或急性良性心包炎。病因不明,病毒感染和感染后发生的过敏的反应,可能是主要病因。起病多急骤,表现为心前区痛,呈较剧烈的刀割样痛,发热,呼吸困难等。心包摩擦音是最重要的体征。多在24-48 h后消失,但也有持续数周或数月之久的。心包积液一般为小量乃至中等量,很少产生心脏填塞。但也可有大量积液引起心包填塞者。本病可自行痊愈,但可多次反复发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地控制症状,一般不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对于不典型病例,不经过详细的检查与长期观察,不可轻易作出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的诊断。此病须与风湿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

(九)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典型病例发生在心肌梗死后数周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胸痛、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心包炎、胸膜炎与肺炎等。此综合征须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炎相区别,后者心包摩擦音发生较早(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d出现),持续时间短较易消失,一般不引起。已包积液;而本综合征心包摩擦音出现较晚(大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第2-11周),持续时间较久(7-10 d或数周),有些并发左侧胸腔积液,有些病例有心包积液。

(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

在心脏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二尖瓣分离术)后 10 d至4周间,患者可出现发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等症状。其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机理认为与自身免疫作用有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地反应蛋白试验阳性等改变。半数病例出现心包摩擦音,有些病例则出现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未能证明有细菌存在。症状常能自行缓解。本病预后良好。

(十一)肿瘤性心包炎

癌性心包炎近年有增多趋势,主要见于老年人。心包肿瘤往往为继发性,其原发性肿瘤通常为乳腺癌、支气管癌与腹腔脏器癌,但身体任何部位的癌瘤均可转移至心包。心包积液常为血性,可为大量,虽经反复穿刺抽液仍可再重新渗出积聚。如患者年龄较大,且体内有原发癌,发病缓慢隐袭,心前区疼痛轻微或不明显,心包积液为血性,应考虑心包转移癌的可能性。如在心包积液中找到癌细胞则诊断明确。有些病例由于癌组织崩溃或混合感染可引起发热,如同时原发癌隐蔽,则须与结核性心包炎相鉴别。

折叠检查

1、X线检查

可见心影向两侧增大呈烧瓶状,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特别是肺野清晰而心影显著增大常是心包积液的有力证据,有助于鉴别心力衰竭。

2、心电图

心包积液时可见肢体导联QRS低电压,大量渗液时可见P波、QRS波、T波电交替,常伴窦性心动过速。

3、超声心动图

对诊断心包积液简单易行,迅速可靠。心脏压塞时的特征为:舒张末期右心房塌陷及舒张早期右心室游离壁塌陷。此外,还可观察到吸气时右心室内径增大,左心室内径减少,室间隔左移等。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引导心包穿刺引流。主要目的为迅速缓解心脏压塞,同时可以对心包积液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4、心包活检

主要指征为病因不明而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包积液。可通过心包组织学、细菌学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折叠治疗

1、心包穿刺引流是解除心脏压塞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对所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脏压塞,均应紧急行心包穿刺或外科心包开窗引流,解除心脏压塞。对伴休克患者,需扩容治疗,可增加右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2、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包积液患者,应设法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血流动力学情况。必要时心包减压并将引流液送实验室检查。[1]

折叠临床表现

心脏压塞的临床特征为Beck三联征:低血压、心音低弱、颈静脉怒胀。

(一)症状

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可能与支气管、肺、大血管受压引起肺淤血有关。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可呈端坐呼吸,身体前倾、呼吸浅速、面色苍白,可有发给。也可因压迫气管、食管而产生干咳、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还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肝大、全身水肿、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

(二)体征

心尖搏动减弱,位于心浊音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扣及;心脏叩诊浊音界向两侧增大,皆为绝对浊音区;心音低而遥远。积液量大时可于左肩脚骨下出现叩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称心包积液征(Ewart征),此乃肺组织受压所致。少数病例可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心包叩击音(见缩窄性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可使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变化不大,故脉压变小。依心脏压塞程度,脉搏可减弱或出现奇脉。大量心包积液影响静脉回流,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腹腔积液及下肢水肿等。

(三)心脏压塞

短期内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可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脉压变小和静脉压明显升高。如果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可造成急性循环衰竭和休克。如果液体积聚较慢,则出现亚急性或慢性心脏压塞,产生体循环静脉淤血征象,表现为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即吸气时颈静脉充盈更明显。还可出现奇脉,表现为挠动脉搏动呈吸气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恢复。奇脉也可通过血压测量来诊断,即吸气时动脉收缩压较吸气前下降10mmHg或更多。

折叠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

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

4、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折叠日常护理

(一)基础护理

1、卧床休息,给予吸氧,保持情绪稳定。休息时可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

(二)专科护理

1、注意观察心包积液的量、性质,如放置引流患者需每日记录并及时汇报医生。

2、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心率、面色等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紫绀、血压下降、刺激性干咳、心动过速、脉压小、颈静脉怒张加重及静脉压持续上升等心包填塞的症状,应立即帮助患者取坐位,身躯前俯,并及时通知医师,备好心包穿刺用品,协助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如不能缓解症状,应考虑心包切开引流。

3、心包穿刺术护理

(1)心包穿刺术的术前准备协助医师做超声波检查,确定积液的多少,并可指导选择穿刺进针的部位、深浅和方向;向患者做好解释,争取患者合作,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术前准备好各种试管(包括培养皿及酒精灯等),以便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抢救准备。

(2)术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操作,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并将穿刺针尾部与心电监护胸前导联连接,如穿刺针触及心肌,心电示波可出现ST段上抬,这时可后撤少许穿刺针。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呼吸,嘱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4-6小时,每小时测血压1次,直至平稳。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并给予氧气吸入,,详细记录患者尿量及脉搏(有无奇脉)情况。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以预防感染。

(三)心理护理

1、医务人员给予解释和安慰,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取得患者的用药配合。

2、在行心包穿刺抽液治疗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通过讲解此项治疗的意义过程、术中配合事项等,减轻恐惧不安情绪。护士可在手术中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安慰。

3、患病期间应注意充分休息,加强营养,预防各类感染。

4、继续进行药物治疗,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服药及观察疗效、副作用。

5、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6、定期复查。[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