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万重山及物 为苍生健康发声 在中医里,有一个药,叫二至丸。 冬至采的女贞子,和夏至采的墨旱莲,研磨成粉,以蜜少许和成丸,能补肝肾。 为何叫二至呢?这两味药,把冬至一阳生,和夏至一阴生的天地气场,给结合在了一起,补身体之真阴和真阳,所以称之为二至丸。 ![]() 可见,古人认为一年当中,冬至和夏至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日子,尤其是想调理身体,获得健康,非在这两个日子不可。 冬至这一天,是阴气到了极点,生出了第一缕真阳之气,此后阳气渐长,阴气渐退,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水饺,就是为了人体阳气生发。 ![]() 到了夏至这一天,阳气到了极点,生出了第一缕真阴之气,此后阳消阴长,白天的时间开始缩短。 在《易经》里,夏至对应十二消息卦的姤卦。(关于十二消息,在《艾灸,最好的休息》里给大家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灸学家一起把《易经》给大家讲解,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卦,就解释一下,医易同源,这些都需要了解。在图中,不断开的横“—”为阳,称之为阳爻yáo,中间断开的横“--”为阴,称之为阴爻。 ![]() 从下往上看,最下面的为阴爻,剩余的都是阳爻,说明已经阳极阴生,之后阴会变多,阳逐渐变少。过了夏至,日照时间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逐渐延长,所以用这一卦来代表。 这就是《易经》的语言,我们的文化用一阴一阳就解释了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与法则,据说当初计算机二进制的发明,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发。 中医上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在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个至阳穴,一个至阴穴。 至阳穴在督脉,第七胸椎下方。督脉为阳,在河图中,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所以这个穴位为天之火,统领人体上部之火。 河图洛书,更加深奥,之后再跟大家科普。 天之火,在《周易》里有第十三卦【天火同人卦】,上面是一个乾卦,下面是一个离卦,中间还藏着一个乾卦和一个巽卦,此为天火同人卦的交互卦——姤卦,也就是前面讲的夏至对应的十二消息卦。 ![]() 乾为纯阳为头部,离为心火,巽为风木为肝。艾灸至阳穴具有温阳散寒、行气通络、引热下行的功效,可以改善心悸、胃寒、腹痛、腹泻、痛经、闭经等症。 跟火相关的很多问题,跟真阴不足引起的很多问题,尤其跟头部、心脏、肝胆、脾胃相关,艾灸此穴皆有效果。 ![]() 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五行属金,金能生水。地为阴,水为阴,地下之水为至阴,至阴会生出一缕真阳之气。 太阳膀胱经之气,亦为水之气。地下有水,上坤下坎,在周易中为【师卦】。下卦坎中有真阳。 ![]() 所以跟水中之阳相关的问题,艾灸此穴效果显著。最有名的,就是能调理胎位不正。因为胎儿在羊水中,为水中之阳,艾灸至阴当然有效。 此外,还能调理目赤肿痛、头痛、鼻血、痛经等诸多问题。 那么,夏至这几天,最需要艾灸哪个穴位呢?答案当然是至阳穴,激发这个穴位的功能,让身体以顺应天时。 ![]() 在夏至这几天,艾灸20~30分钟至阳穴,已经不仅仅是调理身体某些问题,而是对全身气场的一个调整,能调和阴阳二气,补真阴之不足,亦能补阳气之不足,令人体保持平衡状态,顺应节气的变化。 今天的内容有些多,也比往常讲的深了一些,感恩您看到这里,希望能好好掌握,一起更深层次的体悟艾灸。 写作不易,还请大家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分享一下哦~福生无量! 点击在看,分享一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