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记忆 | 谭延闿墓

 新用户8926AVU2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让了江山让美人,民国完人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的谭延闿,是民国早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组庵湘菜创始人,曾任湖南省长兼督军、民国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等,1930年9月在南京参加军事检阅时中风去世,国民政府为他举办隆重的国葬,蒋介石率众元老亲自送葬,可谓极尽哀荣

文章图片1

谭延闿像

文章图片2

谭延闿葬礼

北伐胜利,蒋介石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不光很知趣地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孙中山介绍给他的宋美龄,也介绍给老蒋。自己抱定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的“三不主义”,潜心研究书法和美食,可惜最后还是死在了那张嘴上。

文章图片3

蒋介石结婚照

民国书法界四大家,谭延闿“真”、于右任“草”、吴稚晖“篆”、胡汉民“隶”,以颜体书法著称的谭延闿,位居四大之首。中山陵内“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黄埔军校的校名“陆军军官学校”、“总统府”、“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及“永慕庐”等,均是谭延闿所题。

文章图片4

谭延闿书法

文章图片5

中山陵谭延闿题字石碑

谭延闿墓由关颂声、朱彬、杨廷宝等人设计,占地300余亩,1932年12月建成。其设计一改通常陵墓讲求对称、程式化的布局常规。设计师充分利用泉石著胜、林壑深秀的自然条件,倚山构筑成曲折幽深的墓道,巧妙布置成具有园林风格的墓园,很有独到之处。

文章图片6

墓园说明碑

灵谷寺旁石板路口的灵谷深松碑,逛过的人都不陌生,但其本来面目却鲜有人知。此碑原为谭延闿的墓碑,碑上原来的刻字为老蒋所书,右上方一行小字为“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四日”中间的大字为“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闿之墓”左下角署“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敬献”。碑帽上有一红色石印“荣典之玺”,印的上方是一青天白日党徽,印下是“国葬之碑”。解放后碑上的文字全部磨去,改成中山园林管理处某领导手书的“灵谷深松”四字。

文章图片7

灵谷深松

文章图片8

灵谷深松碑原貌(谭延闿墓碑)

文章图片9

谭延闿墓文保碑

墓前广场上边有一驮龙碑,原来上书谭延闿生平,同样由该领导手书“泉声日色”四字,现在油漆脱落,貌似无字碑了。墓前广场东北角有四楹三开间汉白玉石牌坊一座,原来牌坊柱上刻有楹联一副:“凤翙鹰扬 一代羽仪尊上国;龙蟠虎踞 千秋陵墓傍中山”。现在字迹全无。 祭堂南边山坡上有一座国葬碑,碑额上本来有“国民政府令”五个篆字,碑身上是“国葬令”的具体内容,这些碑文在“文革”期间全部被磨掉。

文章图片10

无字驼龙碑

文章图片11

谭墓汉白玉牌坊

文章图片12

墓道两侧被敲掉嘴巴的石马

谭延闿墓临瀑阁,楹柱上的对联是谭墓唯一未被铲掉的文字,而里面墙上谭延闿生平和浙江省政府的祭文却被铲掉了“谭延闿”和“浙江”等字样,留下许多空白坑。

文章图片13

临瀑阁说明牌

文章图片14

临瀑阁

文章图片15

临瀑阁内浙江省政府立碑

文章图片16

墓道西侧无字碑(原应有更上一层四字)

文章图片17

待祭堂说明牌

文章图片18

烂尾的待祭堂(湖南省政府捐建)

文章图片19

祭堂

文章图片20

祭堂对面无字碑(国葬命令碑,原应有功在党国四字及党徽)

文章图片21

祭堂旁的牡丹花坛(很可能是圆明园的石料)

文章图片22

谭墓前华表

文章图片23

华表说明牌

文章图片24

墓前石狮

更可悲的是在红色小将的“文攻武卫”下,谭墓被严重破坏,神道石马的嘴也被敲掉,陵园被迫对谭墓炸墓开棺,并拖到邓演达墓南侧一个水坑中焚尸。谭墓直到八十年代应统战需要,方才按旧貌修复,然而墓中已是换成骨灰坛了。

文章图片25

谭墓全景

文章图片26

墓园东侧的凉亭

文章图片27

墓前有孙中山政府令的铜鼎

文章图片28

谭延闿尸体焚烧处

文章图片29

谭墓俯视全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