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其实很有趣儿——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83 狐狸的尾巴

 历史系的小学生 2023-06-20 发布于宁夏

任得敬平定叛乱的捷报传到兴庆府,李仁孝十分高兴,当即表示要宣任得敬入朝为官。

这个时候,濮王仁忠提出了反对意见。仁忠是宗室子弟,他的父亲名叫景思,当年秉常被囚时,景思曾跟随在左右。那时梁太后的幸臣罔讹萌几次想要毒害秉常(这未必是梁太后授意,应该是罔讹萌自己所为),多亏景思在左右保护,多次用计避免了秉常被毒害。患难见真情,秉常对景思自然是相当感激,他复位后就想投桃报李,给景思加官晋爵,结果被梁乙埋、梁乞逋父子所阻,一直未能如愿。景思志向远大却无法施展,抑郁而死。

当时仁忠和弟弟仁礼只有几岁,长大后,他们都颇有才华,通识汉文和西夏文。乾顺亲政后,有感于景思当年之功,遂封仁忠为濮王,仁礼为舒王。

仁忠反对任得敬入朝为官,他说:“任得敬的兵威震慑河南(指黄河以南),现在大乱刚平就解其兵权,恐怕那些叛贼余党会再次起来兴风作浪,最好能考虑一下军民的心愿,给他加官晋爵,让他继续在外领兵。”

仁孝认为仁忠言之有理,遂授任得敬为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对他大加赏赐。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任得敬虽然很有野心,却很善于克制,能够藏好自己的狐狸尾巴,否则,以仁忠那嫉恶如仇的个性,不弹劾任得敬就算不错了,哪里还会建议给他升官?

不管怎么说,任得敬又赚了。通过此次平定李合达叛乱,他不仅实现了官职和权力上的巨大飞跃,还让皇帝看到了自己的水平,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他怎能不赚?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平定李合达叛乱后,仁孝还没来得及歇一口气,另一个危机又来到了他跟前。

西夏大庆三年(1142)九月,西夏境内发生严重饥荒,米价暴涨,一升米价格高达百钱。

西夏大庆四年(1143)三月,兴庆府发生地震,屋舍倒塌,人畜死亡数以万计。

四月,夏州地震,民房数千陷入地下。

仁孝的运气实在太不好,刚即位就遇上了李合达叛乱,好不容易平定了叛乱,又遇上了饥荒和地震,至于这么倒霉吗?

短暂的慌乱之后,仁孝采取了御史大夫苏执义的建议,宣布凡是在地震中受到死伤的民户皆减免租税不等,房屋遭到破坏者,由国家出钱修复。

应该说,面对危机,西夏朝廷的处理措施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似乎所有人都忘记去解决最严重的问题——饥荒。

房子坏了,大不了搭个帐篷先住几天,人死了更轻松,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就是,饥荒这个问题才是最要命的,人一旦陷入了极度饥饿,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的。

由于饥荒的加剧,七月份,各州人民相继起义,规模大的上万人,小的也有五六千,他们四处抢夺粮食,胆子大的甚至敢攻打州县。各州出兵镇压,起义不仅没被镇压下去,反而规模越来越大,各郡县接连向朝廷告急,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朝廷许多大臣都请求再次调兵镇压,只有枢密承旨、苏执义的弟弟苏执礼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这些闹事的人原本都是良民,只是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才起来生事,和叛乱的性质是不同的。我们只要对灾民予以赈济和安抚,那些聚众闹事的人自然就会散去,救荒之数即是靖乱之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只是倚恃兵威,滥杀无辜,这对于国家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天生仁慈的仁孝立即采纳了苏执礼的建议,命令各州按灾荒轻重,赈济灾民。

接到朝廷的命令后,任得敬一方面开始赈济灾民,一方面派人告诉各股起义军,只要他们乖乖解散,就无性命之忧,连带头闹事的人也不例外。

有了粮食吃,还能免罪,那谁还闹事呀?各支起义军相继宣告解散,起义的燎原之火开始熄灭。

唯一例外的,是定州的竾浪、富儿两个部落,他们在首领哆讹的带领下,恃险拒守。

面对这种顽固分子,任得敬向来是毫不客气的,他果断发兵夜袭起义军的营寨,生擒哆讹,将其斩首,剩下的人立刻乖乖投降,闹腾了几个月的起义事件至此宣告平定。

出人意料的是,任得敬并未因此次镇压起义而得到升迁,想想也是,在其位,谋其政,身为都统军,平定起义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更何况,这次只是打了一场小仗而已,实在不够升官的资格。

虽然未能升官,但这次事件对于任得敬来说却是有意义的,只是,可能不是什么好的意义罢了。

成功镇压起义后,任得敬的狐狸尾巴开始有了显露的痕迹,他变的骄傲自大起来,狂的没边,谁要是得罪了他,绝对是死路一条。许多部下斗胆建议他少干这种缺德事,他也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任得敬现在就敢这么干,也难怪他以后会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了,这种人如果也能善终,那才算是怪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