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室| “敢退我的论文,一定是编辑的学术能力不够,不识货!”

 中州期刊 2023-06-21 发布于河南

文章质量较差,达不到我刊录用标准,请另投他刊,谢谢!


发表之路,拒稿是常态,录用才是意外。

近期遇到几个在读的作者,被拒稿后直言,“我的论文没有问题,肯定是编辑欣赏不了,我换个刊物照样能录。”

小编想说:编辑这个行业也都是与时俱进的,不排除有的编辑固步自封,不主动学习,但是大部分编辑给的意见还都是比较精准的。况且,编辑在审稿位置上这么些年,会有一定的评判标准,我们不能说他们的意见一定是对的,但是正视问题的存在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遇到拒稿不要一味拒绝,听听别人的看法,对则改之,不对弃之,努力提升自己的文章质量方是上策。


常见的拒稿原因

1.观点太狭隘或是太宽泛。编辑们认为一篇观点过于狭隘的论文无法引起读者足够的兴趣,而一篇观点过于宽泛的论文似乎对读者无关紧要。

2.与期刊定位不符。解释说这篇论文“存在不恰当的主题问题”或是“超出了期刊收录范围”。这样的论文被拒完全是因为与期刊的要求不符合,而与论文本身的质量没有任何关系。

3.学术性不强。这种原因而被退稿的往往涉及以下情况:自己所在领域的参考文献过少,许多引用过时,文档中存在错误,语言太肤浅等。

4.原创性不够。从编辑自己的解释来看,他们退稿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该论文没有体现出新知识。

5.糟糕的结构。如果编辑或审稿人看到论文结构松散、缺乏组织或者整体混乱,他们就会认为这篇论文的结构很糟糕。

6.没有重要意义。当然,如果论文不具有功能性的价值,就逃脱不了被退稿的结局。

7.理论基础或方法上的错误。编辑或审稿人给出的最致命的评价是他们发现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证据有问题。


文章被拒稿后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数据统计显示,一篇文章能录用,大概要经历5-6次的拒稿。所以收到拒稿后,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弄清楚拒稿的原因,再做选择——

1.放弃原稿,重新写一篇

有的文章可能是选题无意义、研究方法不当等被拒稿,这种无法修改,从根源上已经“坏掉”的文章,就没有抢救的意义了,建议直接放弃,另写新稿吧。

2.改后重投或者换投

现在的期刊编辑部其实都很负责,即便拒稿也会给出详细的拒稿意见,从而帮助作者成长。我们可以根据社里的意见,选择性修改后重新投递或者换个期刊再投稿。

3.不修改直接换投

稿件被拒也可能是我们选刊失误,发的期刊没有适合我们的栏目,这种情况下重新选刊再投即可,不用修改;

也可能是高估自己的水平,发了更高级更好的期刊。发文章要综合评估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才会避免频繁被拒稿的尴尬;

还有的稿子投过去,被秒拒,一看就是拒稿模板的那种,可能编辑压根就没看你的文章直接拒掉的。咱也可以直接换刊,换一个对来稿上心的期刊

总而言之,论文投稿,录用拒稿的概率各占一半,我们应该正视编辑部给的意见,帮助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