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周永平:笛子情

 新用户9326cauu 2023-06-21 发布于安徽

笛 子 情

周 永 平

我家对面就是一所中学,经常传来优美的笛声,让我羡慕,并逐渐让我向往。终于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问父母要了两毛钱买了竹笛。

竹笛并不复杂,尺把长的竹子上开了几个孔而已。我用嘴对着孔费了很大的劲,可没有吹出声音,原来吹笛是有技巧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终于能吹出简单的音阶,这进一步激发了我的热情。邻居小伙伴们围在我身边,专注着我跳动的手指,听着生硬的笛声,那神情犹如当初的我,好奇和向往。他们终于经不住诱惑也去买了笛子,这下可热闹了,几个人合起来一起吹一起练,响亮的笛声回荡在居民区的空中。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学校停课闹革命,我用笛声跟着广播中《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主旋律进行练习。不久我就把这两个芭蕾舞的主旋律从头到尾背了下来。隔壁邻居在纺织厂上早中晚倒班,白天被笛声吵得无法入睡,但又不能阻止我,于是想了办法,到图书馆借了厚厚的几本书让我看,但效果并不好,没几天我就把书看完了,继续吹笛子。那时候什么事情也阻止不了我的吹笛激情。

几年后广播中播出了《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牧民新歌》等几首笛子独奏曲,优美的旋律和许多演奏技巧深深吸引着我,我终于有了模仿和学习的样板。通过不断学习,我逐渐学会了“单吐﹑双吐﹑三吐﹑花舌﹑喉音﹑厉音”等等技巧,还掌握了腹式呼吸的吹奏法,使吹奏的曲子不但符合旋律,而且能用气息控制音色,表达我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我已有能力吹奏一些笛子独奏曲了。

对于我的吹笛热情父母非常支持,从家里不多的生活费中省下 5元钱,让我到南京路中百一店去买了支很好的笛子,从此我的笛声更加圆滑悠扬,更能表达我演奏的情感了。

中学毕业后我去了农村务农,晚饭后我面对青山绿草梯田,尽情吹奏喜爱的歌曲。优美的笛声环绕在山坡上回荡在田野间,农民兄弟坐在我的身边听着笑着,大家忘却了疲劳。不久大队书记让我参加宣传队,演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鼓舞农民抓革命促生产。从此我带着笛子参加了公社宣传队县宣传队和专区宣传队,为当地人民演出,为驻地部队官兵演出。笛子给我几年的农村生活注入了激情和快乐。

79 年我返城回沪做了工人。为了能早日掌握工作技能,我下班后参加文化补习,星期天去书店买书看书,没时间去吹笛子了。几年后我成了家,白天紧张工作,晚上陪伴孩子,终于远离了笛子。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前几天广播中传来了熟悉的笛子独奏曲,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我拉开抽屉,熟悉的笛子静静地躺在那里,笛身已失去了光泽,外表氧化内壁干涩,整个笛子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神韵,我的心不免一沉。当我拿起笛子试图用热情去吹奏它时,竟然已吹不出声。我明白,我已不再是笛子的主人了。

我很伤感,为了失去的技艺,还有那些青春的岁月。

我捧着曾给我无限欢乐的笛子,像是捧着一大堆的故事,静静地坐下来,追忆当年的青春活力,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尽管我已不能像当初那样用笛声来渲泄自己的情感,但每每听到优美的笛声,还总会让我荡起激情,神往对笛子爱,也许我的一生已注定了这份笛子情。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