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深度工作,所有努力都是在瞎忙

 新用户0694NvFA 2023-06-21 发布于湖南

 

01

没有深度工作

所有努力都是在瞎忙



阿黄与阿胖是大学同学,现在也是室友。
他俩每天下班回来都会相互分享每天发生的事情。
不过阿黄最近过的很郁闷。
他与阿胖诉说:我每天都很努力的在工作,但任务常常还是需要加班才得以勉强完成。
而且任务完成质量不高,为此还经常受到领导批评。
我感到很委屈,明明已经很努力了,每天从早忙到晚,为什么领导看不到我的付出?
阿胖说:你与我说说你每天工作都做些什么。
阿黄说了一个半个小时终于说完了,阿胖听完就知道问题所在了。


原来阿黄每天在做自己的分内工作时,如本来准备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制定某个重要客户的拜访计划,突然就打来了一个电话,说了很长的时间,直接把阿黄的思路打断了。
正在呕心沥血,抓破脑袋的为甲方写营销文案时,领导又突然出现,说自己临时有事要出去,但来了重要客户,要阿黄帮忙去招待。
好不容易没有电话,领导也暂时没有事情了,阿黄刚准备把全力以赴把今天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做好时,手机屏幕突然亮了,阿黄忍不住的偏头查看了一下,哇,有红包抢,抢个红包就十秒钟,我先去抢个红包吧。
红包抢完了,发现自己的好朋友一个小时之前给自己发了消息,自己现在才看到,觉得这样不太好,于是又去回复自己的好朋友。


打开消息框一看,啊,原来他失恋了,向我诉苦来了,看他样子很难过我还是安慰一下他吧。
于是一边工作一边发消息安慰。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几小时,阿黄觉得这么久还没安慰好,应该是一边工作一边安慰,让自己没法完全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导致对方还一直陷在失恋的痛苦当中,于是阿黄放下工作,专心的安慰起朋友来....
几个小时之后朋友好了,自己可就坏了,一看时间,都要下班了,接着马不停蹄的开始工作,加班到深夜,晚饭都没吃,可算把任务赶完了。
由于赶的太急,阿黄第二天还被领导批评了一番。
阿黄的问题在于陷入了一种看似很忙,但落到实处的价值又十分有限的状态中。
阿黄每天确实是从早忙到晚,大部分事情也都是工作上的事,但他的时间被五花八门的事情切得太碎了,包括电话、招待、会议等事情都硬生生的切入到了本属于阿黄的整块时间当中。
导致他完全没有专注工作的机会,一旦没有深度工作,所有努力都是在瞎忙


而回到现实中,像阿黄这样状态的人实在太普遍了,是很多人的真实生活写照,每天都在拼命努力的工作着,自己常常会被自己这拼命三郎的态度所感动,但换来的却总是领导的指责与批评。
自己的内心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产生自我怀疑,很容易从此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当中。
那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努力程度足够了,但方向错了呢?
就像两个人拉车,一个人往南,另一个人往北,无论这两个人多么努力,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这辆车一动不动,待在原地。


如果,我们试着调整一下方向,阿黄的问题在于时间被切得太碎片化了,而我们如果能让自己被切碎的时间变成一整块,并且赋予自己深度工作的状态,那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02

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从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深度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无干扰与专注
如果想要改变现在瞎忙的现状,我们需要围绕无干扰与专注这两个点去想解决方案。


03

为什么要掌握深度工作能力

为什么要掌握深度工作这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能帮助我们解决从早忙到晚的无效努力问题。
想想看我们为什么会存在从早忙到晚的无效努力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无效努力,是因为我们的时间被那些琐事与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一些工具切得太碎片化。
但琐事与互联网时代的工具又是没法避免的,所以意味着我们只能合理安排那些事情,努力给自己创造出整块的时间。


在拥有了整块时间之后,用上深度工作能力,大幅度提升自己的效率,这样就能解决我们无效努力的问题。
并且在那些牛人身上,普遍都存在深度工作能力。
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通常是在湖边小屋),只读书,思考大局。
正是在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中,盖茨写下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备忘录,将微软的注意力转移到一家名为网景通讯的新兴公司。
在股神巴菲特的日程表中,他划掉了几乎所有CEO的日常工作。
他把80%的整块时间花在了阅读与思考上,去做他认为20%优先级的事情。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很想去掌握这种深度工作的能力?我的灵感来源于《深度工作》这本书,方法亲测有效,接下来我将来告诉你如何掌握深度工作这种能力。


04

如何掌握深度工作能力

掌握深度工作能力,意味着我们有能够做到让自己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心建设上,都能迅速规避掉影响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因素的一种能力。
1.固定化程序
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
因为我们的意志力其实是与肌肉一样是会疲劳的,而我们从一个碎片化的状态变得突然需要专注的去做某项工作,这个过程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的。
但如果是抽身去到一个熟悉的场景准备熟悉的事情,这个过程会让大脑对新的维度识别起来不吃力,因为大脑已经很熟悉了,自然也就只会消耗很少的意志力。


这点我深有感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不得不在地铁与公交上碎片化的写一部分的文字,刚开始效率真的很低,本来在公交上专注写着,突然就要下车去地铁了,于是只好停止。
上了地铁,又要拼命的看提纲回想思路,消耗了我大量的意志力常常疲惫不堪。
所以,给自己的工作生活设定一些固定的程序吧,比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通常在上午10点到11点是相对较为空闲的,那就把自己深度工作的程序设定在每天上午10点到11点的某个办公室。
在这个持续的过程可以用到一些结构性的工作法,如25+5的番茄工作法,同时吃一些特定的食物去全力做好大脑的后勤工作。
长远来看,对你长期的深度工作有巨大的好处。
这一点主要是告诉大家如何把深度工作安排在日程中
2.拥抱无聊
是不是总觉得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分心与专注状态中切换?
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刚出校门都很难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因为在校内我们习惯了随心所欲的分心,上一会儿课,看一下手机,聊一下天,就连吃饭也要分心玩下手机,所以,我们的大脑也因此被编排成了所谓的肆意分心模式,到了需要持续专注的职场,自然就很难适应,与深度工作无缘。
所以这一个点的关键是我们要重新编排大脑的运作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完全远离社交媒体很少有人能做到,既然大脑之前没法深度工作是因为习惯了分心与专注之间的转换,那我们遵循这个逻辑,把转换次数变少,留给自己分心的时间变少,自然就改变了大脑的运作模式与延长了深度工作的时间了。
方法是估算好自己在多长时间可以不用网络,每一次都写下来。
比如现在的下午4.30,我在笔记本上写的时间则是5点才能开始用网络,在4.30到5点之间一点不能用网络,必要时,可以把手机交给别人。
如果,每天的工作内容是需要用上大量的手机呢?同样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只不过可能不用网络的时间会少一些,但同样也会有不错的效果,因为这个方法的逻辑是减少不断分心与专注之间的转换的次数,哪怕你设置不玩手机时间很少,但与之前的状态对比,转换次数也会少,长远来看同样也能提升我们的深度工作次数与时间。
这一点主要的告诉大家如何提高深度工作的上限。
3. 时间管理,砍掉一些工作
鲁迅先生曾说过: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所以,为了增加深度工作的时间,砍掉一些工作是有必要的。
在砍掉之前我们可以用史蒂芬·柯维的四象限管理法则先做一个整理,把一天中的事情分布在四个象限中,并要在每件事后面附带上具体的时间,如图,根据实际情况把每个象限具体事情与其对应的具体时间都要罗列清楚。


先按四象限去执行,如果发现实在有多余的琐事没法执行,那有必要像老板报告,报告模式为表达琐碎事情给公司与自己带来的坏处,如果能减少,将会带来怎样的好处,基本上老板都会适当的给你减少一些。

我是阿胖,写作教练,专注自我提升,用心分享干货,让你一年顶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