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安全行为习惯养成

 王兆善 2023-06-21 发布于上海

目前,企业管理幅度大、点多线长、单兵作业多,仅依靠末端盯控方式减少职工不安全行为,显然力不能及。必须坚持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突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从着力挖掘人这个主体的能动因素入手,调动安全主体的文化自觉,使职工形成一种优秀的安全素养和行为习惯,才能弥补人盯人管理的不足,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事实表明,优秀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其实,勉强促习惯,习惯成文化。当然,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自上而下从管理、作业、班组入手严格规范,方能在实践中逐步养成。

从规范管理入手,养成“我为安全负责”的管理文化

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从某种意义上说,干部作风和能力是影响安全管理的风险源,也是规范管理行为的风向标。各级干部要突出安全责任制,深化“我为安全负责”的管理文化,强化“管理就是风险”的认识,带头学习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特别是加强安全管理理论和人因工程学的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杜绝管理性缺陷和指挥性违章,进而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要找准制约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围绕重点风险控制点展开针对性检查,科学发现和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卡控措施和机制,不断提高科学管控水平。

从规范作业入手,养成“我能保安全”的行为文化

作业行为是安全管理行为在员工具体作业上的体现。许多事故是现场作业不规范、违章蛮干的结果。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强化“我能保安全”的行为文化,树立“不按标作业就是本岗位最大风险”,以提高安全风险识别能力为目标,以推行6S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设备、环境、作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细化一班一次安全作业标准并揭挂上墙,使职工明确现场作业项目、作业标准、作业流程,主动做到“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形成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文化氛围,使标准化作业成为职工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

从规范班组入手,养成“团队保安全”的自控文化

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关键是班组管理,班组安全管理的目标是自控互控他控。也就是说,现场安全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班组安全管理控制能力。要把关注点聚焦在自控型班组建设上,通过规范班组管理行为,明确班组长的责权利,为班组创造“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文化管控环境。特别是班组长要突出精细化管理,重视岗位作业标准、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隐患排查整改、突发事故应急措施落实等,确保安全风险管理体现在现场作业全过程。(王兆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