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老外,开了中国最早的普拉提工作室

 BonGym 2023-06-21 发布于上海

“我不知道未来的普拉提市场一定会怎么样,但价格竞争肯定会出现,希望不要变成现在健身行业这样。”‍‍‍‍‍‍‍‍‍‍‍‍‍‍‍‍‍‍‍‍‍‍‍‍‍

眼前这个高鼻深目的老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述自己对于普拉提行业的展望。‍‍‍‍‍‍‍

他的名字叫Derrick Cope,中文名孔德立,来自美国。圈子里都尊称他为孔老师,虽然他是一名纯正的老外,但却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普通话说的比很多南方人还要标准。

而在普拉提圈子里,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中国最早的普拉提教练、培训师,和普拉提工作室创立者。

Derrick接受我的采访

1
早在2004年,他就在上海创立了普拉提工作室,还率先引进了国外的普拉提培训体系,从零到一的在国内推广普拉提训练。‍‍‍‍‍‍‍‍‍‍‍‍‍‍‍
这就完了吗?并没有,因为这已经是他的第二份事业。在此之前,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健身俱乐部之一美格菲的高管,还当过亚体的导师,甚至还参与过一兆韦德首家门店的筹划。‍‍‍‍‍‍‍‍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还没有商业俱乐部的概念,只有在高档社区、五星级酒店有健身房的配置。如今时髦的自由教练、上门私教,在当时已经是Derrick的职业。
毫不夸张的说,Derrick是中国商业健身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普拉提行业的奠基者。‍‍‍‍‍‍‍‍‍‍‍‍‍‍‍‍‍‍‍‍
▲幼年Derrick与家人合影
Derrick与中国的结缘起始于台湾,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被派驻到纽约时报的北京办事处。因为喜欢中国文化和武术,他在工作之余会去北京什刹海学习散打,还一度成为了兼职的散打教练。‍‍‍‍‍‍‍‍‍‍‍‍‍‍‍‍‍‍‍‍‍‍‍‍‍‍‍‍‍‍‍‍‍‍
“其实我最早开的是一家散打搏击馆,但是运营不善倒闭了。”他笑着说,但创业第一步的失败,并没有磨灭他对运动行业的热情,他也不想回到办公室坐格子间。
恰好当时他身边有不少外国学员也会去健身,他自己也热爱撸铁,就自然而然的接触到健身行业。
90年代中国境内还没有几家真正意义上的健身俱乐部,一般在五星级酒店和老外多的高档社区才会有健身器械,他就隔三差五去到这些地方指导学员,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健身教练。‍‍‍‍‍‍‍‍‍‍‍‍‍‍‍‍‍‍‍‍‍‍‍‍‍‍‍‍‍‍‍‍‍‍‍‍‍‍‍‍‍‍‍
Derrick参加08年奥运火炬接力
2000年初,他从北京移居上海,这期间还分别在亚体学院和美格菲任职,可谓货真价实的健身元老。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现在的Derrick可能是某个健身俱乐部的高管,或者商业培训机构的导师。只不过喜欢尝鲜的他突然间就改变了主意,想要做一个当时中国人都没听说过的玩意儿。
普拉提。‍‍

2
实际上他当时也几乎也不了解普拉提,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在中国没有,就想引进来尝试一下,结果没想到一眼终身。‍‍‍‍‍‍‍‍‍‍‍‍‍
2004年,他在陆家嘴核心区域的汤臣商业中心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如今虽然这栋商业楼已经显得有点陈旧,但周围都是全上海乃至全国知名的豪宅。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你一定会佩服Derrick的选址思路,可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他并没有太多选择,因为入局的实在有点太早了,大部分中国人连撸铁都没接受,更别说这个看起来古古怪怪的“床上运动”。
Derrick在普拉提培训中
只有一些旅居上海的外籍客户认这个,所以他的门店也都选择在外籍人士聚居的社区和公司附近。
即便这样,Derrick也要经常为场地租金发愁。特别是外国人回去度假的年底,场馆收入便一落千丈。‍‍‍‍‍‍‍‍‍‍‍‍‍‍‍‍
不过好在他的英语母语优势,可以接触到国际普拉提的一线资讯,为了提升专业,也为了能在国内打开普拉提市场。他便开始引入国外培训,而他自己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国内首代的普拉提培训师,桃李无数的基础就此打下。
如今很多行业知名培训师,李欣、吴振巍、Richard Brown、CK陈晓刚等……职业生涯的起步几乎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Derrick抱着儿子与众多普拉提教练合影,其中有很多人成长为如今的大师
那段时间Derrick也经常作为普拉提领域的代表参加国内各种健身大会。“并不是我多厉害,而是这个领域真的找不到别人。”他自嘲地说。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十年之后的2014年,中国健身行业才迎来一轮大爆发,但普拉提也只是从默默无闻到国内精英人群的选择,或者作为明星才会练的项目进入公众视野。
除了个别本土化和商业化头脑特别厉害的培训师脱颖而出之外,包括Derrick在内的绝大部分专业普拉提培训师和场馆仍然大隐隐于市,悠然自得的做着自给自足的小生意。
但这种宁静,随着疫情阴影的逐渐散去,突然被打破了。‍‍‍‍‍‍‍‍‍‍

3
大概从去年下半年起,普拉提突然热度飙升。很多健身房开始添置普拉提设备,不少健身行业人也开起了普拉提馆,就连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普拉提训练美女也能吸引更多人点赞。‍‍‍‍‍‍‍‍‍‍‍‍‍‍‍‍‍‍‍‍‍‍‍‍‍‍‍‍‍‍‍‍‍‍‍‍‍‍‍‍‍‍‍‍‍‍‍‍‍‍‍‍‍‍‍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疫情打破了健身行业高歌猛进的幻境,但对于大多数普拉提场馆来说,虽然也遭遇了暂时的困难,但因为盘子小经营稳健,并没有失血过多。
并且,因为此前数十年的无序竞争和强销售导向,让很多客户对于传统健身瑜伽场馆的信任度大大下降,包括普拉提在内的一些原本被迫走专精路线的领域反倒赢得了更多青睐。
以及最关键的,普拉提培训的普及、国产普拉提器械品牌引领的低价狂潮,让开设普拉提课程及场馆的成本大大降低,但课程价格仍然能相对健身瑜伽保持高位,这让很多创业者嗅到了商机,成为了很多人眼中亟待开采的宝藏。
只不过到了此时,作为中国普拉提先驱者的Derrick已经从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被时光打磨成了老成持重的中年男子。‍‍‍
Derrick参加耐克盛典

4
“热度高,是好事,也是坏事。”    这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显然也学会了古老东方智慧的辩证之道。
“以前作为小众精品课程,普拉提馆各安天命,没有什么竞争。但现在大家都进来了,竞争就加剧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就会出现。”
现实也印证了他的判断,就在这两三年,Derrick所在的商务楼里,居然也连续开了三家普拉提工作室。
按理说,拥有多年开馆经验的他应该乘势多开店。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场馆都关闭了,专心搞起培训以及普拉提周边产品。
“经营场馆和搞培训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很难兼顾,我认为自己的强项还是在培训教育上。”他坦言,另一方面,也有生意上的考量。
你听说过挖金矿的故事吗?他问我,美国西进运动中,无数人怀揣着淘金梦杀向西部,但并没有太多人能发家致富,但卖铲子、帐篷、牛仔裤的都发财了。‍‍‍‍‍‍‍‍‍‍‍‍‍‍‍‍‍‍‍‍‍‍‍‍‍‍‍‍‍‍‍
但现在普拉提行业也有杀价的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这么多的培训机构,培训宗旨并不完全相同,教学理念也不一定,对于学员来说,有更多的选择,是一件好事。”‍‍‍‍‍‍‍‍‍‍‍‍‍‍‍‍‍‍‍‍‍‍‍‍‍‍‍‍‍‍‍‍‍‍
比如他自己的培训品牌Synapse,就一直秉持专业、干货,融合经典普拉提的精神和现代运动科学的原则,而并不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
Derrick的培训班
他举了个例子,90年代以后运动科学对人体研究和了解的变化很大。“1940年普拉提大师认为我们的脊柱是像婴儿一样是直的,然而7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脊柱实际是可以弯曲的。 所以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我们对人体的了解变化很大,传统普拉提的一些问题是不正确的。”
再比如腹肌的练习,“我猜测在普拉提大师的那个年代,接触的更多的是劳动者,他们的腰背力量很强但却缺乏腹肌的练习,所以普拉提的课程中有许多腹肌的训练,100次的单腿练习,单腿直腿伸展,双腿伸展等等。”他说。
但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上班坐着、回家坐着导致腰背和颈椎都需要强化。 传统普拉提腹肌多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并不符合现代人训练。 1940年代和2020年代的需求不一样,所以普拉提一定是随着现在科学的的进步不断地改进。
“我们并没有失去普拉提的精神,而是融入现代精神科学看到普拉提的本质。”
当然,和健身一样,普拉提热度过高,就会有一些鱼目混珠的培训机构出现,这也引发了他的担心。

5
普拉提教授的是用运用身体的原则,而不只是教授动作。怎么运用你的身体,用动作来把这些技能练习到身上。你在现实在生活中也可以用这个原则,怎么走路、怎么坐立。而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
他说,但市面上培训机构大多的现状是,基本没有理论,纯粹的动作练习。
他们教出来的教练,自然也没有办法跟客户解释:普拉提的动作为什么是这样做的,为什么是这样练习的。为什么这个动作是吸气,而另一个动作是呼气, 为什么有些动作需要骨盆保持稳定。
▲参加美国PMA普拉提交流会
‍‍‍‍‍‍‍‍‍‍‍‍‍‍‍‍‍‍‍‍‍‍‍‍‍‍‍
和健身行业一样,你看有些很赚钱的普拉提教练,指导客户时的动作往往并不规范,他说。有时候看到这些教练授课,常常要抑制自己上去纠正一番的冲动。‍‍‍‍‍‍‍‍‍‍‍‍‍‍‍‍‍‍‍‍‍‍‍‍‍‍‍‍‍‍‍‍‍‍‍‍‍‍‍‍‍‍‍‍‍‍‍‍‍‍‍‍‍‍‍‍‍‍‍
但客户对这些教练还挺买账,但他理解这种选择,但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提更专业更具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教练也能更长久的留住客户。‍‍‍‍‍‍‍
作为老江湖,Derrick敏锐地意识到,随着行业被推着进入聚光灯下,普拉提市场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卷,同时客户的专业度也都在提高。
“所以我们不可能永远用一个动作,一套理论来满足所有的客户,个性化地服务客户是大趋势。‍‍‍‍‍”
‍‍‍‍‍‍‍‍‍‍‍‍‍‍

‍‍‍‍‍‍‍‍‍‍‍‍‍‍‍‍‍‍‍‍‍‍‍‍‍‍‍‍‍‍‍‍‍‍‍‍‍‍‍‍‍‍‍‍‍‍‍‍‍‍‍‍‍‍
6
纵观Derrick的经历,很像是中国健身行业发展史的注脚。
这甚至让我想起百年前中国翻天覆地变化之时,那些西方人士在远东的奇幻冒险,虽然也同样身处大风大浪,但他们的视角往往显得克制而平静。‍‍‍‍‍‍‍‍‍‍‍‍‍‍‍‍‍‍‍‍‍
就连他自己,也并没有因为资历颇老而像行业一些人那样,谈起过往就眉飞色舞的夸夸其谈,更多时候他就像在讲述一个和自己并不相干的行业见闻。
并且他也并不觉得自己对行业有多大的推动作用。
我只是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行业,也懒得再做别的了。他说,希望别人评提起他时,只需要讲一句。
他是个认真做事的老外,就够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