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掰手腕”如何导致肱骨干骨折?——损伤机制及临床特点分析

 昵称P2u81 2023-06-21 发布于云南

“掰手腕”或投掷类运动所致的肱骨干骨折在临床并非罕见,多数学者认为“掰手腕”所致肱骨干螺旋形骨折为强大肌肉力量收缩所致。既往关于该类型骨折的报道多为个案,在2023年《Orthopaedic Surgery》杂志上,来自上海六院、瑞金医院以及同济附属十院的研究团队,分析归纳8年内“掰手腕”所致肱骨干骨折病例27例,探讨其损伤机制、临床特点及诊疗流程。

图片

图片

图示“扳手腕”所致肱骨干螺旋形骨折的两种形态。上图为AO分型12-A1型,简单螺旋形骨折;下图为12-B2型,螺旋形骨折伴有内侧楔形骨块。
通过对骨折线长度、骨折线宽度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对比两种骨折形态在损伤机制、治疗方案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如下图所示,定义:a1为远端骨折线的最近端点,a2为近端骨折线的最近端点;b为远端骨折线的最远端点;a1b为远端骨折线的长度;a2b为骨折线的总长度
(简单可知,对于A1型骨折,a1点即为a2点;a1b等于a2b)
图片
图示螺旋形骨折线的定量测量方法。


肱骨干骨折与“掰手腕”输赢的关系

1

纳入的27例患者中,11例为A1型骨折,16例为B2型骨折。在发生骨折时,11例患者自述在中立(势均力敌)时发生,10例在即将输的时候发生,还有6例为在即将赢的时候发生骨折。在对手的相对强壮程度上,16例患者的对手更强壮,7例患者于对手强壮程度类似,4例患者较对手强壮。

骨折线特点

2


对骨折线长度的定量分析发现,对B2型骨折,其骨折线相对更高,且总骨折线长度更长。同时发现B2型骨折桡神经损伤发生率(43%)高于A1型骨折(0%)。在治疗方案上,无论是手术入路、单/双钢板固定,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图片

图片

损伤机制分析

3


在“掰手腕”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组肌肉的活动对抗:
  • 内旋肌群包括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及大圆肌;
  • 维持肘关节屈曲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肌及肱桡肌。
在“掰手腕”过程中,最先导致的是内旋肌群的强烈收缩暴力,不平衡的肌肉收缩到之后强烈扭转暴力作用于肱骨干,同时,由于肱骨本身的骨性解剖特点,即下段1/3为横断面圆形过渡为扁平状的区域,处于力学薄弱部位,容易引发骨折。此外,肱桡肌的活动可能也加剧了骨折的发生。在大多数病例中,骨折断裂发生时都伴有上臂的后伸,该动作可能导致肱桡肌的过度紧张,引发骨折。

“掰手腕”除容易导致肱骨干骨折外,在另一项纳入22例“掰手腕”所致损伤患者的研究中发现,10例肱骨干骨折,10例单纯软组织损伤,1例肱骨内侧髁骨折,1例肩关节脱位
图片
图片
14岁女性患者,“掰手腕”致左肘部疼痛,X线提示肱骨内侧髁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中显露尺神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