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担当,非菖蒲与艾草莫属。 端午清供,除去历史因素,因主角为草类,其生长遍及大江南北,且有实际生活功用,插花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实。 端午节插花,是少见的跨越所有社会阶层的全民艺事。 《西湖老人繁盛录》载:“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虽小家无花瓶售,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 古人会从菖蒲、艾草、石榴、萱草、蜀葵、栀子等当季植物中任选五种作为端午清供,并称“午时花”。 又有“天中五端”说,在江南,一般指菖蒲、艾草、石榴、蒜头和龙船花。我等北地,有其中三两样,加以本地时令花也可吧。 庭院内,艾草与菖蒲皆有。 插花时,再配以时令花材,作品即成。 ![]() ![]() ![]() ![]() ![]() ![]() ![]() 家庭端午庆盛况在《水浒传》《第十三回》可寻: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堂家宴,庆贺端阳。但见: 盆栽绿艾(柳),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表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弦管笙簧,奏派声清韵美;绮罗珠翠,摆两行舞女歌儿。当筵象板撒红牙,遍体舞裙拖锦绣。消遣壶中闲日月,遨游身外醉乾坤。 当日梁中书正在后堂与蔡夫人家宴,庆赏端阳。 《红楼梦》原文第三十一回也提到了古人过端午的三个习俗:“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蒲艾簪门”就是在门两边插上蒲艾等香草。 因何庆端阳? 从自然因素讲,农历五月后,湿热多虫,瘟毒并行,蒲艾等皆为芳香植物,中医讲“芳香化浊”,其对人体有清健之功。 从人文因素讲,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在这一日祭拜龙祖,后又有纪念屈原的概念叠入。 庆之意,内核还是祈安康。 生活多辛苦,创造一点仪式感,或许会添几分欢喜。 端午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