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南方游击战争艰苦卓绝,项英做了啥?陈毅坦言:他的功劳很大

 知道. 2023-06-22 发布于山西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开始被迫长征。

中央机关在撤离前夕,在苏区成立了中央分局,项英同志任书记,陈毅任中华苏维埃政府办事处主任。

10月22日,又宣布成立新的中央军区,“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及闽浙赣五个军区(闽北分区在内)及各直属的地方独立部队与二十四师和十军”,项英兼任司令员。

文章图片1

相比于中央红军一年转战十余省的艰苦,项英,陈毅等领导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更为艰苦卓绝。

项英回忆那段岁月时曾说:“两年我都没脱过衣服睡觉,衣服被树枝挂得破破烂烂的,全是补丁”。

睡觉衣服都不敢脱,为的就是一旦有敌情,立刻可以投入战斗,军事斗争之紧急可见一斑。

游击战争最危险的时候,陈老总也曾写下著名的《梅章三岭》以明心迹,至死不改革命信仰。

文章图片2

长征是项巨大的军事行动,10万大军不是说撤就撤的。

所以项英,陈毅以及留在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地方武装在早期承担着掩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任务。

比如1934年10月上旬,确定要走的红一,三,五,八、九军团需要离开原来的阵地,向指定区域完成集结,实施战略转移。

而接替防务的就是项英率领的红二十四师和各军区的一些独立团。

他遵照军委部署,开展游击战争,这才严密封锁了主力红军行动消息。

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率领的红军除了负责掩护任务外,还负责着收容伤员,运送粮食弹药的任务。

1934年10月21日,主力红军在突围战役中获得胜利,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需要转运救护。

项英陈毅他们就奉命在小坌、畚岭、小溪、新陂、于都西北等处设立医务所和收容所,在大坝、唐村等地设立运输转运站,救护好的轻伤员后来都参加了游击战争。

此外他们还积极发动群众,为前线长征的部队运送粮弹,这些为红军主力长征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文章图片3

当然最让项英,陈毅“出名”的则是他俩领导的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

中央机关和红军撤离前,博古,李德给新成立的中央分局,下达的任务十分笼统。

保卫中央苏区,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成果,抗击进犯的敌人,使进占苏区的敌人不能顺利统治下去,并准备配合红军主力在有利条件下的反攻。

他们想的还是让项英,陈毅率领红军采用阵地战,与敌人死拼。

为此中革军委还特意还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个县城之间的“三角地区”,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最基本的地区和必须最后坚守的阵地。

只训令中央分局、中央军区保卫中央苏区,却没有明确、详细的作战部署,这让项英,陈毅等人从阵地战到游击战的转换付出了惨重代价。

文章图片4

在保卫苏区前期,项英并未听从陈毅“分散作战”的建议。

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分局被“保卫中央苏区”所束缚,加上对当时斗争形势估计不足,把希望寄托在主力红军远征大捷并回师反攻上,留守在苏区的红军遭遇惨败,苏区也近乎沦陷。

这一惨重教训,使得项英意识到必须改变斗争方式。

然而由阵地战转为游击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历一次次失败后慢慢转变的。

1934年10月18日,项英发表《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保卫中央苏区》,他在文章中指出“发展游击战争是我们中央苏区整个党与苏维埃目前最中心的任务!”

文章图片5

为此项英采取了两个措施。

一是派出得力干部去各地区领导游击战争,例如调赣南省委宣传部长杨尚奎任特委副书记,调原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阮啸仙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

二是在中央苏区的核心地区,在党内和当地群众间开展游击战争教育,要求每个党员要领导群众进行游击战争,每个党员必须学习游击战术。

项英还对游击队的规模做了具体要求,在《目前敌人“清剿”形势与党的紧急任务》的报告中,他要求各区的独立营应有400—500人,区游击队应该扩展至100—150人。

这些措施为日后退出中央苏区,全面开展游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这不是独立的战略游击,还只是在保卫三角地区的最高指示下,发动群众游击战配合红军作战。

促使项英,陈毅真正转变,提出“独立作战”,组织部队突围,在南方八省领导游击战争的还是牛岭战斗。

项英回忆牛岭战斗时,悲痛地说道:“不应有的惨败,而且是不应有的战斗”。

文章图片6

牛岭战斗是留守在中央苏区红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最后一战。

1935年1月28日,为了收复失地,提振军心,项英率领红二十四师,独立三团共5个团的兵力,对驻守在贛县牛岭国民党粤军第二师一部发动了攻击。

这次战斗不仅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红军遭遇惨败,损失惨重,还让国民党加紧了对三角地区的“清剿”。

于都、会昌一线的敌人在贡水两岸对红军和中央分局进行南北夹击。

他们加紧构筑堡垒封锁线,组织地主武装,建立保甲制度,企图将红军封锁在一块狭小的区域内,进而一举消灭,摧毁苏区。

形势的日益严峻,留守下来的红军已无法完成坚守中央苏区的最高指示,项英等人意识到必须像长征的中央红军一样,主动放弃苏区,实行战略游击,全军分散突围,这样才有一线生机。

在正式做出这个决定前,项英,陈毅给中革军委连续发电报请求改变作战部署。

但这些电报发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不见回音。

1935年1月30日,项英在电报中言:任何紧张情况下应抽空讨论我们的问题”,“要求中央迅速给我们具体指示,适应情况执行”

2月1日又致电中央:屡电谅达,无一指示,令人不解。中区环境日益紧急,迟延不决是最有害的。

2月4日又言:请中央及军委立即讨论,并盼于即日答复

当天见电,要求当天回复这在我党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此时中央苏区的斗争严峻到了何种程度。

真正推动项英做出全面游击决定的,还是来自毛主席的指示。

文章图片7

遵义会议开完后,主席和中共中央当即给项英,陈毅发来“万万火急”的电报。

在电报中主席明确提出了要进行游击战,要求立即改变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使之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结合。

这就意味着凡是不适合游击战争的环境,一切都要变,保卫苏区实现不了游击战,那就要放弃。

庞大的机关就必须缩小或者取消,中央分局保留了一个团就行了,其他干部到地方负责游击工作。

基于这样的指示,项英和陈毅、陈潭秋、贺昌等中央分局领导人开始率领红军分九路突围。

突围作战是非常残酷的,同样牺牲也是巨大的。

贺昌率部突围过程中,被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包围,部队被打散,他也壮烈牺牲。

瞿秋白同志在转移过程中被捕,被叛徒出卖后,英勇就义。

突围出去的部队,分别转移到赣粤边、闽西、闽赣边和湘南等地区,舍同当地武装转入了游击战争。

三年的游击战争进行的非常艰苦,陈毅都曾说:“红军的命运寄托在项英同志的勇气和忠诚上”。

文章图片8

游击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对山上的红军进行了严密封锁,他们强迫山里的居民搬到山外的大村庄居住,并让保长严密监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把游击的红军冻死,饿死,困死在山上。

1935年4月下旬,外出运粮的游击队员被敌军发现,跟踪,项英,陈毅和特委机关差点被敌军清剿掉。

但这些并没打跨项英,他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采取“敌人进山,我们出山”战术,连续挫败了敌军五次清剿。

不仅巩固了原有的游击区,还发展了新的“三南”游击根据地。

在战斗中,项英总结并及时推广了大量的游击战术原则。

比如“赚钱的就打,赔本的不来;不打硬仗,不攻坚;打不赢就走,走不赢就躲”,“有利的时候就集中来打,否则就分散;利用对方的弱点和空隙的地方去进攻;有路不走,没路就走”等。

甚至项英还会把一些游击原则变成歌谣让战士们传唱。

文章图片9

针对意志薄弱,思想动摇,甚至叛变的情况,项英编写了《反叛徒斗争大纲》,分发到党内和游击队内,通过形势,革命气节,革命前途的教育,来提升大家的思想觉悟,号召大家要为革命信仰而战。

此外,项英对于确实想走的人,也不强留,会给他们发放路费,秉持着去留自愿。

为此他还特意向身边的人解释:“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一个人的革命意志,如果这个时候想走,就说明他们没有坚定的革命意志,早晚会出事,不如让他们早点走,剩下的人都是坚定的革命战士,战斗力会更强”。

正是这样的意识,游击队保留了大批经过考验的干部,使得游击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台阶。

文章图片10

斗志昂扬的游击队员们牵制国民党的鼻子满山跑,国民党的腿都快跑断了,连游击队员的影子都看不到。

项英在封闭的山区除了指导游击战争外,他还时刻关注着整个革命局势的发展。

阅读随身带的《列宁主义概论》、《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外,还会想方设法搞到香港的报纸和收集国民党地方报纸。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字里行间揣摩和分析形势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赣粤边游击区的斗争。

1936年6月,两广事件爆发,广东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提出抗日口号,公开向全国通电反对老蒋。

文章图片11

事变发生后,一直在游击区负责清剿红军的余汉谋部开始后撤。

经过分析后,项英认为其本质上是军阀间的战争,红军应当抓住机会,变军阀的战争为抗日的革命战争。

在项英的领导下,红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大批保安团和地主武装被消灭,作恶多端的豪绅也得到镇压。

这样的行动使得游击区得到恢复和扩大,是三年游击战争中少有的好形势。

仅过几个月后,西安事变传来,项英冷静地头脑再次挽救了游击区。

当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的消息传到游击区后,大家高兴的舞手跳脚的,高兴的不可言喻。

文章图片12

在会上针对蒋介石会不会被放掉,大家讨论地很激烈。

多数同志认为杀掉蒋介石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放掉的话无异于放虎归山,项英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基于全民族利益的考量,觉得蒋介石最终大概率会放掉。

个别同志不理解,背后说项英是右倾,不久后蒋介石真的被张学良送回南京,大家才不得不承认,“还是项英同志看得准”。

此外,项英还告诫大家不要盲目乐观,要时刻警惕敌人新的“清剿”。

果然不出他所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没多久,国明党第46师就发动了新一轮的清剿,好在各地的游击队提前做了各种准备,这才避免了损失。

而真正让项英率领游击队出山,结束三年游击战争的,则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

文章图片13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陈毅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

新四军成立时的一万多人,大部分都是项英从山里带出来的。

他们经受住了长期的革命考验,战斗力十分凶悍。

陈毅都说:“项副军长以其历史地位,在全党的威信,使南方八省游击队变成铁的力量,以后和叶军长合作,使改编成功,这是本军成立的关键”。

中央政治局给予项英,陈毅等留守的领导人高度评价,称他们是全党的模范。

可惜的是,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英年早逝。

很多人对于项英的死感到惋惜,觉得凭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贡献以及党内陆位,建国后授衔时,项英总怎么着也是个元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